四大举措服务支持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发展*
2023-09-13张丽娟江爱华
张丽娟 江爱华
以数字化与智能化为核心的产业转型升级对职教人才的素质、能力和技能提出了全新要求,须建立健全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机构设置,搭建校级教师发展平台,组织系统化的研修活动,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数量与质量,才能有效推进智慧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一、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现状
教学理念待更新。在数字智能化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原有的知识储备或经验,并不足够有效地将学科知识、教育技术和教学理论相结合以促进学生的“学”与专业素养的提升。
发展目标需明晰。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当前职业教育与行业技术的发展情况,探索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四链”融合之路,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
创新能力应增强。当前,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必须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民办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准入、评价和培养机制,以培训为关键点,激发教师教学创新的改革热情与内生动力。
二、教师发展服务支持体系建设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从高等教育共性出发,探索特色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发展及服务支持体系建设路径。
1.完善教师发展机构设置,构建一体化工作体制机制
紧密结合民办高职院校办学特点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健全运行机制,推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加强部门协作、院系联动,形成合力,兼顾教师责任与利益,强化服务功能,整合各类教师培训项目。改进教师教学业绩评价,做好教学优秀奖评选、教学名师选拔、教学竞赛与教师发展工作的有机衔接。深化党政协同、校企联动,坚持数据驱动,统筹全院教师培训资源、培训平台、服务系统建设,构建一体化工作体制机制。
2.打造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强化“双师型”教师能力素质
从教师跨界发展的四维度“知识跨界、组织跨界、时空跨界、思维跨界”出发,探索实践本校教师能力素质提升的新方式、新路径。依托全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单位建设、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组合项目“正德—格力产业学院”、高职院校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项目、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建设项目,打破高职与企业、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壁垒,聘请行业和企业的技术专家和骨干等进入专业指导委员会或教师发展专家库,并结合本校办学特色,与民用航空、国防军工行业龙头企业合作成立基于专业交叉、科教互促、跨界发展的校企协同育人平台。
建设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双主体育人体系,校企共同研究制订教师培训方案,共建教师培训基地和培训课程,共同实施培训活动,打通“1+X”证书、企业访问工程师、示范教师培训等培训项目,将青年教师工程实践和企业员工继续教育纳入校企协同育人体系。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强化教师工程知识、工程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引导教师跨界发展。
3.明晰“三教”改革建设路径,健全菜单式培训课程集群
以“三教”改革为抓手,突出类型教育特点,探索智能教育,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方法和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与评价方式的改革创新;落实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新要求,提高教师参与研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能力。
推动全员培训,从新教师到教学督导实行全员覆盖;推动全职业周期培训,将其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全阶段,注重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相结合;根据不同类型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因师施训、因需定课,构建菜单式培训课程集群;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采取“知识更新与能力提升相结合、校内培训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线上自学与线下研讨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构建“平台+模块”“必修+选修”的培训课程体系,着力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技术技能和智能教育能力。
4.组建跨界教学创新团队,搭建智能型服务支持体系
充分利用高水平本科院校和“双高”计划高职院校的优质师资资源,发挥名师团队骨干的中坚力量和示范辐射作用,以“大师引航团”“青椒导师团”“同伴互助团”等跨界引领项目,针对团队成员知识结构、优势特长、发展诉求的差异,分层次、分类型为本校教师配备校外优质“导师”,探索专家引领、全程伴随式培训和指导帮带,全方位提高教师团队的创新能力。
搭建智能型服务支持体系。建设“互联网+”服务平台,加强教师发展与教学能力提升的智能化支持条件建设,开发智能化教师发展一体化服务平台,建立教师发展数字档案;创建数字教学及教学管理环境,提高教师数字素养和信息技术水平,利用智慧教学平台对教与学全过程、全方位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实现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动态评估和跟踪;建立教师发展动态调整机制,信息化管理教师发展各类项目,加强常态监测,做出反馈和调整;建立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推广成熟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实施方案、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以及优秀教学案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