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说的故事性与文学性
——读蒋一谈小说《慢先生的秋天》

2023-09-13贾若萱

都市 2023年5期
关键词:故事性文学性机器人

○贾若萱

当我们谈到小说的故事性时,首先会想到跌宕起伏的情节、刺激紧张的氛围、快速通畅的节奏……这些会构成一个好看的故事。一般而言,平淡的小说受众不广,而故事性强的悬疑小说则容易获得大众的喜欢,这里面的道理也十分简单:对故事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很多作家喜欢看电影,比起小说,电影对故事性的要求更高,从中也可以获得很多关于故事的灵感。然而,故事性太强的小说难免流俗,甚至有了所谓的“故事模板”,写来写去都是差不多套路;还有的剑走偏锋,追求猎奇,反而损害了文学性。

那么文学性是指什么?深刻的思想、独特的感受、诗性的语言、精彩的隐喻……通常来说,这些要素可以构成小说的文学性。文学性更多是一种感受性的体验,和审美能力相关。我们很难彻底评判一篇小说的好坏,因为每个人的趣味和感受力不尽相同,文学性和故事性也没有固定标准,但从这两个角度出发,也许可以寻到一些创作小说的方法。

韩国著名导演兼作家李沧东曾说:“我认为先有意念再寻找故事并不是很好的想法。所有的情节故事都并不是为了主题而存在的。每个故事本身就有意义,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作品。所以不管是编剧还是导演,都应该最看重故事情节。一个故事之所以吸引我,之所以具有魅力,首先是因为情节,故事情节吸引我打动我之后,我才会去提炼一个主题。”

这段话即使是在说电影,但放在小说中,依然可以获得某些启示。我曾在之前的一期中提到过主题式的创作方法,即一个作家在写作之前,首先浮现的是一个观念,这个观念就是小说的主题,然后作家根据这个观念创造人物、情节、故事,鲁迅的《狂人日记》,契诃夫的《大学生》便是这样的小说。这样的小说自然有很强的思想性。我之前也写作情节式的创作方法,当时我认为,从情节出发构思的小说,很难寻找到意义,或者说寻找意义的那一部分应该是读者做的,作者需要的是一种本能。然而李沧东的这段话很有意思,他认为每个故事都有其意义,应该先有情节,再从情节中提炼主题。最后这一句“从情节中提炼主题”对我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是的,我突然意识到,从情节出发的小说,不一定会从本能中失去意义,因为作家也要去寻找意义,这是动笔之前应该做的事。

我想再仔细说说这一点,关于我的启示。从前我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将情节合理化,而不是如何将情节意义化。这两者当然有本质的区别。将情节合理化是小说故事性的部分,将情节意义化是小说文学性的部分。诚然,动人的吸引人的情节本身就是故事性的存在,所以如何给情节赋予意义,就是故事性和文学性达到平衡的关键一环。

在蒋一谈《慢先生的秋天》(《收获》2022 年第6 期)中,我也找到一些相关的启示。我相信看过这篇小说的人,不会觉得这篇小说枯燥,可以说,这是一篇诙谐的小说,首先是小说幽默的语言,然后便是情节。小说一开始,就描写一个行动特别慢的人,“认识他的人都称呼他慢先生,他的慢超乎寻常,走路的时候,他的手臂和腿脚关节好像被空气暂时抓住了。说话的节奏也是慢的。……他在石头上慢慢坐下,慢慢取出水杯,慢慢拧开瓶盖,慢慢凸出嘴唇,喝了第一口水。一个肥胖的男人举起自己的手背,嬉笑着模仿他的动作,最后累得气喘吁吁。他早已习惯这样的戏谑与模仿。”一个奇怪的男人出现了,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因为他看到一本《鹤谱》,便以鹤为师,决定做一个不急不躁的人。看到这里时,我以为这是一个类似契诃夫“套中人”式的人物,但是往下看会发现,作者不是以人物为中心来创作这篇小说,而是以情节为出发点,但是又具有一个较为明晰的主题。

这篇小说的情节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慢先生想要缓慢生活,却遭到了很多阻力,不仅工作调动,老婆孩子也离开了他。第二部分是心爱的鹤早已在鹤园死去,而他平时观看的那一只,不过是一个机器鹤。第三部分是由于他的缓慢行为,成了网红,很多粉丝想来见他,而单位要求他上台表演,因为这样才会拿到捐助,把单位老化的机器人换成高智能的机器人。第四部分,新来的机器人也迷恋上了鹤,竟然工作效率越来越低,引起读者投诉,而且互相对视,进行数据交流,还会整天跟在慢先生身后,模仿他的慢动作。故事的最后,他们跟着慢先生出了图书馆,在他身后被关闭了运算系统。

我读完整个小说后猜测,也许作者先有了这样的情节——高效快捷的机器人也想慢下来。这个情节既有科幻的气质,也是一个独特的构思,这样的情节天然就带有故事性,会吸引着读者一步步往下读。但是怎么呈现这样的情节构思,怎么融入一个更文学性的文本中?作者没有把它处理成一个科幻故事,而是非常日常,非常贴近现实的题材,而且选用了一个执拗的木讷的男性形象,将他的生活铺开,覆盖在这个最重要的情节上,为这个情节赋予了意义。我想,作者在下笔之前,也已经将这一部分考虑到,在高效运转的人类社会,如何慢下来,停下来,如何从正常变成不正常,正常又是真正的正常吗?

这篇小说是一篇平衡的小说,无论是情节、人物,还是可思索的部分,都紧密且恰当地连接在了一起,值得借鉴。

最后再以李沧东的话作为结尾:“但技巧不过是一种手段罢了,最重要的是要以怎样的态度来拍电影,如何把自己的感受融入电影,如何向观众传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如何与观众分享自己的感受。”也许放在小说中依然如此。

猜你喜欢

故事性文学性机器人
毛泽东诗词文学性英译研究
论《阿达拉》的宗教色彩及其文学性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小说叙事如何充满故事性
散文的“故事性”
梁亚力山水画的文学性
探究故事性儿歌对学龄前儿童身心成长的促进作用
创作谈:场景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