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2023-09-12归晓明
归晓明
【摘要】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病,临床表现多以腰痛、下肢放射痛等为主,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二便障碍,鞍区感觉出现异常。该疾病的治疗方式包含手术与保守治疗,前者存在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等劣势,后者有操作简单且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小、疗效显著等优势。中医针灸为保守治疗方法的一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效果显著。在我国,针灸历史悠长,治疗腰痛颇有奇效,本文针对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治疗; 研究进展; 综述
中图分类号:R35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17-0130-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17.043
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病率大幅提升,同时呈现年轻化趋势,发病原因包括腰肌劳损、肝肾亏虚、寒湿侵体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1-2]。相关调查显示,在国内,LDH的发病率在7.40%~17.80%,多发予中青年,其中20~40岁占80%以上,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比例约为4∶1。手术与保守治疗为该疾病的两种治疗方式。首先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多数为症状严重,不可保守治疗的患者。该方式虽有显著疗效,但术中创伤及风险较大,因此,若非必要,可选择保守治疗,促进病症好转[3-4]。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于“腰痛”范畴,针灸凭借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创伤小等优势颇受临床医师、患者青睐[5-6]。本次就针灸治疗LHD的研究展开综述,内容如下。
1 分子生物学
1.1 信号通路 从信号通路角度分析针灸治疗LDH的临床效果为现阶段研究热点,在模拟的大鼠试验中发现,通过电针治疗可将p-STAT3、p-JAK2蛋白表达降低,因此临床认为电针可能是通过对脊髓JAK2-STAT3信号的有效抑制,从而达到缓解LDH大鼠神经痛的目的。与此同时,研究发现,电针夹脊血可通过对PKA-CREB通路表达水平值的上升,提升AQP1、3mRNA转录的发生率,继而进一步对椎间盘退变发生的腰痛表现进行有效缓解。
1.2 免疫反应 在椎间盘免疫学最早的研究中曾指出,椎间盘属于人体最大无血运封闭结构,不参与体循环,因此自身具备抗原性,一旦发生纤维坏破裂,其髓核中的隔绝原就会被人体识别为外界存在的外源性抗原,继而诱导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炎症症状。应用电动牵引配合针灸治疗LDH的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免疫功能水平显著上升。同时,另一研究指出,在应用针刺配合推拿的治疗中,患者补体C3、血清水平处于下降状态。由此提示,针灸配合推拿可有效调节免疫指标水平,继而改善临床表现。
1.3 肿瘤坏死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属于一种强有力的炎性细胞因子,在关节软骨中该因子可进一步促进MMPs的分泌,继而使软骨基质发生降解。同时,该因子还可有效抑制软骨细胞的合成,促进纤维母细胞特性的Ⅰ型胶原产生,继而加快软骨细胞变性坏死速度。研究发现,应用电针配合针刺治疗LDH,可有效降低肿瘤因子水平。由此提示,针刺治疗可通过降低肿瘤因子水平,缓解LDH症状。
2 针刺治疗
针刺治疗LDH疗效显著,被广泛用于临床。在长期实践中,医师为进一步提高疗效,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各种方式。例如针刺加牵引,该方式为一种康复理疗,研究发现,该方式治疗价值颇为显著,可减轻临床症状,保障治疗质量。该方式的实施主要是以患者膝胸位做自主牵引,时间为15 min,之后使用4寸毫针在患者腎俞穴、委中穴部位进针,深度为2~3寸,留针30 min,1次/d,持续治疗10 d。
2.1 腹部反应点速刺疗法 吴萍等[7]研究认为,可通过疾病过敏点作为治疗切入点,即刺激敏化点,将其作用传送至患病部位。例如,若LDH患者出现小腹疼痛、腰痛等表现,可通过发生原因,即疾病导致的突出物刺激窦椎神经的交感神经纤维,继而使得腹直肌发生腰痛的反应点,通过这一反应点作为刺激靶点。俞年塘等[8]研究中,将纳入的LDH患者分为2组,一组采取针刺联合腹部反应点治疗,另一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例如针刺特定穴、辨证取穴等,结果显示联合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治疗。
2.2 督穴导气针法 导气法是促使针刺得气的一种针法,多运用督脉穴位,实则逆经而刺行泻法,虚则顺经而刺行补法,使针感在督脉上进行传导,使气达病所,进一步加强得气感,从而起到治疗效果。陆征麟等[9]研究中,将纳入的LDH患者分别给予督穴导气针法治疗、常规电针治疗,1个疗程后,督穴导气针法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电针治疗组。由此说明,通过督脉针向导气,可激发人体正气,更好地改善LDH的临床症状。宫嘉[10]研究中,纳入血瘀型轻中度LDH患者,分别给予督穴导气针刺法联合电针治疗与常规电针治疗,结果显示,联合组近期、远期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常规治疗。由此提示,对于血瘀型轻中度LDH患者督穴导气针联合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2.3 浮针疗法 黄文立等[11]研究中,以痛为腧,采取浮针对LDH进行治疗,与常规针刺治疗比较,浮针疗法效果显著;且认为浮针行浅刺治疗时不仅不会对患者肌肉层形成损伤,还可利用痛点作为治疗中心,对周围皮下结缔组织形成扫散作用。其过程中,浮针形成的治疗作用会改变空间构型,并采用反电压效应将其生物电在病灶进行传导,进一步改变原有细胞形成通道,更会调节神经及体液系统,达到治疗目的。戴宇祥等[12]研究中,采用浮针对关元俞、阿是穴、委中、阳陵泉、悬钟等穴位进行针刺,并与采用常规电刺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浮针治疗LDH效果显著。由此认为,浮针针刺相对传统针刺而言起效更快、安全性更高、痛苦低以及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3 灸法
3.1 化脓灸 化脓灸为直接灸法,在临床也称瘢痕灸,在治疗LDH时可改善腰部局部微循环,同时减局部炎性反应与水肿,继而达到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等目的。李齐等[1]研究中,将纳入的LDH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法,观察组给予化脓灸,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由此提示,化脓灸在LDH治疗中的使用价值较好。
3.2 天灸 天灸最早出现在《五十二病方》中,经临床多年发展,被广大医师、患者喜爱。天灸选用中草药物,药物使用时会游走于多个通脉之处,并在药物作用的基础上与经络腧穴联合,对脏腑有效调节,达到治疗、预防疾病的目的。曾有学者研究认为,天灸药物在强烈刺激的作用下会出现无菌性渗出反应,进一步帮助血液加快循环速度,达到改善氧化、加快组织代谢等目的。王东利等[13]研究中,将LDH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2组,一组为天灸治疗,选用白芥子、细辛等加入姜汁制成药膏方式,另一组采取常规针刺方式,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JOA评分均有所升高,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天灸治疗组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法。由此证明,天灸治疗LDH的有效性。
3.3 电子灸 电子灸又被称为电热隔药灸,是利用专用灸片的加热反应,对体表对应穴位进行温熨,以此达到调整经络脏腑功能、气血运行功能的目的。电子灸使用过程中可在多个穴位行同时针灸,且安全性高。郭春生等[14]研究中,將纳入的LDH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电子灸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电子灸是一种治疗LDH的有效方式,且具备操作简单、安全等优势。
3.4 热敏灸 热敏灸是采用艾灸温和体表,通过热敏反应激活机体的经络,促进经气运行,到达病患部位。对比传统温和灸,该治疗会在局部、表面呈现出现不同热感反应。对于热敏灸而言,自身所具备的扩热、传热等优势,在对应穴位实施针灸时可提高治疗效果。赵莉等[15]研究中,将纳入的LDH患者分为3组,A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B组给予常规西药联合针刺治疗,C组给予热敏灸治疗,结果显示,C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B组,差异显著(P<0.05)。折胜利等[16]研究中,将纳入的LDH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独活寄生汤内服治疗,治疗组给予热敏灸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提示,热敏灸可显著改善LDH患者临床症状,同时可提高治疗效果。
3.5 动力灸法 动力灸是将艾灸、手法、药物作用有效结合的一种针灸方式,操作时用浸药红布将点燃的艾灸包裹,在实施针灸部位的经络、穴位进行按压,同时结合点、按、震颤等手法将其作用到达深部,以此达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代谢的作用。宫云昭等[17]研究中,将使用腹针结合动力灸治疗的LDH患者与单纯针刺治疗的LDH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联合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针刺治疗。
3.6 百笑灸 百笑灸为赵百孝教授开发的新型灸疗产品,选用艾绒、活血化瘀药物、透化剂作为基础配方,利用艾绒燃烧时产生的红外线等热能,磁铁磁场在人体穴位中进行应用,继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贾松涛等[18]研究中,将LDH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电针治疗,观察组给予百笑灸联合电针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提示,百笑灸联合电针是治疗LDH的有效方式,可显著减轻患者腰痛症状。
4 温灸针治疗
温灸针是将针刺与艾灸相结合,发挥针灸疏通经络,活血行气、温阳散寒等作用。史晓丽等[19]研究中,将纳入的血瘀型LDH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腰痛宁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温针灸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学者研究中,LDH患者给予温针灸腰夹脊穴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疼痛指数显著降低。学者研究中,与给予单纯电刺治疗的LDH患者相比,给予温灸针治疗的LDH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5 电针治疗
电针治疗是指针刺入腧穴部位有效得气后,通过加强以人体生物产生电微量电波提高针刺作用,显著缓解LDH患者出现的疼痛。临床研究认为,局部单穴采用电针治疗,可更好地减轻LDH患者出现的腰痛症状,且具有操作简单、取穴少、定位简单等优势。在局部单穴电刺激的作用下,对应组织会发生节律性的松弛与收缩,同时肌肉组织处于松解状态,进一步达到降低LDH患者腰部疼痛的目的。学者研究中,将纳入的LDH患者分为A、B、C 3组,A组给予单穴电针连续治疗,B组给予单穴电针疏密治疗,C组给予常规电针治疗。结果显示,A组与B组治疗后疼痛指数、腰椎治疗效果优异于C组,差异显著(P<0.05);而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学者研究中,将纳入的LDH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取穴电针治疗,观察组给予单穴电针腰突穴治疗,结果显示,2组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知,单穴电针腰突穴疗法治疗LDH效果更为显著,且可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在我国,中医已有千年历史,其中辨证论治为中医学特点,即针对病证,依据患者体质、致病因素等多方面给予对症治疗。在中医学中,LDH归属为“腰痛”“腰脊痛”范畴,认为疾病的发生多因内伤所致,外部表现会因跌伤导致腰部原有气血运行不通畅,继而出现腰部疼痛,甚至出现下肢疼痛。中医针灸为治疗LDH的常用方式,通过上述临床经验可知,该方式不仅应用广泛,还颇受临床医师、患者喜爱。但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与研究,仍需纳入更多样本,证实针灸在LDH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李齐,符碧峰,张熙南,等.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MRI表现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中医症状积分的相关性分析[J].天津中医药,2022,39(2):166-170.
[2] 蔡慧珍,王秋生,王宁.针刺透灸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透灸时间-效应分析[J].颈腰痛杂志,2022,43(1):118-120.
[3] 邓栋,赵鑫宇,林春良.正清风痛宁注射液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5):1131-1134.
[4] 马超,王飞,刘晓民,等.应用体表地形图量化腰椎间盘突出症腰型客观化指标:下腰曲线弹性固定转折点的三维成角[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2,26(6):924-928.
[5] 吕小龙,张聪伟,杨莉.夹脊穴针刺联合腰部桥式运动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22,46(3):399-401.
[6] 胡林龍,李飞,王艳.针刀疗法结合普通针刺及结构化心理干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恐动症[J].河南中医,2020,40(2):295-298.
[7] 吴萍,邓小兰,赵红,等.普通针法、动气针法与瞬间强电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及对TNF-α、IL-6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9,35(6):19-23.
[8] 俞年塘,刘颖东,熊圣彪,等.针刺腹部穴位加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针灸推拿医学(英文版),2019,17(1):56-61.
[9] 陆征麟,牛淑芳,韩秋琼,等.中药熏蒸联合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炎性指标的影响[J].广西医学,2021,43(21):2564-2569.
[10] 宫嘉.督穴导气针法联合腰椎稳定肌群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7):1314-1316.
[11] 黄文立,刘其昌,杨青宇,等.内热针结合红外线热成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24):10-13.
[12] 戴宇祥,姜宏.基于CONSORT及STRICTA评价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RCT报告的质量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9,30(5):1240-1244.
[13] 王东利,罗开民,徐阳,等.腰六针电针法联合隔姜灸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2(2):259-264.
[14] 郭春生,柳盛春,陈凯.独活寄生汤联合针灸对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患者的疗效及β-内啡肽、IL-1β表达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1,18(28):57-61.
[15] 赵莉,马倩,张玉玲.隔药灸联合耳穴压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4):420-422,426.
[16] 折胜利,宋兴华,周杨,等.针灸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肾虚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J].颈腰痛杂志,2021,42(3):369-371.
[17] 宫云昭,刘春雷,张长春,等.督灸配合DSA引导下小针刀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2021,24(5):441-444.
[18] 贾松涛,武佐元,乔兆辉,等.调督理筋针法联合揿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7、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J].河北中医,2021,43(3):478-482.
[19] 史晓丽,谢晓龙,王培荣,等.大面积艾绒温灸对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麻木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3):139-143.
(收稿日期:2023-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