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23-09-12苗渊
苗渊
【摘要】 互联网医疗作为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医院救治压力、减少人员集聚、降低交叉感染风险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利用程度、建设模式、政策支持和医保结算等问题和制度亟待解决和完善。针对运城市互联网医疗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者、行业参与者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
【关键词】 互联网+; 互联网医疗;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R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20-0111-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20.037
互联网医疗,狭义上是指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展诊断、治疗相关的医疗服务,广义上则是指包括健康咨询、预防保健、诊疗、康复在内的个体健康全过程被互联网或物联网等技术覆盖[1]。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深受医疗资源不足、分配不均、利用率低、医疗成本快速上升等诸多因素困扰,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患者找不到合适的医院或医生,三级医院挤满普通患者,二级医院门庭冷落,信息不对称使得本已紧缺的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更加低下;就诊效率低,医院各科室之间信息流通不畅,患者需花费大量时间用于各种各样的排队,与医生面对面交流的时间极度缩短;社区医院衔接不足,院外康复患者需定期返院复查,有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不能随时了解自身康复进度等[2]。互联网医疗所具备的方便快捷、远程操作、信息共享等特点,可使医患之间做到精准筛选和专业匹配,通过线下线上的交互服务优化就诊流程,提升患者体验,方便医疗资源的动态配置,通过互联网使资源下沉,推动分级诊疗,进一步提高医疗可及性[3]。
2015年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战略,并陆续出台了配套的政策法规,助推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如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与《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2018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作为智慧医疗的延伸,互联网医疗有可能成为我国当前医疗领域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抓手,用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与医疗事业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2015年12月,全国第一家互联网医院在乌镇设立,该医院可以开展在线复诊、远程会诊及开具电子处方。而伴随着5G技术的长足发展,互联网医疗的活跃用户不断增加,其全网渗透率持续上升,2022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中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2.39亿,全网渗透率突破10%,中国互联网医疗在时代和政策双重机遇中必将迎来巨大的发展[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需求迅速从线下转向线上,进一步推动了远程办公、网上教育、网上医疗等发展,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互联网诊疗及建设互联网医院的熱潮,2020年底约有1 000家互联网医院,1年后的2021年底便增至1 660余家,而这个数据在2018年仅为100余家,可见增长速度之快。据统计数据显示,相较于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由国家卫健委的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人次及处方量分别提高17倍和10倍,部分第三方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诊疗咨询量则有20多倍的涨幅[5]。随着互联网医疗的蓬勃发展,其利用程度、建设模式、政策支持和医保结算等仍面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和完善,本文针对运城市互联网医疗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者、行业参与者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
1 运城市互联网医院建设情况
运城市中心医院为运城市唯一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拥有编制床位1 500张,2021年门诊91万余人次。根据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工作要求,该市确定运城市中心医院为互联网医院建设单位。2020年,“运城市中心医院互联网医院”经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审核通过,成为山西省首批成立的互联网医院之一,最先开通“新冠咨询服务”,包括健康咨询、在线复诊、续方服务。经过2年的发展,至今该平台将精准预约、智能导诊、健康咨询、常见病和慢性病在线复诊、续方、电子处方、送药上门、居家护理、检查检验报告查询、病历复印、健康教育、体检中心、远程门诊等一系列线下服务延伸到线上,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涵,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同时构建起一种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
根据山西省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提取的问诊业务数据、复诊业务数据、处方数据,山西省开办互联网医院的29家医疗机构中,运行最好的为运城市中心医院。截至2022年9月,运城市中心医院互联网医院问诊量7 136例,复诊量为549例,处方数据为736例,有效缓解了市民就诊压力。
此外,该市运城第一医院已搭建好互联网医院信息平台,已初步实现互联网预约挂号,网上缴费,网上查看检查、检验报告。
2 互联网医院目前遇到的问题
互联网医院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广泛启动建设,其规范标准越来越健全,监管体制也进一步得到改善,但也暴露出如下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互联网诊疗方式利用率较低。互联网医疗是新形势、新时代下群众的迫切需求,也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得以缓解的有效手段,但实际应用并不如人意。虽然近几年通过国家“强基层”的资金投入和建设,绝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院容院貌有了明显改变,但仍有部分基层医疗机构自我发展能力有限,基础设施和检查设备陈旧,不能满足基层群众的就医需求。长此以往,患者只能舍近求远去城区大医院检查,从而加重了患者的负担。若能利用互联网诊疗的方式将大型医院专家转移至线上诊疗,则可实现远程手术指导、多学科会诊、影像诊断、病理诊断、超声诊断、心电诊断等,可有效解决患者就医难的问题,有效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6]。
二是互联网医院建设模式决定应用的局限。目前的互联网医院建设还是以线下实体医院为支撑,开展互联网诊疗的医院把本医院的线下业务搬至线上,并未有效发挥医联体、医共体、专科联盟的业务联动机制,实现互联网的分级诊疗体系,反而会存在一定的“虹吸”现象[7]。若能基于国家政策放宽对互联网医院建设模式的限制,不再局限于仅在实体医院的背景下开展,或通过国家医师电子化注册平台开通互联网医院医师注册平台,医师可根据自己的工作时间合理分配线上诊疗时间,可有效促进医疗资源的扩容。
三是缺乏医保政策对互联网医疗的有力支持。互联网与医疗服务的融合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明显加速,互联网医疗带来的便捷性与高效性也得到群众认可,但是目前互联网医院几乎不收诊疗费用,而且互联网医院均没有与医保实现有效衔接,药物的供应还是由各家医院自行提供,且其费用仍占医院医保份额。受建设模式限制,医保相应政策也未考虑互联网医院独立运营问题,如能将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到医保报销,让群众可即时使用医保进行支付,支付问题得到解决,互联网医疗的无接触、便利、可追溯等优势即可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8]。
四是互联网医院医师诊疗规范未明确。国家目前提倡在实体医院基础上,运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安全适宜的医疗服务,允许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处方,但诊疗规范未明确。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规定,医师须注册后方可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从事相应的业务,而目前从事互联网诊疗的医师,执业地点很多时候不在医师本人注册的医疗机构,而是在患者家中或者远程诊疗的上级医院和下级医院,一旦发生医疗纠纷,诊疗活动的医师就会在法律层面陷入被动的境地。其次,互联网医疗新规明确规定“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而实践中在线疾病咨询和在线疾病诊疗行为间确有模糊之处,如何准确界定尚需讨论。最后,互联网医院在远程会诊、远程门诊、预约挂号及检查检验中的法律地位和法律关系仍有待厘清[9]。
3 提升互联网医院实效的几点建议
根据运城市中心医院互联网医院的运行情况,结合周边城市的相关信息,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互联网医院的运行和使用效率。
改变互联网医院建设模式,强调业务带动信息化建设。目前互联网医院运营模式分为三种:实体医院的医疗资源线上服务模式(最常见)、医联体共同线上融合服务模式、集聚医生资源的平台服务模式。应充分发挥互联网诊疗打破空间、时间的优势,助力业务联动,通过对医联体内的人、财、物进行共管、共用、共享,快速、有效实现城市医联体、专科联盟、县域医共体、分级诊疗的传、帮、带机制。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为实施分级诊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实现方式,通过医联体信息平台或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及上下联动机制,医院建立以医疗联合体为依托的分级诊疗模式。互联网医院无需考虑地理位置和医院级别,即可实现各级医疗资源最大化应用,促进分级诊疗,缓解医疗资源的不平衡,其可让医联体落到实处,让互联网医院更接地气。
进一步完善医保政策,真正实现“三医联动”。应充分发挥医保连接医疗、医药领域供需双方的优势,优化慢性病管理、赋能基层医疗、强化精准护理、完善智能监管、丰富保障体系。将互联网医院药品供应剥离医院,建立“区域云药房”,将互联网医院开具的药物处方直接发至区域云药房,完成其审核、配送等工作。增加医保的病种数量,完善医保支付相关政策,建立医保支付标准与价格协同机制,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推进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改革,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通过“互联网+三医联动”改革,形成多方受益的良好局面。一是医院有发展,以医保支付作为杠杆,助推医院实现“腾笼换鸟”,让医生将更多精力放到急诊、大病等临床治疗上来;二是基金更安全,通过药械集采、强化监管减轻群众负担、减少医保支出;三是群众得实惠,将更多基金用在提高群众待遇上,真正实现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解决居民就医“最后一公里”问题。
扩大互联网医院的诊疗范围,更好地惠及各类就医群体。2020年7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更好服務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提出完善对新业态的包容审慎监管,加快评估已出台的新业态准入和监管政策,坚决清理各类不合理管理措施。互联网医疗在服务保障群众就医配药及健康管理监测等方面的作用正在不断显现,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人的体验,加大平台建设力度,推动互联网医院各项功能优化提升,更好地惠及各类就医群体。立足医院实际,发挥专业优势,拓展就诊范围,围绕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康复以及健康管理监测、疫情防护科普等,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要找准就医堵点痛点,突出业务集成、加快流程再造,重点解决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数字鸿沟”问题,使互联网诊疗服务更人性化、便捷化。在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在政策层面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可以逐步扩大互联网医院的诊疗范围,不再限于患者复诊和对慢性病的延续治疗,一些诊断很明确的疾病的初诊可以逐步纳入诊疗范围,通过积极推动医师法的修改,将医师的互联网诊疗行为纳入法律监管范围,而不仅仅是部门管理,以填补法律空白。
四是加大宣传,改变人们的就医习惯。在政策机制到位的情况下,大力宣传,包括对病种、购药、换药、护理、咨询等板块功能的宣传,让患者知悉不去医院,通过手机一“键”问诊,药品还可配送到家;通过线上“下单”预约,“网约护士”上门服务,就诊缴费与医保系统衔接等均可实现。同时公布互联网医院常用药品目录,公布互联网医院专家线上坐诊信息,配有简明清晰、操作性强的互联网诊疗操作手册,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的优势,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路”。互联网医院将一部分复诊患者转移到线上,患者可依据复诊处方在合作药店购药,减少了复诊及购药时排队挂号的等待时间,实现了病患和医院的“双赢”。医疗机构和管理部门做好宣传推广互联网医院的工作,在提高患者知晓率和使用率的同时,也应在技术提升和服务优化上多下功夫,真正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4 结语
“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方兴未艾,作为医疗行业新的发展方向,互联网医院是卫生部积极引导和支持的一种医疗模式。在它出现之前,患者需要为挂号就诊或复诊购药付出不少的时间和交通成本,医生有限的坐诊时间也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医疗资源。互联网医院可为患者提供即时性的在线就诊,使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享受便捷的医疗服务,有效缓解人们日益增加的健康医疗需求与医疗资源不平衡之间的矛盾。而随着互联网医院的深入发展,可使现有医疗资源配置得到充分优化,推动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间的信息共享,实现远程会诊和协作会诊,弥补分级诊疗制度的不足,使医疗机构、医保、药品供应等诊疗服务的前-中-后端充分打通,构建起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今后需加大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和改进力度,强调业务带动信息化建设,完善医保政策,真正实现“三医联动”,扩大互联网医院的诊疗范围,加大宣传,改变人们的就医习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将更多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加强宣传,切实为患者排忧解难,让更多的健康福祉惠及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 胡小靖,房洪军,袁建峰,等.医患互联网医疗使用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2022,26(1):41-43.
[2] 苏畅,梁娜,钟文,等.重庆市互联网医院发展现状与思考[J].中国数字医学,2022,17(8):100-105.
[3] 魏华.我国互联网医院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国情国力,2021(8):46-50.
[4] 吴迪,计晓伟.互联网医疗产业的运行逻辑与高质量发展[J].改革,2021(6):125-135.
[5] 陈浩田,马先莹,韩春蕾,等.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互聯网医疗的供需现状及匹配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9):136-139.
[6] 郭方园.我国互联网医疗发展的现状、困境与对策[J].新经济,2022(6):16-19.
[7] 张宏彩.我国互联网+健康医疗法治现状及制度建构研究[J].卫生软科学,2022,36(10):12-15.
[8] 魏东海,曹晓雯,冯欣贤,等.建立实体医院与互联网医疗相结合的整合型分级诊疗模式[J].中国医院,2021,25(12):24-26.
[9] 焦艳玲.互联网医院法律地位与法律关系探讨:以“宁波云医院”为视角[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7,10(10):72-75.
(收稿日期:2023-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