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水土保持工作的难点分析及对策
2023-09-12吉爱丽
吉爱丽
(广东海纳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1 工程概况
韩江源梓里水河道整治生态修复工程位于梅州市大埔县三河镇,全长1.57 km,整治涉及的河道为梓里水,整治范围为梓里水下游段,全长约1.57 km。建设内容包括在Z0+660~Z0+754、Z1+215~Z1+800、Z1+900~Z2+026桩段两侧采用生态叠石护岸,护岸长度为1491 m;在Z1+215~Z0+750桩段两侧,采用松木桩垂直支护型式,护岸长度为930 m;在Z0+660~Z0+470桩段左段,采用预制板桩垂直支护型式,护岸长度为190 m。项目用地全部隶属梅州市大埔县管辖,工程总占地面积约为4.25 hm2,其中永久占地面积为3.98 hm2,临时占地面积为0.27 hm2;土地占用的类型主要有林地0.11 hm2,草地2.65 h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29 hm2。
2 水土保持工作的难点
项目本身处于梅州市大埔县,土壤侵蚀类型主要是水力侵蚀,存在较为轻微的水土流失现象,项目所在地大埔县本身就是梅州市水土流失预防的重点区域。结合现场调查结果分析,工程所在区域不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功能一级区的保护区和保留区、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以及重要湿地等其他水土保持敏感区域。
结合相应的水土流失调查及预测结果,在开展项目规划建设时,项目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约为362 t,其中334 t属于新增水土流失的范畴。而整体施工建设周期内,可能出现的水土流失总量预计值为381 t,其中369 t属于新增水土流失的范畴。而在项目建设完成,周边自然环境恢复期内,预计水土流失量在50 t左右。对照相应的预测结果分析,新增加的水土流失绝大部分位于护岸整治区域,因此护岸整治区施工是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核心区域,需要施工单位做好重点关注。另外,施工期的动土作业非常容易引发水土流失问题,因此,必须切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3 水土保持工作对策
3.1 确定责任范围
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 50433-2018)的相关规定,在开展工程项目建设中,应该将项目永久征地、临时用地和其他相关管辖区域全部纳入到水土流失防治的范围内。本项目总占地面积为4.25 hm2,其中永久占地面积为3.98 hm2,临时占地面积为0.27 hm2,扣除水域面积1.29 hm2,项目中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具体责任范围约为2.76 hm2。项目水土保持责任范围见表1。
表1 项目水土保持责任范围 单位:hm2
3.2 做好水土流失预测
1)确认好水土流失的实际情况。对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 190-2007)中给出的相关标准,该项目所处区域的土壤侵蚀属于南方红壤丘陵区中的岭南平原丘陵区。项目所处区域的土壤侵蚀情况见表2。
表2 项目所处区域的土壤侵蚀情况 单位:hm2
2)就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进行明确。工程项目建设引发的水土流失量集中在施工建设期和植被恢复期,在针对项目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的施工活动,如临时道路建设、基础工程施工、土方开挖、材料运输等。这些施工活动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巨大,会导致地形地貌的改变,破坏现有的植被以及生态系统等,也必然导致水土流失问题的加剧。另外,在工程建设环节,如果施工单位没有做好临时性防护工作,施工对周边环境的破坏会明显加剧。
3)土壤流失量预测。应该根据不同单元实际的土壤流失情况、土壤流失面积等,对土壤流失量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
新增土壤流失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W为扰动地表土壤流失量,t;Fi为第i个单位,km2;Mik为扰动后不同预测单元在不同时段的土壤侵蚀模数,t/(km2·a);ΔMik为不同单元各个时段新增土壤侵蚀模式,t/(km2·a);Tik为预测时段,a。
项目建设中可能出现的水土流失情况见图1。
图1 项目建设中可能出现的水土流失情况
3.3 重视防治区域划分
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在进行方案设计和施工现场规划布局环节,需要对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考虑,确定好重点水土流失的区域,对水土流失防治区域进行合理划分,要求制定出的水土流失防治方案可以和项目建设方案实现有效对接,划分出相应的防治分区。本方案将项目建设区划分为主体工程区、临时堆土区和表土堆存场3个一级防治分区,主体工程区进一步划分为护岸整治区、施工道路区2个二级防治分区。
3.4 防治措施布局
3.4.1 主体工程区
①护岸整治区:施工前期,主体拟对本区可剥离表土区域进行表土剥离,表土堆放在表土堆存场用于后期绿化覆土;施工过程中,主体在松木驳岸段岸坡修整过程中对裸露岸坡采取土工布覆盖,未考虑其他施工段防护,本方案考虑对其他施工裸露区域新增彩条布覆盖;施工后期,利用前期剥离的表土对可绿化区域进行覆土后落实主设设计的植生袋、草皮护坡及撒播草籽绿化等措施。②施工道路区:施工前期,对扰动区域表土进行剥离,将土方设置在预订区域内,在后续护岸整治环节,为绿化作业提供土方支持;施工后期,主体利用施工开挖土方回填整地后播撒草籽绿化。
3.4.2 表土堆存场
表土堆存场布置在项目区用地红线外,布置在河道整治的左侧Z1+250处。施工前期:主体对扰动区域表土进行剥离,将土方设置在预订区域内,在后续护岸整治环节,为绿化作业提供土方支持;施工过程中:主体在堆土外设计编织袋土挡墙拦挡,在挡墙外设计临时排水沟排导雨水,排水出口处设计沉沙池,方案考虑对堆土表面新增彩条布覆盖;施工后期:主体利用施工开挖土方回填整地后播撒草籽绿化。
3.4.3 临时堆土区
临时堆土区布置在河道整治的左侧Z1+330~Z1+530之间。施工前期,主体对扰动区域表土进行剥离,剥离的表土堆放在表土堆存场用于护岸整治区后期绿化覆土回填;施工过程中,主体在堆土外设计编织袋土挡墙拦挡,在挡墙外设计临时排水沟排导雨水,排水出口处设计沉沙池,方案考虑对堆土表面新增彩条布覆盖;施工后期,主体利用施工开挖土方回填整地后播撒草籽绿化。
3.5 水土保持监测
1)对水土保持监测范围进行确定。水土保持监测范围包括工程建设征占、使用和其他可能扰动区域,即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2.76 hm2。
2)确定监测内容。①针对扰动区域的范围、边界、土地类型等进行监测,做好其变化情况的跟踪监测。②弃土(石、渣)监测的内容包括弃土(石、渣)方量、表层土的开挖情况、水土保持相关措施的落实情况等。③对实际水土流失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的内容包括土壤流失具体面积、土壤流失量、弃土(石、渣)可能引发的水土流失问题等。④对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以及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如工程性措施、绿化措施。监测内容包括措施类型、开(完)工日期、措施实施位置、具体规格尺寸、林草郁闭度以及措施的运行状况等。
3)明确监测方法。在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实施中,依照项目的实际情况,借以采用的观测方法有很多,如实地观测、遥感观测、数据资料分析等,其中扰动类型、水土流失危害、措施防治效果采用地面观测法,水土流失量及潜在水土流失量、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等采用实地量测法(沉沙池淤积法、侵蚀沟量测法、桩钉法等),扰动范围、面积、取弃土场位置等采用遥感监测和实地量测相结合方法,水土保持工程设计、管理、挖填方量等采用资料分析法。
4)对相应的监测成果进行编制。必须保障监测成果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确保其能够包含水土保持监测相关意见、监测汇报材料、监测总结报告及相关图件、影像资料等。对于最终的监测成果,需要采用科学的监测方法,对各方面的数据信息进行记录,对照项目的具体情况来对检测报表的内容进行设计,强调文字和图表的相互配合。工作人员在对图表进行填写的过程中,必须严格依照相关规范的要求,针对每一个分区,采取不同的叙述方式。最终的监测成果必须具备真实性和全面性,以确保能够满足相应的验收标准。
4 结语
至设计水平年末,落实上述防治措施之后,在项目实施区域范围内,水土流失治理度99%,土壤流失控制比1.0,渣土防护率可达到99%,表土保护率99%,林草植被基本得到了完全恢复,整体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基本满足了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目标要求。同时,伴随着林草的快速生长,郁闭度得到了持续提高,侵蚀强度不断降低,根系逐步伸长,拦截降雨能力和固土作用在逐渐增强,能从根本上遏制因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本方案的实施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效,第一,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工程施工建设对于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真正实现了项目开发、水土保持以及生态防护的同步。第二,项目建设完成后,项目所处区域和周边区域地表的排水能力得到了强化,可以更好地抵御各种自然灾害,保护了当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第三,方案的实施很好地控制了水土流失问题,也为项目主体运行的稳定和安全提供了良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