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播撒算法种子,收获算理之树

2023-09-12朱铭心

新教师 2023年6期
关键词:蓝队加号红队

朱铭心

【教学片段1】

师: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来玩“数数大比拼”怎么样?我把你们分为红蓝两队,蓝队数左边红队数右边,比比看哪队数得又快又准。(出示图1)

生:13。

师:红队快,再来。(出示图2)

生:12。

师:又是红队快,继续。(出示图3)

生:16。

师:还是红队快。我们经过三轮比赛都是红队快,我宣布红队获胜,奖励一颗星星。

生:不公平,我们蓝队的是散的。

师:你的意思是红队的好数些?仔细对比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生:红队的都是整个被东西装起来的。

师:装的是多少?

生:10个。

师:我们看看是不是这样。一盒鸡蛋10个,10加3等于13……

李老师和学生一起边说边列出10加几的算式。

师:看来红队的确好数一些,并不是我们蓝队同学数得慢,而是物品的摆放有奥秘。

【赏析】有效的教学活动不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要利于学生对本课所要学习的新知有所感触。而有效的旧知复习能使新知的学习有“本”可追,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迁移。李老师在本环节呈现的是“数数大比拼”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做到了寓教于乐,而在设计游戏时也藏了一个小巧思:蓝队所有物品是杂乱摆放的,而红队是将物品先凑成10个装在一起。一方面,李老师通过呈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对数量10的应用——为了方便计数,很多物体是10个、10个包装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另一方面,通过观察对比,让学生触发已有知识经验—— 10加几就等于十几,计算方便,从而唤起学生的“凑十法”意识。整个环节有联系生活、有团队合作、有大胆质疑、有问题引领,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开启播种之旅。

【教学片段2】

播放视频,展示运动会的情境。

师:观察这些牛奶,是怎样摆放的?

生:盒子里有9瓶,盒子外有4瓶。

师: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盒子里有9瓶牛奶,盒子外有4瓶牛奶,一共有多少瓶牛奶?

师:这个问题好,我把它留在黑板上。一共有几瓶牛奶,就是把左边和右边的牛奶合起来,该怎么列式?

生:9+4。

师:9+4等于多少?

生:13。

师:你们算得真快。13是怎么来的?

师(借助电子白板演示变化过程):我们将一个圆片代表一瓶牛奶,你可以数一数,说一说13是怎么得出来的。也可以移一移“魔力板”上的小圆片,边移边说,赶紧开始吧。

生1:我是一个一个数的,1、2、3……13。

生2:我是先把这9瓶牛奶记在心里,然后接着往后数,10、11、12、13。

生3:我这里有9瓶牛奶,移1瓶牛奶过来是10瓶,10加3等于13。

师:你这个方法有意思,我把它留在黑板上,你能在大屏幕上移一移吗?

师:他是怎么移的,谁能完整清楚地说一说?

生4在白板上操作:先拿1瓶牛奶,9加1等于10,10加剩下来的3瓶就是13。

师:为什么从4里面拿出的是1瓶?而不是2瓶、3瓶呢?

生4:如果是9和2、9和3就凑不成10了,1和9才能凑成10。

师:分析得太专业了。看来这个1可不是随便拿的,它是有任务的,它的任务是和9凑成10。9加4可以这样算,跟着老师一起说,把4分成1和3,1和9凑成10,10加3等于13。

【赏析】有效的教学活动要体现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需要主动学习。本环节,学生借助“魔力板”(磁性白板)巧移小圆片,经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语言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发觉凑十法的便捷,直观感受并理解凑十法中蕴含的进位计算算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李老师抓住了一年级学生的心智特征,一方面,善用情境教学,以学生感兴趣的运动会为背景,让他们主动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开展有意义的数学探究活动,从而萌发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现实世界的意识。另一方面,李老师善于利用直观模型,把凑十过程具象化。9加4是比较抽象的数学符号的表征,学生直面算式时,没有直观模型的支撑,直接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凑十法是很困难的。李老师借助电子白板将实物转化成几何图形,让学生用数一数、移一移的方式感受9加4的运算过程。学生只有亲身经历凑十的过程,才能真正感受凑十法的便捷,明白“9加几”到“10加几”的转化,从而提高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李老师播下“凑十法”这粒种子,以“算理”与“算法”为沃土,关注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的计算方法的迁移性,以及运算本质的一致性。

【教学片段3】

李老师出示9加几的进位加算式。(如图4所示)

师:我们算了这么多算式,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生1:得数是有顺序的,是从小到大的。

生2:都是9加几。

生3:加号后面的数从小到大。

李老师将得数个位上的数字与加号后的加数标红。

生4:我发现得数个位上的数比加号后面的数少1。

师:你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看是不是这样,1比2少1,2比3少1,3比4少1,下面都是这样,得数的个位都比加的数要少1,这个1跑哪里去了呢?

生:跑去和9凑成十了。

教师利用小棒图演示过程。(如图5所示)

师:1去干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和9凑成了十,有了十就好算多了。

【赏析】运算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表现之一,而掌握计算的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课堂上教学的重心不应仅仅关注正确的计算结果,而是应关注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计算的算理,从而进一步探究计算规律。李老师在本环节带领学生一起探究9加几的计算规律,一方面,用上下对齐的方式罗列出9加几的所有进位加的算式,便于学生观察思考。另一方面,李老师巧妙借助小棒图的动画演示,使计算过程生动形象。李老师在学生得到初步结论“得数个位上的数比加号后面的数少1”时,及时追问“这个1跑到哪里去了”,深入挖掘产生计算规律的道理。学生在整个探究交流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了凑十法的本质,推理意识得以增强。

【教学片段4】

师:这节课我们两队同学表现得都非常精彩。看,蓝队得了几颗星?

生:7颗。

师:红队得了几颗星?

生:8颗。

师:两队一共得了多少颗星?

生:15。

师:15是怎么来的?谁能到黑板前来移一移、说一说。

生:把蓝队的两颗星移给红队,和8凑成10,10加5等于15。

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生:我可以把红队的3颗星移到蓝队这里来,和7凑成了10,10加5等于15。

师:这都凑成了一个10,都把8加7变成了10加5。凑成10是一颗具有魔力的种子,我们要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今天帮我们计算了9加几,以后還会帮我们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等。我们将在以后慢慢领会,这节课的学习就到这里。

【赏析】李老师说“凑十法”就是一粒算法种子,能成长为一棵算理之树,这恰好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长性和整体性。李老师在最后环节回到了课始的游戏情境,首尾呼应,整节课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思。同时,李老师善于将知识问题化,用解决问题来驱动知识学习,实现从一道计算题到一类计算题的方法迁移。在计算7+8时,李老师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但无论是把7凑成十还是把8凑成十,都是为了得到10加一个数,既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也突出了凑十法的本质,即转化为“10加几”,为后续进位加的学习做了充分的铺垫。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新教育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

猜你喜欢

蓝队加号红队
作文表意要清楚
作文表意要清楚
五红队建耀童心
数学符号的“身世”
蓝队精灵们,集合啦!
粗心的小虎
激烈的龙舟大赛
马虎的马小虎之漏掉一个加号
巧用英文字母练习队列队形
对齐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