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读思达”教学法提升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2023-09-12黄彩虹

新教师 2023年6期
关键词:读思达人教版语言表达

黄彩虹

数学语言是通过用数学化的语言形式将数学思维和数学知识传递给他人。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情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核心素养主要构成指出: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因此培养学生数学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笔者将结合“读、思、达”三个维度,初步探寻提升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一、精准阅读——夯实语言表达的基础

众所周知,数学学得好的学生都具备了一个重要素质——阅读理解能力强。而学不好数学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读题时没有方向感,导致不理解题意,提炼不出相关的数学信息。可见,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做到精准阅读,才能更好地夯实语言表达的基础。

1. 读题要细致用心。数学问题经常由文字、图形、符号等多种形式组成,它们在数学上都可以看做数学语言的表达方式,承载着数学思想,具有清晰、准确、严谨等特点。因此,教师应教导学生在读题时切忌走马观花式地浏览或速读,必须要精读。在阅读纯图类题目时,要看得懂情境,要准确理解图中所反映的数量、大小关系等数学信息;在阅读文、图、符号相结合的题目时,则要读全信息,读出图文、表文之间的关联;在阅读纯文类题目时,不但要读出大、小、多、少、倍、比、至少、只有等关键词,还要边读边提炼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每个句子都要字斟句酌,为后续的内审思辨打下基础。

2. 读题要做到读写结合。学生在阅读时要对重点词语进行标注,这不但可以促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便于学生记忆。例如,在人教版五上“实际问题与方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抓住关键词语及未知数,总结出相应的等量关系式,这样可以为解决问题扫清障碍,有利于学生建构数学模型。

3. 数学阅读要学会归纳总结。阅读时要求学生养成回忆梳理、分类比较的好习惯,经常归纳总结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归纳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六下总复习“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梳理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小到一个点是点,大到一个面也可以理解成一个点。如果把无数个点有序地排列就能构成一条直线(或线段);再把无数条这样的直线(或线段)有序地排列可以排成一个平面;同理,再把无数这样的平面有规律地堆叠,就成了立体图形。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促使他们在脑中逐步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图,从而提升归纳总结能力,后续能够运用于数学语言的表达中。

二、深度思考——实现语言表达的建构

数学家姜伯驹曾说过:“数学使我学会长时间地深度思考,而不是匆忙地作出解答。”学生经过自主学习、深度思考得出的结论,比从教师讲授中获取的会更深刻。同时,深度思考的过程也更易于学生归纳总结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使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1. 思考有方向,让学生“言之有物”。数学语言与其他语言不同,只有平铺直叙,没有感性描写。所以要求学生在进行数学语言表达时要做到不偏不倚、精准、深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把数学知识的重点、难点设计成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表述,以此锻炼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六下复习课“名数互化”相关内容时,教师在课件中呈现:(1)单名数改单名数的两种情况:3.02吨=()千克, 2800平方米=()公顷;(2)单名数改复名数也有两种情况:7.5平方米=()平方米()平方分米,3060克=()千克()克。复名数改单名数与单名数改复名数方法类似。面对不同的单位换算时,学生容易混淆它们之间的进率,思维不严谨,表达没有条理性。为了促使学生思考有方向,在对各种单位进率进行全面的复习后,引导学生运用一些启示性的关联、纽带词语,如 “因为……所以……”“首先……然后……最后……”等,让学生根据此模式进行语言训练。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有方向的思考,让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用数学化的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促进学生认知的深化。

2. 思考有深度,让学生“言之有理”。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追本溯源,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源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班级交流中针对重难点进行深度探究,让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维度进行分析、探讨,这样才能让他们的思维拨开云雾,直击知识的本质,最终使思考的过程转化为语言表达的建构。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下“乘法分配律”相关内容时,教师出示问题:3.5×(A-3)的错误解答3.5A-3,這样算出来的结果比正确的结果__________(填多几或少几)。引导学生再次经历__________“读算式、想算式、说算式”的过程,真正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知识本质和意义。在小组讨论后,组织学生汇报自己的思考。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充分探究和讨论,直击思维的深处,通过对题目中错误的辨析,让数学语言的表达更具有精准度。

3. 实践促思考,让学生“言之有据”。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结合课件或者稍作演示,那么得出的结论会是“无本之木”,学生对于知识本质的感知也不会深入,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表述就会语无伦次、颠三倒四。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巩固对知识的认知。例如,在人教版五下“不规则物体体积”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操作的器材、水和待测量的物体等学具,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学生动手实验后,基本上能得出解决问题的几种思路:(1)用量筒测量,水面升高的那部分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前提是不规则物体要沉入水中。(2)用长方体容器测量,先测量好长方体的长、宽、高,然后标记好水位的高度,把各种物体放进去后,再标记水位上升的高度。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3)用装满水的容器测量,即在容器外套一个更大的容器,石块放进去水就会溢出,把溢出到大容器的水用量杯测出容积,即石块的体积。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拓展了思维,用不同的方法实践后,实现了一题多解。学生轻松地用数学的语言概括出实验方法,并得出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解公式。可见,动手操作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为概括与总结数学知识提供了更好的依据,学生自然就“言之有据”。

三、多维表达——彰显语言表达的价值

1. “情境感悟”式表达。例如,在人教版一下“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教师组织模拟购物活动。通过购物活动中的付钱、找零等环节,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等能力。在购物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根据情境进行数学言语表达,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人民币的实际运用。这样的形式对学生来说新奇又富有吸引力。

2. “故事日记”式表达。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故事我会讲,数学日记我能写”的活动,学生能真实感受其趣味性和真实性。学生经历了“读—写—讲”的完整过程,逐步形成用数学语言表达与交流的习惯。

3. “主题演说”式表达。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某个单元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结合某一个与数学相关的材料背景,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悟,还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主题,并提前一周完成说题的准备工作。“主题演说”式表达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有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浔中中心小学责任编辑:宋晓颖)

猜你喜欢

读思达人教版语言表达
“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探究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