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彝族史诗《支格阿鲁》和古希腊荷马史诗中女性原型比较

2023-09-12朱秀英

海外文摘·学术 2023年2期
关键词:阿鲁阿喀琉斯雄鹰

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和中国的彝族史诗《支格阿鲁》,同属于世界史诗范畴中的英雄史诗。这两部史诗均成功地塑造了人类童年时代的英雄形象,如荷马史诗中的阿喀琉斯、奥德修斯、赫克托耳等,《支格阿鲁》史诗中的支格阿鲁。这些英雄的形象在这两部史诗中熠熠生辉,往往让我们忽略在英雄背后的女性形象,而这些女性形象在文学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成为文学中的女性原型,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将从神话批评原型的视角,通过对彝族史诗《支格阿鲁》中的重要女性形象蒲莫涅依和古希腊史诗荷马史诗中的重要女性形象忒提丝进行比较研究,让人们对这两部史诗中女性形象的精神内涵有更明晰的把握,进而对这两部史诗中的女性原型有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

大母神,是西方文论中明确了的最重要的神话原型之一,是原始自然界女神的最初形态。“大母神处于原型女性与阿尼玛之间,原型女性本身作为母性乌罗伯洛斯,接近于原始状态,而阿尼玛已经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并因此而占据了集体无意识与个人独特性之间的中心位置。”原型一词根据西方心理学家荣格从文艺理论的层面理解,主要是指神话、宗教、梦境、幻想、文学中不断重复出现的意象,它源自于民族的记忆和原始的经验以及集体的潜意识。这种意象有的是具有描述性的细节,有的是剧情的模式,有的是角色典型,它往往能够唤起观众或读者潜意识中的原始经验,并使其产生深刻、强烈、非理性的情绪反应。“原型研究包括了取自最不同的文化层次和范围的丰富象征资料。[1]”

什么叫史诗?历来有两种解释。一是认为,史诗是指人类童年时代用诗歌体裁记录下来的古代神话传说和英雄事迹的长篇叙事作品,其结构宏大,充满幻想和神话色彩。另一种解释是,史诗是指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全体人民参加的历史事件和人民多方面生活的叙事作品。中国彝族的史诗《支格阿鲁》和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是中西方英雄史诗的代表作品,二者均属于人类童年时期脱胎于神话的文学作品,是对各自民族神话的演绎与发展。在这两部著名的英雄史诗中,不仅塑造了很多英雄的形象,也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女性的形象,而这些女性形象大多成为后世文学中人物塑造的女性原型,对后世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下面试通过对古希腊荷马史诗与中国彝族的英雄史诗《支格阿鲁》中的女性原型进行分析研究,帮助读者进一步全面把握这两部史诗的精神内涵。

1 英雄史诗中的英雄原型

中国彝族的史诗《支格阿鲁》和古希腊的荷马史诗都是世界文学史上的英雄史诗。在这两部史诗中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感染打动了无数的读者,英雄的超凡性,寄予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对理想人的全部期望。他们英俊健硕、勇猛顽强,敢于对抗强敌、拥有超越凡人的能力,因而在他们的身上体现出与普通人所不同的地方,而他们与普通人的不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与神的密切关系。由于史诗中的英雄们往往与神有着亲密的关系,甚至是血缘关系,因而英雄身上就有了超凡脱俗的神力,这样的神力是普通人所没有的。而英雄们借助这样的神力成就他们的光辉伟业,他们受到了人们的崇敬与爱戴,英雄们的光辉事迹在人们的生活中被津津乐道,荷马史诗中的阿喀琉斯与《支格阿鲁》中的支格阿鲁,就是这样的英雄。

荷马史诗的上卷《伊利亚特》中以阿喀琉斯两次冲天的愤怒作为史诗的主线,体现出了在希腊联军与特洛伊之间这场长达10年之久的战争中,阿喀琉斯这位当之无愧的大英雄在这次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阿喀琉斯,就没有希腊联军最后的胜利。《支格阿鲁》中以支格阿鲁为拯救苍生射日、射月,为民求医寻药,为民除害以及寻母、救母作为史诗的主线,充分体现了彝族民间传说中的大英雄支格阿鲁的丰功伟绩。史诗中对这两位英雄形象的塑造,充分體现出了这两部英雄史诗的艺术特色和魅力,从而也让我们不由得思考,像这样的大英雄,他们是怎样诞生的,他们的超凡脱俗的神力从何而来?我们可以从这两位大英雄的母亲身上去寻找答案。

2 古希腊荷马史诗中的女性原型——忒提丝

在古希腊的神话中,忒提丝是海洋女神,她是海洋女神多丽丝和海神涅柔斯众多的子女中最为美丽聪慧的女儿。据说,海洋神波塞冬和天神宙斯都曾经追求过忒提丝,想要娶她为妻。可是忒提丝自己曾经亲口预言,她将来所生的孩子,将会比天神宙斯和他的父亲涅柔斯还要强大,而宙斯一直害怕自己的子女中会有比自己强大的来推翻自己的统治,因而宙斯放弃了对忒提丝的追求,而把忒提丝嫁给了凡人米尔弥东人的国王珀琉斯。忒提丝嫁给珀琉斯之后生下了一个孩子——阿喀琉斯。忒提丝是海洋女神,她是永生不死的,而她的儿子阿喀琉斯却是半人半神的血统,难免一死,加之忒提丝为阿喀琉斯请示神谕,得知阿喀琉斯的两种命运:甘于平庸的阿喀琉斯将会子孙满堂,长寿、幸福;想要成就功业的阿喀琉斯将建立不朽功勋,但却会英年早逝,死于战场。作为母亲的忒提丝,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长寿,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阿喀琉斯获得更多的神力。因此,她背着丈夫珀琉斯,悄悄地把阿喀琉斯放到冥河中浸泡(一说是放到天火中炙烤),希望让阿喀琉斯刀枪不入。可是,因为担心阿喀琉斯发生意外而紧紧握住他的左脚踝,当珀琉斯来的时候,忒提丝赶紧将阿喀琉斯提了起来,阿喀琉斯的左脚踝因为没有被冥河的水浸泡,因而成了他致命的弱点,在与特洛伊人的战争中,他所向无敌,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了鼎鼎大名的大英雄。可是,最终,却因左脚踝误中特洛伊小王子帕里斯的冷箭,倒地而死。在荷马史诗中,忒提丝这位英雄的母亲并不是史诗中的主要人物,史诗中对她的着墨也并不多,但忒提丝作为史诗中的主要人物——大英雄阿喀琉斯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有一种被称为“女性”的原型女性形象,在原型批评中指具有创造性与毁灭性双重特质的女性人物。而忒提丝毫无疑问具有着这种女性原型的特质。没有忒提丝的孕育,阿喀琉斯身上就不会有半人半神的血统,他就不会有异于常人的神力。如果没有忒提丝作为母亲为孩子的担忧,将阿喀琉斯放到冥河中浸泡,阿喀琉斯就没有刀枪不入的异于常人的体魄。在战场上,他不可能所向无敌,令敌人闻风丧胆,他就失去了作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大英雄的基本条件。从这个角度来看,忒提丝对于阿喀琉斯英雄事迹的成就无疑是具有创造性的。然而,也正是忒提丝出于母亲对孩子本能的爱护,在把阿喀琉斯放进冥河浸泡的时候,紧紧握住了他的左脚踝,从而使之成为了阿喀琉斯的致命弱点,最终导致阿喀琉斯死于战场,从这个角度来看,忒提丝的母爱对于大英雄阿喀琉斯产生了毁灭性的效果。因而,忒提丝是兼具创造性与毁灭性双重特质的“女性”原型的女性形象。而从忒提丝身上所体现出的母性光辉,我们可以看出,忒提丝是被人性化了的“女神”。

3 中国彝族史诗《支格阿鲁》中的女性原型——蒲莫涅依

在中国彝族史诗《支格阿鲁》中,大英雄支格阿鲁的母亲——蒲莫涅依也属于彝族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原型。蒲莫涅依是彝族古代神话传说最美丽的女子,她温柔、善良、勤劳、勇敢……在蒲莫涅依身上寄予了彝族先民们对女性的所有关于美的期望。从荣格的人格理论角度来看蒲莫涅依的形象,她属于男性心目中的阿尼玛,最完美的女性形象。蒲莫涅依是彝族人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英雄支格阿鲁的母亲,因而我们把蒲莫涅依称为英雄母亲原型。在这一女性形象身上,体现了具有创造性与毁灭性双重特质的“女性”原型的特征,对彝族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比如,流传至现如今大小凉山彝族人最重要的火把节的选美活动,均源自于对蒲莫涅依的崇敬。因而,在彝族人的传统文化的浸淫中,蒲莫涅依不仅仅是远古时期一个美丽善良的姑娘,更是彝族人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英雄——支格阿鲁的母亲,没有她,就没有支格阿鲁,因而在她的身上,已经体现出了像西方文化中圣母的光辉。因而,蒲莫涅依被看作是被神化了的“女人”。

在中国彝族史诗《支格阿鲁》中,大英雄支格阿鲁的英雄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从蒲莫涅依的身上展开,讲述了在她身上所发生的许多传奇故事。如:有一天,彝族人最美丽的姑娘蒲莫涅依穿着最美丽的九层裙在屋檐下织布时,“四只神龙鹰/来自杉林山/展着翅膀来/雄鹰翻又飞/盘旋在天空/鹰影鹰魂啊/罩着土尔山/恰巧笼罩在/妮依纺织处/蒲嫫妮依哟/举手遮阳光/要去望雄鹰/要去窥雄鹰/要去看雄鹰/ ……空中雄鹰啊/反复嬉戏着/这群神鹰中/有一特别鹰/最威猛的雄鹰/最俊美的雄鹰/蒲嫫妮依哟/最欣赏这只雄鹰/最喜欢这只雄鹰/最羡慕这只雄鹰/这只雄鹰啊/不是一般鹰/不是平常鹰/他是天上神仙子/变成最美的雄鹰/这只雄鹰啊/鹰眼看妮依/鹰影照妮依/飞到妮依之上/恰巧这时候/天地之怪事/奇奇又怪怪/出了神奇事/雄鹰滴下三滴血/滴在妮依身/滴得真奇怪/一滴落头部/穿透九层发辫/头昏目眩着/一滴落腰部/穿透九层披毡/全身振荡着/一滴落下身/穿透九层裙褶/全身在颤抖[2]”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蒲莫涅依对龙鹰作了不懈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龙鹰滴下了三滴血滴到蒲莫涅依身上,滴中的部位分别是头正中方、正腰间以及尾部,蒲莫涅依在受到三滴龙鹰的精血之后竟神奇地怀孕了。蒲莫涅依认为这是不祥之兆,找来了毕摩大师。毕摩大师来到蒲莫涅依的家中,为她占卜之后,告诉她这是吉祥的预兆,她将孕育不凡的神人,毕摩在蒲莫涅依的家中念了生育经后,蒲莫涅依在龙年、龙月、龙日生下了支格阿鲁,“蒲嫫妮依啊/雷鸣惊天地/闪电照宇宙/一只苍鹰搏击长空/一个婴儿呱呱降生/儿子生下时/年庚也属龙/月份也属龙/生也龙日生/行运到龙方/取名叫阿鲁/支格阿鲁啊/降生落地后/睁眼望天空/如阳光照射/转眼看大地.似看穿世界……支格阿鲁啊/生后第一夜/不肯吸母乳/生后第二夜/不肯同母睡/生后第三夜/不肯穿母衣/整天哭不停/九天哭到晚/九夜哭到亮[2]”后来,蒲莫涅依和支格阿鲁被特比魔王派来儿子特比牛牛抓走,蒲莫涅依被迫将支格阿鲁仍在了悬崖边上而滚进悬崖里。幸运的是,这座山崖下正是神龙的住所,而支格阿鲁懂龙语,支格阿鲁喜爱神龙,神龙也喜爱支格阿鲁,支格阿鲁渴了,神龙给他喝龙奶,支格阿鲁饿了,神龙给他吃龙饭,支格阿鲁冷了,神龙给他穿龙衣……因此,支格阿鲁在神龙的喂哺下茁壮成长,支格阿鲁解救黎民苍生,降妖除魔、寻母、救母……最终成为了彝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英雄,而蒲莫涅依正是大英雄支格阿鲁的孕育者。

蒲莫涅依作为史诗《支格阿鲁》中的女性原型,她的经历和世界其他很多民族的民间文学一样有着非常相似的故事。比如在西方的圣经故事中,圣母玛利亚受孕是源于上帝的旨意;上古时期的母系氏族首领华胥氏受孕乃是因为将脚踩在了大脚印上。在这些神话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得到,原始初民认为大自然是拥有和我们人类一样的情感的。从这些神话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远古时代的先民具有一样的原始意向,形成了后世文学发展中的“原型”。或者是说,原型是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一直存在的,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的体现,也是我们人类长期的心里积淀。在神话的时代以不同的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了不同的艺术形象。中国彝族的史诗《支格阿鲁》中出现的蒲莫涅依这一女性形象就是最好的证明,蒲莫涅依作为女性原型,是中国彝族的先民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原始意象。蒲莫涅依作为女性原型所兼具的创造性与毁灭性的双重特质,从她孕育支格阿鲁后将之丢弃山崖下的行为中,让支格阿鲁得到了神龙的哺育因而具有了异于常人的神力,以及创造性地使支格阿魯成为了拯救黎民苍生的大英雄等一系列情节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4 结语

从以上对这两位具有女性原型特质的中西方英雄母亲形象的初步探索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世界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各民族都有能够代表自身民族精神文化传统的古代神话传说。从脱胎于古希腊神话故事的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的母亲海洋女神忒提丝身上所体现的母性光辉,我们可以看出,忒提丝是被人化了的“女神”;而中国彝族史诗《支格阿鲁》中支格阿鲁的母亲蒲莫涅依是被神化了的“女人”。而不管是被神化的“女人”还是被人化的“女神”,她们都属于女性原型的女性形象。

作为神话变体的史诗,真实地反映了人类远古时期勇于探索的精神,充分了解自然并征服自然的伟大壮举。古希腊荷马史诗是对古希腊神话的演变和发展,其文化精神内核植根于古希腊文化中的个体意识,强调自我,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个性自由的追求。中国彝族史诗《支格阿鲁》虽然属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但总体上看,依然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的影响,重视个人对部落、对集体、对人民的奉献精神。在这种奉献中,个体的意识被弱化,强调个人的小我对集体的大我的融入,这也是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

引用

[1] 埃利希·诺一曼.女性——原型分析[M].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8.

[2] 洛边木果,肖远平.支格阿鲁[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18.

基金项目:该论文撰写获四川省彝族文化研究中心一般项目“中国彝族史诗《支格阿鲁》与古希腊史诗《奥德修纪》比较研究”的支持(YZWH2123)

作者简介:朱秀英(1979—),女,彝族,四川西昌人,本科,副教授,就职于西昌学院。

猜你喜欢

阿鲁阿喀琉斯雄鹰
阿喀琉斯之踵,特洛伊木马之父
阿鲁的故事之梦里的兔子
阿鲁的故事之阿鲁的树叶
阿鲁的山谷
“剩”况空前 炼油之踵
郐振明 (国画)《雄鹰》
康巴雄鹰
阿喀琉斯形象的演变和还原
阿鲁的诗
画中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