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服饰色彩元素对工笔重彩画创作的影响
2023-09-12陈林
陈林
(河套学院,内蒙古 巴彦淖尔015000)
0 引言
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地域和生活习惯,其民族服饰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特色鲜明。其中,蒙古族是一个常年骑马、打猎且以游牧为主的民族,为了方便劳动和生活,蒙古族人民的服饰搭配普遍都是上袍下裤,腰间缠着宽腰带,他们的服饰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审美标准,也蕴含着一定的绘画价值,为美术家提供了丰富的绘画素材。
1 蒙古族服饰的艺术形式
1.1 色彩的象征性
色彩作为一种人体器官所产生的对光的视觉效应,它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而色彩也是绘画中的重要元素,每个民族或国家对其都有独特的看法和理解。我国拥有在地域、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具有显著差异的五十六个民族,对不同色彩的喜爱度和认知也都是不同的。其中,蒙古族是一个生性豪爽、热情好客的民族,他们热烈的性情致使他们偏爱于饱满纯度较高的色彩[1]。蒙古族的地域环境和宗教信仰等元素影响着他们的民族性格,也决定了他们的审美价值取向。蒙古草原的环境与气候极其恶劣,经常会出现严重的雪灾、风暴和低温,因此,蒙古族人为了适应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逐渐习惯了随草迁徙、逐水游牧的漂泊生活,他们应对生活磨难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导致蒙古族人的性格普遍都是豪放、勇敢、坚韧的,他们也更加喜欢红色、绿色、青色、白色、蓝色等饱满丰富的颜色。
1.2 蒙古族图案纹样
蒙古族人民不仅性格爽朗淳朴,还具有细腻的思想情感,因此,他们创作出了独具蒙古特色的蒙古族图案。图案的创作来源于内蒙古大草原上的山水花草与动植物,比如,以植物为原型的牡丹花纹、卷草纹、杏花纹等,以动物为原型的牛鼻纹、马纹、虎纹等,还有以山、水、云为原型创作的花纹[2]。蒙古族图案的上色方式普遍采用调和法,其中包括了渐变调和法、隔离调和法与色彩调和法等。渐变调和法指的是以由亮到重的渐变式绘制法进行图案的上色,隔离调和法指的是对色彩中间色的充分运用,利用两种原色的中间调和色来突出两原色醒目的色彩,从而增加图案色彩的饱和度。而色彩调和法注重蒙古族图案中的色彩协调关系,促使蒙古族服饰上的图案能够丰富多变又醒目,这与中国的工笔画创作理念相贴合,强调作品的色彩冷暖对比与色调的统一。
2 中国画的传统色彩观
2.1 传统的中国画色彩
色彩是中国画中十分重要的元素,它历经了“随类赋彩”到“墨分五色”的发展过程,色彩作为中国画重要的语言形态,可以巧妙地表达画作中或服饰里的思想感情,比如,深受蒙古人喜爱的红色、蓝色、白色等色彩都可以表现他们的民族性格与审美意识。中国画独特的色彩特征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人们最初利用彩陶纹样来进行色彩表达的尝试,彩陶纹样是由多种颜色的平涂和勾线组成的,后来出现了帛画,到汉代发展成为著名的墓室壁画,其注重墨色与线条的绘画表达方式为后来的水墨画奠定了基础[3]。中国画中的色彩发生变化的时期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印度佛教的传入导致重彩样式的西域画风对中国画的色彩产生巨大影响,汉画与西域画的主要区别在于汉画大多是浅着色的,而西域画则是重涂色彩的,西域画风引导了中国画的色彩发展方向。中国色彩绘画的发展高峰期是在隋唐时期,它的绘画语言体系也是在唐宋时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水墨画逐渐取代了色彩绘画,而在宋朝以后,水墨与色彩实现了有机地结合。
2.2 传统工笔画的色彩特点
传统的工笔人物画突出强调画家的主观感受和主观原则,它的色彩搭配和色彩节奏方面也都显著突出了主观性和形式美,中国传统的工笔画色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具有独特的哲学观[4]。中西方哲学观的差异会极大地影响绘画作品的本质和绘画语言,传统的中国工笔绘画强调主观性的艺术加工方式,画家只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对作品进行平面化的艺术处理,而中国画的色彩主要表现在固有色经过组合而形成的多样化的间色。西方绘画对色彩的认识则显著不同于中国绘画,它主张模仿自然,对画作中色彩的应用则是运用自然光照所产生的色彩空间效果;其二,传统工笔画的色彩具有随类赋彩、以线造型的特点。随类赋彩是指对不同地点和时间的不同对象进行差异化的色彩描绘,这种色彩绘画方式是一种恒常属性,受到人们认知行为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工笔画运用的是线造型,线条的概括性极强,可以迅速、准确地勾勒出形体,和谐地表现绘画的整体效果,因此,传统的工笔画会利用线型变化来装饰绘画作品的画面效果;其三,平面装饰性语言也是工笔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工笔画中所有的艺术细节处理都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平面感,它普遍会通过反复晕染的方式对作品进行设色,设色的过程也是富有装饰性的。
3 蒙古族服饰对中国工笔画创作的启示
3.1 在创作中借鉴服饰的点、线、面
蒙古族的特色服饰中蕴藏着蒙古族人的艺术品位和智慧,是民族文化的象征,也彰显了他们勇敢、勤劳、热爱生活的精神品质。由于多年的战争和历史的迁徙,蒙古族人民的居住地处于分散的状态,也就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部族[5]。蒙古族服饰上用金、银、铁、珠宝、铜等材料制作的扣钉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搭配上色彩缤纷的镶边装饰给服饰增添了别样的色彩,其中,扣钉采用手工缝制的方法,与唐装的缝制方法相似。在一幅画作中,点、线、面是主要的构成要素,点作为视觉中心来说,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与蒙古族服饰上的扣钉作用相似,在工笔人物画中,点决定了画作的成败,比如,人物不同方位的眼睛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神态。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在创作人物画时,通常会将人物的眼睛绘制成菱形、方形、三角形等不同形状,东晋杰出画家顾恺之的人物画也着重强调点睛之法,由此可见,“点”在中国画的绘画技法中占据主导地位。
线作为点的运动轨迹,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服装的款式,造型线也是服装中的重要因素。以呼伦贝尔地区的布里亚特部落服饰为例,他们的服饰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巧妙地运用了线性元素,已婚妇女的长袍腰部是具有分割线的,分割线以下是细褶长裙,另外,长袍的衣袖和衣身的连接处也具有分割线,而未婚少女的服饰则正好相反,衣袖和衣身没有分割线。布里亚特部落的蒙古族服饰还大量地运用了镶边工艺,他们会在领口、袖口、帽子、衣摆边缘、分割线处、靴子以及宽肩等服饰部位进行镶边,镶边的颜色设计则挑选了与服饰整体颜色形成鲜明对比的色彩,凸显出镶边设计鲜明的线条感,使服饰显得格外鲜明亮丽。中国画以线造型的特点一直受到画家的广泛重视与崇尚,古代画家根据服饰中的线型特点创设了“十八描”的绘画方式,“线”作为画作中最具概括性的艺术语言,它的形态变化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受蒙古族服饰分割线的启发,画家在创作中国画时也会注重使用饱满结实的线条,使整幅画作看起来更有立体感。而中国画中对“面”的表现方式包含在“线”的轮廓中涂出“面”以及将“点”或“线”扩大化两种,工笔画中描绘“面”的手法多种多样,对它的表达也受到了蒙古族服饰中点、线、面协调统一的启示。
3.2 在创作中借鉴服饰的形式美
服饰中的形式美法则包括均衡与对称的法则以及对比与统一的法则,蒙古族服饰的设计讲究两边对称的原则,也追求整体层面上的均衡美,比如,他们会在一色的蒙古袍上附带一条与衣身色彩形成鲜明强烈颜色对比的腰带,让人产生一种视觉上的均衡感[6]。同时,蒙古族服饰大胆地运用了独特的色彩搭配,他们会以视觉冲击力较强的红、青、蓝、白、绿等纯色来展现他们坦荡、热情的性格,再搭配镶边设计与各种图案花纹、饰品等增加服饰整体的可观性。在蒙古族服饰色彩搭配的启示下,工笔画的创作也遵循了统一的审美原则,注重整幅画作的色调选取,作品中色彩的总体倾向对画作的整体呈现效果影响很大,所选取的颜色种类不可过多,也不可太过单调[7]。中国工笔人物画在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使命就是应该充分认识到艺术的民族性,借鉴与吸收蒙古族服饰在色彩装饰性和图案平面性方面的特点与优势,让绘画创作既能饱含民族特色,又不落后于时代。
4 蒙古族服饰色彩对工笔画表现的影响
4.1 服饰色彩意蕴的融入
将蒙古族服饰的色彩元素应用到工笔重彩画中,不仅需要学习服饰上所体现的色彩搭配方式,还要融合色彩的意味与内在含义[8]。工笔画的主要课题和研究方向是通过画作色彩与服饰色彩的有机结合来展现工笔画和谐的韵味色彩,尤其是蒙古族服饰具有单纯鲜艳的色彩,因此,画家应该借鉴服饰图案来把握工笔画面的节奏,充分展现色彩搭配和设计的意蕴。
4.2 蒙古族题材的直接运用
迄今为止,许多美术家都会将蒙古族题材作为画作的创作源泉,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由于在内蒙古大草原上有过一段较长的生活经历,他的蒙古题材作品中蕴含着他对草原生活的感悟,充满了真情实感。其中,《马背上的民族》是一幅展现蒙古草原三口之家温馨幸福生活的画作,画面中父亲正在眺望远方,而妈妈和孩子在草原上谈笑着,他们都是淳朴宽厚的形象[9]。色调和谐的画面处于淡彩和重彩之间,作者稍微夸张地对人物造型做了艺术处理,并以淡彩的方式描绘了蒙古族人的服饰和肤色,减少了他们服饰的厚重感,为了增加工笔人物画的淡雅格调,作者使用了描绘牧马与猎犬的清墨色来凸显蒙古族的地域特征。另外,作为蒙古族艺术家的周荣生是一位大器晚成的画家,他的著名获奖作品《兴安乌娜吉》的艺术表现手法就是从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生活以及蒙古族服饰色彩中获得了许多灵感。他的作品画面色彩强度与造型的张力、强度极大,具有十分沉稳、厚重的视觉效果和高雅的格调气息与品位,同时,对于人物造型方面,他做到了既不张狂,又不死板,拿捏得恰到好处,推动了中国工笔画的进步与发展,使工笔人物画迎来了雄浑、深沉的新面貌。
以北方草原为作品创作母题的吴团良是内蒙古达翰尔族人,他的画作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将蒙古草原的博大、空灵、静谧与蒙古族坚毅、深沉、强悍的民族品格融为了一体,作品中蕴藏着悲壮、苍凉而又激奋的草原文化[10]。基于草原文化与蒙古族服饰色彩给吴团良带来的艺术灵感,他将一些创新性的思想与观念融入了画作的表现手法中,比如,画面色彩具有协调统一的单纯性,画作中的造型具有适度的夸张意味,给人一种自然、朦胧、神秘又安静的氛围感。他的代表作品《雄风》融合了现代绘画与传统绘画的双重艺术风格,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充分展现在空灵、清趣的作品画面中,使画作粗犷又不乏精微。
5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工笔画是表现蒙古族服饰之美最好的方式,开发与继承蒙古族的服饰色彩,可以有效增强色彩的视觉表现力,使蒙古族服饰色彩元素成为中国工笔画的宝贵素材。蒙古族的工笔人物画最显著、最抓眼的特征就是蒙古族服饰,在工笔重彩画的未来发展过程中,画家可以充分结合蒙古族独特的民族服饰色彩,利用丰富饱满的色彩展现画家的思想情感与画作的艺术魅力,有效渲染作品的艺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