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防控
2023-09-12顾海洋
李 宇,顾海洋
(江苏省响水县畜禽改良站,江苏盐城 224600)
近年来,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发病率逐年提升。蛋鸡感染后会出现采食量下降、日渐消瘦、行动迟缓、走路跛行、关节变形等症状,产蛋量和产蛋质量也逐渐下降,无法保证养殖效益,是蛋鸡养殖过程中需着重预防的一种疾病。应注重对该疾病的流行特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加深对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认识与了解,并根据各地区养殖条件和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完善的防控措施,实现各项措施有效落实,以此降低养鸡期间该病的发生率,提高综合防控技术水平。
1 病原学分析
支原体是微生物中体积最小的原核生物,直径大小为0.1~0.4 μm,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呈丝状或者分枝状。支原体在自然界中分布的范围比较广,但是在外界环境中的抵抗能力比较差,在紫外线条件下几分钟就会发生死亡,在90℃以上的条件下1 min 后就不具传染力,若放入沸水则中会快速死亡,适合生存于低温环境。对支原体进行分离培养需要营造专门的培养条件,一般需要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也可以在温度为37℃的恒温培养箱中加入适量浓度的二氧化碳和氮气,连续培养4~7 d 可形成煎蛋样菌落,继续培养3~6 d 则会形成结晶状薄膜。鸡滑液囊支原体可以在鸡胚中生长,也可以在病鸡体内繁殖,感染率比较高。一般会使用消毒剂灭杀支原体,常用多种抗生素进行临床防控。通过研究发现,鸡滑液囊支原体还会与其他病菌、病毒发生混合导致鸡群疾病加重,从而增加死亡率,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 流行病学
无论哪种品种的蛋鸡都会感染鸡滑液囊支原体病,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若为自然感染则会存在较长时间的潜伏期,若是接触感染则潜伏期比较短。3~16 周龄的鸡只在感染该疾病后会出现急性感染的症状,但持续时间较短。养殖期间较为常见的为慢性感染。通常情况下,蛋鸡化膜囊支原体病的发生快慢也与毒株强弱、数量和环境条件有关,传播方式主要为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一些吸血昆虫也是该疾病的传播媒介,需要在养殖期间做好杀虫工作。另外,滑液囊支原体病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且具有地方流行特点,初期阶段不易被发现。
3 发生原因
导致蛋鸡感染该疾病的原因比较多,如在饲养阶段没有做好养殖管理工作,鸡场管理不严格,鸡舍内环境较差,没有及时通风换气,导致内部有害气体较多;或者实际养殖期间鸡舍内部的饲养密度比较大,鸡舍内较为潮湿等;以及部分养殖人员没有为鸡只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导致鸡只的机体抵抗力比较差,从而增加了该疾病的发生率;鸡只转群不合理,免疫操作不规范,很容易引发应激反应,这也会引发该疾病;在进行疫苗接种时,若运用的活疫苗受到滑液囊支原体感染则会引发该疾病;或者免疫接种前后滥用药物,也会导致该疾病发生;另外,鸡只摄入的营养不充足,不能满足鸡只的生长发育需要,机制免疫力较差,也容易诱发该疾病。
4 临床症状
蛋鸡染病后,初期阶段的临床症状不明显,身体状态和产蛋性能都与健康鸡只无明显差别。在病情逐渐加重后,病原会入侵病鸡的关节软组织,导致病鸡出现关节疼痛现象,按压后痛感明显,关节逐渐肿大,尤以飞节和趾节为重,有时可达鸽蛋大,且存在积液,触之有波动感,影响蛋鸡正常行走运动。患病蛋鸡经常处于趴卧状态,采食量和饮水量也逐减少,机体无法摄入充足营养,导致病鸡的精神状态比较差,产蛋量也有所下降,产蛋的品质也得不到保障。随着病情发展,病鸡的关节症状更为严重,肿胀明显,内部积液比较多,剪开后流出脓液,若出现化脓感染的情况,流出的液体中也会存在血液。部分病鸡在感染该病后还会出现呼吸道症状,身体消瘦严重,步态呈轻微的八字步、跛行,严重时会出现瘫痪情况,从而影响各项机能。该疾病在发生后的治愈难度比较大,而且会导致整个鸡群的免疫力的下降,增加多种疾病感染率,甚至会出现混合感染的情况,从而增加鸡只的染病死亡率。
5 鉴别诊断
5.1 关节炎
对该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主要根据病鸡的临床表现症状和实验室诊断结果来进行判断,但由于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症状与病毒性关节和多种病菌导致的关节炎症状较为相似,还需要进行准确区分。
一般情况下,病毒性关节炎是肉鸡容易发生的一种疾病,病鸡腓肌腱断裂从而出现跛行的现象,严重时会导致病鸡瘫痪,但是该疾病没有全身症状,也不会出现死亡现象。感染葡萄球菌而引起的关节炎会导致病鸡的关节肿胀,病鸡出现跛行现象,有些病鸡身体表面颜色发紫,局部还会出现溃烂的情况,对病料组织进行培养分离可以观察到葡萄球菌。
5.2 实验室检测方式
一般会采用病源分离培养的方式,取病鸡身体的病变组织用固体培养基接种,将其置于温度在37℃条件下培养7 d,或者将其接种到一周龄左右的鸡胚中培养10 d,观察培养菌落,根据菌落的形态可以确定疾病类型;也可以使用血清血检查方式,比如血凝抑制试验、平板凝集反应等,后者无需投入较多成本也不用进行复杂操作就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结果,是实验室检测中比较常用的技术方法。若在待测样本比较多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即ELISA 检测,该方法检测速率较高,但是投入成本也比较高;分子生物学检测在支原体检测方面的效果良好,具有敏感、特异、准确性高和实时性强的特点,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精准的检测结果。
6 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防控措施
6.1 加强饲养管理
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发生与饲养环境也有着一定联系,要想做好该疾病的防控工作,也应从饲养管理方面入手,根据蛋鸡生长需要进行科学选址,并进行功能分区。
在选址阶段,选择距离居民区较远的区域,也要做好周围环境条件调研工作,确保周围5 km 内没有同类家禽养殖,还应保证水源干净卫生;为避免人员进出养殖场携带病菌,也应做好进出管控工作,加强消毒管控,对于进入鸡舍的人员应进行全身消毒;同时,对于鸡舍内部环境也要进行合理调节,保证温湿度适宜和空气质量良好;对于蛋鸡的养殖密度要进行适当调整,生产区和孵化区要隔离开,降低鸡只养殖期间应激反应现象的发生;鸡舍内部粪便和污物也要及时清理,以免病菌滋生;另外,还应为蛋鸡提供健康营养的饲料,进行各类饲料的合理搭配,以此提高鸡群免疫力。
6.2 进行科学消毒
支原体对消毒液较为敏感,为能够实现对该疾病的有效预防,在饲养期间还应加强消毒管理,对养鸡场内部进行全面细致消毒,从而达到控制疾病发生和蔓延的目的。
在没有发生该疾病的鸡场需要加强外来人员和车辆的管控,做好消毒工作,对饲养环境、人员车辆、饮食器具等都要进行消毒,同时也要注重带鸡消毒。开展带鸡消毒工作时需要注重消毒剂的合理选择,尽量选用无毒、无刺激的种类,采用雾化消毒的方式,可获得良好效果。消毒期间也要掌握操作手法和控制用量,以免对鸡只身体造成伤害。在进行环境消毒的过程中一般会使用生石灰粉、过氧乙酸和火碱等消毒剂,这类消毒剂的效果良好、持续时间长且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对于人员和车辆消毒则要在鸡场进出口的位置设置消毒间,实现全面消杀,从而消灭病原。对于饲养期间的饮水槽、饲料槽以及其他器具可采用紫外线杀菌的方式,做好日常消毒管理。
6.3 注重药物预防
养殖人员要在适当时机做好药物预防工作。蛋鸡在产蛋阶段不能使用抗生素药物,否则会对产蛋的质量造成影响,雏鸡发育阶段和青年鸡则可以使用药物进行预防。通常养殖人员会在蛋鸡开产之前进行3 次以上预防工作。首次药物预防通常在雏鸡 3~4 周龄之间,将预防药物与水混在一起,让雏鸡饮水服下,常用药物为替米考星、恩诺沙星溶液。二次药物预防时一般在鸡只8~9 周龄时,该阶段鸡只快要出栏,进行合理药物预防能够降低滑液囊支原体病感染。第三次药物预防通常会在蛋鸡开产之前,但需要选择好时间,避免蛋鸡产蛋时出现药物残留的情况。具体用药过程中一定要保障药物来源正规,选择质量良好的药物产品,并能够严格按照用药标准进行使用,但由于用药目的是为了预防疾病,用药的剂量应适当减少,每次预防用药的时间为4 d左右,保证预防效果。
6.4 加强免疫接种
养殖期间加强免疫接种也是较为有效的疾病预防措施,可以增强鸡只免疫力,强化机体抗病能力。常用弱毒疫苗进行免疫,这类疫苗主要接种在父母代的健康鸡,接种前后都需要控制支原体敏感药物的使用,以免影响接种效果。还可使用鸡毒支原体灭活苗对蛋鸡进行接种,尽早在雏鸡5~7 日龄时进行首次免疫,而后在产蛋一个月之前进行二次免疫,可以强化免疫接种效果。鸡滑液支原体活疫苗也是常用的一种,主要通过点眼免疫的方式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疾病的感染率,但是在接种这一疫苗时一定要保证鸡只身体健康。实际免疫接种期间需要相关人员能够掌握接种技巧和相关要点,做到规范接种,并且也要定期检查鸡只的免疫抗体,若抗体消失应及时补免。
6.5 鸡群净化与种源检疫
鸡只净化主要是对整个鸡群的健康状态进行检查,一般采用检测净化和药物净化等方式,前者是对鸡只进行血清学检查,确定鸡只是否携带鸡滑液囊支原体,根据检测结果来确定鸡只的身体状态。若发现阳性鸡只或者疑似鸡只都需要进行隔离观察与治疗,必要时也要进行淘汰处理。鸡只净化后续需要定期抽检,若出阳性概率超过3%时则应进行重新净化处理。后者主要是通过运用抗菌药物的方式来降低疾病的感染率。一般情况下,若鸡群中出现鸡滑液囊支原体病,则会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要想完全清除也存在一定难度,所以在饲养期间一定要对引进的雏鸡进行全面检疫,以免带病鸡只进入到养殖场中。对种禽场以及蛋鸡父母代和祖代的鸡群都要进行流行病学监测,确保能够做好预防与管理工作,从源头上对该疾病的发生进行把控。
6.6 疫情处理措施
若发现蛋鸡饲养期间出现异常情况,则应对症状较轻的鸡只进行隔离观察与治疗,可使用盐酸沃尼妙林药物与水混合,根据病鸡的体重,按照5~10 mg/kg 的比例给药,也可以使用卡那霉素和禽用转移因子进行治疗,1 次/d,连续治疗3 d。有些病鸡的表现症状较为严重,会出现食欲废绝和跛行症状,对于这类没有治疗价值的病鸡要及时淘汰处理。由于部分病鸡前期表现症状不明显,对于不同的发病鸡群通常会根据病鸡的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发病早期可使用链霉素,不同年龄的病鸡药物用量不同,5~6 周龄的病鸡用药60~100 mg,成年鸡用药200 mg,肌肉注射,1 次/d,连续治疗4 d 左右,可控制病情发展。也可将卡那霉素或者红霉素加入到病鸡饮水中,也能够获得一定效果。
6.7 中药治疗方法
鸡场在治疗该疾病时主要应用抗生素药物,但若使用不当则会产生耐药性。对于已经感染的鸡群,采用活疫苗免疫接种的方式不能获得显著效果。而采用中草药治疗该疾病能够对病鸡机体进行适当调节,因此,加强对中医治疗方法的研究具有一定必要性。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属于湿痹,其与鸡只身体抵抗力、外界环境潮湿和风寒湿邪入侵有关,会对鸡只的肌肉、关节筋骨等产生影响,导致关节红肿变形,所以可以选用舒筋活血、祛湿通络的药物进行治疗。芩苓汤主要由黄芩、土茯苓和川牛膝组成,具有抗炎消毒、痈肿疖疮、清热燥湿、通利关节和逐瘀通经等作用,将芩苓汤用于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
6.8 疾病防控中的注意事项
抗生素在治疗支原体病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但是由于产蛋鸡的特殊性,为避免产蛋品质受到影响,以防出现药物残留的情况,保证食品安全,则应禁止在产蛋期间运用抗生素。进行药物预防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通常只能在雏鸡阶段、青年鸡以及种鸡身上使用。虽然有些观点认为在产蛋鸡用药治疗期间产的鸡蛋只要不流入市场就可以,但是许多药物在鸡只体内的代谢时间、代谢程度无法进行确定,蛋鸡在治疗康复后药物多久能够完全代谢也没有确切的时间,所以在养殖期间应注重对抗生素类药物使用时间的合理把控,尽量避免对产蛋品质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蛋鸡滑液囊支原体病发生后病鸡的关节部位会发生病变,若出现变形则无法复原,对鸡只生长以及生产性能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养殖户应将该病的防控重点放在前期预防阶段,做好日常管理、环境消毒、免疫预防、种源检疫、鸡只净化等工作。若在养殖期间发现疑似病鸡则应进行及时观察和诊断,确诊后使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采用中药治疗方式,通过综合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