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同步诊断
2023-09-11沈国红
沈国红
(温馨提示:以下所有选择题均为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题后括号内)
我与社会
1. 一名中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走进小区,我看见小区里新安装了很多健身器材,居民们在锻炼身体;走出小区,新修的马路宽敞平坦,走在上面感觉很舒服;路过菜市场,我看见各种各样的蔬菜琳琅满目……这让我们感受到( )
A. 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社会
B. 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C. 人们的生活空间不断延展
D. 社会生活很美好,要享受生活
2. 小伟在学习之余经常参加社区活动,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他们一起为社区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由此可见( )
A. 只有乐于奉献才能提升自身的能力
B. 参与社会交往有利于拓展社会关系
C. 与人为善能够让我们赢得他人认可
D. 社会交往的根本底线是行己有耻
3. 人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是由一个个的人组成的,就如同没有树木,就没有森林。这告诉我们( )
A.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B. 社会关系决定人的发展成就
C. 没有社会,个人就无法生存
D. 人际关系是通过社会联接的
4. 在学校,娟娟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在路上,她是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在电影院里,她是遵守公共秩序的观众……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
①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②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贡献力量;③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④我们要学会从多角度、多方面认清和思考自己的身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 某校八年级学生许磊因摔伤在家里卧床休养。为了不让他耽误功课,同学郭彬主动到许磊家为他补习功课。从建立的基础看,许磊和郭彬的关系属于( )
A. 血缘关系 B. 地缘关系
C. 业缘关系 D. 邻里关系
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小宇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制作了以下表格:
材料二:小宇搜集了以下名言和公益广告: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人前进一小步,社会前进一大步。
(1)请你补充完整材料一中表格①②③处的内容。
(2)结合材料二中的名言和公益广告,谈谈你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在社会中成长
1. 下列做法有助于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社会成員的是( )
①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②主动接受父母的抚育;③与好朋友一起去网吧玩游戏;④拒绝接触网络,专注于学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 张海林的父亲开车时不幸撞到了一名行人,需要支付30万元的赔偿金。面对如此巨额的赔偿,张海林申请了银行贷款,但被拒绝。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张海林选择在社交媒体上发出求助信息。出乎意料的是,300多位陌生人看到了她的求助,并纷纷转账帮助她。短短时间内,张海林收到了高达30万元的捐款,足以支付赔偿金。这表明( )
①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②社会成员都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③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④个人需要从社会中获得帮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 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下列青少年的做法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①小丽和同学们走进社区进行垃圾分类宣讲;②小明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文明礼让”活动;③晓飞把共享单车骑回家方便家里人随时使用;④周末休息时,小鹏与同学一起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
A. ①②③B. ①③④
C. ②③④D. ①②④
4. 八年级(3)班的同学们到社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时,做到了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赢得了居民的赞扬。但是,部分同学没有注意保持环境卫生,留下了一地垃圾。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①同学们到社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有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②部分同学留下一地垃圾是不遵守规则的体现;③中学时期是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唯一时期;④同学们赢得居民的赞扬说明亲社会行为有利于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①③④D. ②③④
5. 2023年3月12日,“种下一棵绿,收获一片蓝——第三届我为希望工程植棵树”暨第二届江西希望工程乡村振兴林创建活动在江西高安市举行,300余名志愿者参加活动。活动中,志愿者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挥锹挖坑、扶树填土,相互协作,有条不紊,忙碌的身影成为一道美丽的生态文明风景线。志愿者的行为启示我们要( )
①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②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提高实践能力;③养成亲社会行为,倾力奉献社会;④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追求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6. 材料一: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加1.4亿、覆盖10.5亿人,基本医保水平稳步提高;多年累计改造棚户区住房4200多万套,上亿人出棚进楼、实现安居;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向社会免费开放。
材料二:2023年4月8日,山西省阳泉市郊区桃林沟村第二十届桃花节开幕。在活动现场,处处活跃着郊区青年志愿者的身影。他们尽职尽责,用行动展现了志愿者的青春风采和良好形象,受到游客的高度肯定,“志愿红”成为“桃花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看,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青年志愿者的行为对自身和社会有何意义?
(3)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在社会中成长?
(参考答案见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