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的多渠道技术溢出与农业企业技术进步*
——基于经济发展地区差异的分析
2023-09-11韩嫣杨睿罗屹张昆扬肖丹丹
韩嫣,杨睿,罗屹,张昆扬,肖丹丹
(1.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市,102617; 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成本调查中心,北京市,100045; 3.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市,100083)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由于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和政策存在差异,各地经济增长表现出较大的异质性。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常规分类,将各省市划分为六大地区: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2002—2012年,东北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最高,西南地区最低。然而,2013—2020年,西南地区成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最高的地区,东北地区处于末位。
农业方面,从改革开放到21世纪前,东北和西南地区农业GDP年均增长率较低,华东地区年均增长率最高,而21世纪以来,西南和东北地区农业GDP年均增长率上升至第二和第三位,华东地区年均增长率位于最末。那么,哪些因素造成了不同地区农业GDP增长率的差异?基础经济状况、政府的优惠政策和自然资源禀赋是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些因素,但技术进步的差异在解释地区间增长率差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体的增长来源于技术进步以及资本、劳力等要素投入的增加,而企业中外资的引入不仅会对自身技术进步产生重大影响,还会对同行业以及上下游企业产生溢出效应。直观来看,一些育种企业,通过引进外资、合资建场,共同培育新品种,一些农机企业通过中外合资合作研发新技术,一些饲料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共同研发饲料产品,这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企业技术进步产生直接促进和间接溢出效应。
现有研究多采用省级面板数据考察FDI技术溢出的地区差异,但缺乏农业企业层面的实证研究。本文重点关注农业领域FDI技术溢出在各地区之间的差异,这些不同的溢出效应如何影响各地区农业企业技术进步以及分别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业企业如何更好地应对外资进入提出相关建议。
1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说
1.1 FDI对中国农业企业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
总体来说,FDI与农业企业技术进步的关系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溢出。其中,直接影响是指外商投资企业(下文简称外企)自身吸引的外资对其产生的影响,是有目的性的预期行为,一方面通过增加企业投资促进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带来技术设备、管理方式、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先进知识。而外企对同行业以及上下游行业其它企业产生的溢出效应是非预期行为,包括水平溢出(示范、竞争、人员流动效应)和垂直溢出(前向、后向和逆向溢出)效应。
示范效应指通过外企的示范作用以及其他企业的模仿来获取溢出,企业可以通过对外企进行模仿,特别是通过逆向工程,来获取更先进的生产方法[1]。同时,示范效应也可能使其它企业对外企产生技术依赖,减少自主创新,从而阻碍企业技术进步。Hamida等[2]对瑞士制造业企业的研究发现,FDI对技术差距较小的企业存在正向示范效应。而Jude[3]对罗马尼亚企业的研究并未发现显著的示范效应。Orlic等[4]研究表明,FDI对转型国家本地企业存在负向示范效应。第二种水平溢出途径是人员流动效应,指通过外企熟练技术员工向本行业中其它企业流动来获得人力资本,外企会向其本地员工传授新技术,而其它企业和外企可通过“竞价”获得这些受训员工,若其它企业赢得了“竞价”,受训员工将从外企流出,产生正向人员流动效应。但外企也可能用高工资来吸引本地企业最好的员工,从而产生负向人员流动效应。此外,水平溢出还包括竞争效应,指外企进入增加了行业内本地企业的竞争压力,这种压力一方面可以激励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也可能将竞争力弱的企业挤出市场[5]。Li等[6]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研究并未发现显著的FDI竞争效应。因此,总的水平溢出效应取决于示范、竞争和人员流动效应的方向和强弱。
除水平溢出外,其它关联产业FDI也可能对农业企业技术进步产生垂直溢出效应。垂直溢出包括前向和后向两种关联[7]。其中,前向溢出指下游企业向外企购买中间产品或服务而产生的溢出效应,外企将含有先进技术的高质量投入品提供给本地企业,促进其技术进步,从而形成积极的前向关联[8],然而高质量投入通常价格较高,且外企生产的投入品可能不适合国内企业需求,从而产生负的前向溢出效应[9]。后向溢出是指本地企业为外企提供投入品而产生的溢出效应。一方面,为保证投入品质量,下游外企会向其国内供应商转移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产生积极的后向溢出效应;另一方面,下游外企对投入品的高要求可以激励本地企业提高技术水平,从而产生正向FDI溢出。但也有研究表明,外企更倾向于进口投入品,下游外企增加导致国内企业销量减少,产生负向溢出[10]。除上述两种溢出渠道外,一些学者认为在上游企业接收到后向溢出时,还可以通过向其他下游企业出售产品,使这些企业“搭便车”获得高质量投入,进而产生逆向溢出效应(二阶后向溢出)[11]。目前,仅有少数研究考察了FDI的逆向溢出效应,Schoors等[9]对罗马尼亚的研究证明存在积极的FDI逆向溢出,而Jude[3]发现FDI对罗马尼亚企业技术进步存在负的逆向溢出。综上所述,得到本文的待检验假说H1:FDI对中国农业企业技术进步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
1.2 FDI溢出的地区差异
由于各地区资源禀赋、政策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异质性,导致各地外资吸引力以及FDI溢出效应的差异。周忠宝等[12]采用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FDI对中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不利于东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农业方面,周志专[13]提出中国农业利用FDI对生产率的影响在东中部地区显著为正,在西部表现为负的显著影响。此外,邹颖怡[14]认为在东部沿海地区,农业FDI能够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然而在中西部内陆地区农业FDI的作用并不显著。以上均为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得出的结论,目前关于FDI对农业企业溢出效应地区差异的研究还有待完善。基于此,本文提出待检验假说H2:FDI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业企业的溢出效应存在显著差异。
2 数据说明与模型构建
2.1 数据说明
本文研究对象为中国农业企业,即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研发、服务等活动,和从事农业生产资料生产、销售、研发、服务活动的企业,包括为农产品生产提供生产资料和服务的企业、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农产品流通企业。本文农业企业数据来自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按照行业代码进行筛选,包括农产品生产及其上下游关联产业,例如:木材采运、农产品初加工服务、农药制造、谷物磨制等。
首先,本文将1994、2002、2011年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进行匹配,按照四位行业代码,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属于农业及关联产业的企业筛选出来,初步得到1998—2013年中国农业企业总样本。其次,参考聂辉华等[15]的做法,根据企业代码、名称和其他信息将各年样本进行匹配。然后,借鉴Cai等[16]的做法剔除关键指标缺失的样本、不符合会计原则的观测值以及关键指标的极端值(前后各0.5%)。最终得到来自105 531家农业企业406 544条观测值构成的非平衡面板数据。
2.2 模型构建
为了检验各地区FDI溢出效应的差异,本文构建如下模型
lnTFPijt=C+β1lnFDI1ijt+β2lnSHjt+
β6lnSFjt+β7lnSSBjt+φXijt+eijt
(1)
式中:i——企业;
j——四位码行业;
t——年份;
TFPijt——t年行业j中企业i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采用ACF法计算;
C——常数项;
FDI1——企业FDI存量,采用永续盘存法计算;
SH——FDI示范效应;
SHL——人员流动效应;
SHCF——竞争效应;
SB——后向溢出;
SF——前向溢出;
SSB——逆向溢出;
β——弹性系数。
Xijt——控制变量,包括:企业年龄(a)、企业是否出口(EX)、企业是否国有(STATE)、赫芬达尔指数(SHCD)、企业规模(SCALE)、研发支出(RD)、职工教育支出(EDU)、新产品产值(NEWP)和下游行业的需求(D);
φ——控制变量待估计系数;
eijt——随机扰动项。
2.3 FDI溢出测算
在对FDI溢出效应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介绍各FDI溢出效应的测算方法。
1) 水平溢出。本文借鉴Javorcik[17]的做法,对FDI水平溢出(SHjt)进行测算。
(2)
式中:ρijt——企业i外商资本占总资本的比重;
njt——行业j中的外企数;
Salesijt——企业i销售额;
TSjt——行业j所有企业的销售总额。
水平溢出效应可分解为示范、人员流动和竞争效应。
本文参考Schoors等[9]的方法,考察外企与其他企业之间潜在的人员流动效应
(3)
式中:Lijt——t年企业i的从业人员数;
Njt——t年行业j中的企业总数。
外企员工占比越多,行业中外企与其他企业之间人员流动的机会越大,从而产生溢出效应的可能性越高。
(4)
Hamida等[2]以及Orlic等[4]将剔除人员流动效应和竞争效应后的水平溢出变量(SHjt)视作FDI示范效应的衡量指标,本文将把
表1 各水平溢出变量相关系数Tab. 1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horizontal spillover variables
2) 垂直溢出。首先,根据Javorcik[17]的做法,对后向溢出(SBjt)进行测算。
(5)
式中:αjkt——t年行业j供应给下游行业k的产出占行业j总产出的比重;
SHkt——水平溢出效应。
αjkt由国家统计局投入产出表得到,其中不包括最终消费、进口以及行业内销售。
同理,FDI前向溢出(SFjt)测算方法如式(6)所示。
(6)
式中:σjkt——来自上游行业k的投入占行业j总投入的比重。
σjkt同样由国家统计局投入产出表得到,不包括来自同行业的投入以及外企用于出口的产出。
最后,借鉴Blalock等[11]的研究,本文逆向溢出的计算方法如式(7)所示。
(7)
式中:σjkt——来自上游行业k的投入占行业j总投入的比重;
SBkt——上游行业k接收的后向溢出,该变量考察了垂直溢出的外部性。
2.4 内生性处理
其次,从行业层面来看,由于外企进入某一国家或地区特定行业的决定与该地区或行业特性存在显著的内生性,若外企因为成本优势或其他资源禀赋优势选择进入东道国某行业,则会高估FDI带来的正向溢出。中国外资引进的相关政策有很多,例如产业准入、税收优惠等,其中,产业准入政策更能体现政府对外资进入某行业的态度。因此,本文采用外资产业准入政策作为外商投资的政策冲击因素,系统整理了1997—2011年5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分别将其中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行业与农业企业行业代码进行匹配,由于同一年某一行业可能同时出现在各准入类别中,因此,借鉴韩超等[18]的方法,设定鼓励类、允许类、限制类和禁止类行业权重分别为3、0、-1和-2,对各年各行业出现在各准入类别的频数进行加权平均,得出外资产业准入政策指数,来衡量政府对该行业外资引进的鼓励程度,作为FDI溢出的工具变量进行稳健估计。
为检验是否存在内生解释变量,本文对OLS法和使用工具变量法的估计结果进行Hausman检验,检验结果中P值为0.00,即OLS与工具变量法估计结果有显著差异,拒绝模型不存在内生解释变量的原假设。
3 实证结果
3.1 描述性统计
本文对各地区农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样本中超过50%的农业企业位于华东地区,企业TFP较高的地区为东北和华东地区。此外,华东地区占中国农业企业外资总额的59.46%,为中国农业外资最多的地区,其次是中南地区,占中国农业外资总额的22.17%。同时,华东地区也是农业外资密集度(外国资本占总资本的比例)最高的地区,其次是中南地区。另外,东北地区虽然占全国农业外资的比重不高,但其外资密集度较高,仅次于华东和中南地区(表3)。
表2 各地区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描述性统计Tab. 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agricultural firms in various regions
表3 1998—2013年各地区农业企业外商资本占比Tab. 3 Proportion of foreign capital in agricultural firms by region from 1998 to 2013 %
3.2 各地区FDI溢出效应
首先,本文分别采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对式(1)进行估计,Hausman检验结果中P值为0,表明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模型估计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拒绝“随机效应模型”的原假设,因此,下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各地区FDI溢出效应进行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各地区FDI溢出效应估计结果Tab. 4 Estimated results of FDI spillover effects by region
从表4中可以看到,企业年龄、是否出口、是否国有、市场集中度以及企业规模在各地区的估计结果是一致的,其中,出口活动可以促进农业企业技术进步,企业年龄和企业规模也对农业企业技术进步有积极影响,相反,来自内资企业的竞争压力会阻碍农业企业技术进步。另外,研发投入可以促进华北、华东和西南地区农业企业技术进步,但对其他地区没有显著影响,职工教育投入能够促进发达地区农业企业技术进步,新产品产值对中南地区农业企业技术进步存在负向影响,但可以促进东北、华东、西南和西北地区农业企业技术进步。
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华东地区来说,外商资本增加可以直接促进农业企业技术进步,同行业FDI也可以通过竞争效应对农业企业产生正向溢出,但同时也会对企业产生消极的示范效应和人员流动效应。此外,上下游FDI增加对华东地区农业企业技术进步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对于华北地区农业企业,外商资本增加对企业技术进步同样有积极影响,同行业FDI的示范效应仍然为负,此外,下游FDI产生的后向溢出和逆向溢出也会抑制该地区农业企业技术进步,相比之下,下游FDI比同行业FDI产生的负向溢出效应更大。
与华北地区不同,对于东北地区农业企业来说,直接引进外资对其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较小,而同行业FDI除了会对其产生负向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外,还会产生正向人员流动效应,但总的水平溢出效应仍然为负,此外,下游FDI对该地区农业企业不存在负向溢出,相反,上游FDI增加可以促进华北地区农业企业技术进步。
从水平视角来看,中南地区与东北地区类似,FDI对农业企业技术进步存在负的示范效应、竞争效应以及正向人员流动效应。垂直溢出方面,与华北地区类似,下游FDI增加不利于中南地区农业企业技术进步,上游FDI对其没有显著影响。另外,外资存量增加也没有显著促进该地区农业企业技术进步。
在西北地区,外资引进只对农业企业存在积极的直接影响,同行业FDI会产生负向溢出效应,该负向溢出来自示范和竞争效应,而上下游FDI对该地区农业企业无显著影响。
最后,对于西南地区农业企业来说,外资引进对其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同行业FDI增加会产生负向示范效应。垂直溢出方面,后向溢出为负,但从上游外企购买投入有利于该地区农业企业技术进步。
总的来说,在六大地区中,FDI对农业企业的示范效应均显著为负,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华东地区,该负向溢出较小。相反,在华东地区,存在消极的人员流动效应,而在经济发展水平中等的东北地区,农业企业可以从同行业外企获得正向的人员流入。竞争效应方面,只有较发达的华东地区农业企业可以在外企竞争压力中获得激励,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下游外企对发达地区农业企业存在负向溢出,而上游FDI可以促进欠发达地区农业企业技术进步,同时对华东地区农业企业存在消极影响。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将FDI溢出效应分解为6种渠道,考察了中国六大地区FDI对农业企业的溢出效应。
1) 从行业内溢出效应来看,FDI对各地区农业企业技术进步的示范效应均显著为负。对于东北地区农业企业,同行业FDI对其存在积极的人员流动效应和负向竞争效应。相反,在华东地区,农业企业可以受到外企竞争压力的激励,努力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但同行业外资增加会造成农业企业一定程度的人员流失,不利于生产力发展。此外,FDI对中南地区农业企业存在负向竞争效应和人员流动效应,同行业外资进入带来的竞争压力也不利于西北地区农业企业技术进步。
2) 从产业间关联来看,上游FDI可以通过提供高质量投入品促进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农业企业技术进步,相反,对华东地区农业企业技术进步却存在较强的抑制作用。此外,下游FDI会对西南地区、中南地区、西北地区、华东地区和华北地区农业企业技术进步产生消极的后向溢出。上下游FDI对西北地区农业企业不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
3) 各地区成立时间较久、规模较大或参与出口市场的农业企业技术水平更高,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农业企业技术水平较低。另外,市场竞争加剧不利于农业企业技术进步,而研发投入、职工教育投入和外资存量的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较发达地区农业企业技术进步。
总体来看,发达地区农业企业受负向FDI示范效应的影响较小,同时可以从外企的竞争压力中获得激励,且外资存量增加也有利于其技术进步,但同行业外企增加会使其面临人员流失问题,相反,在欠发达地区,外企可以为当地农业企业带来积极的人员流动效应,上游FDI也可以促进当地农业企业技术进步。因此,对于欠发达地区农业企业,应注重外企人才的引进,加强与上游外企尤其是其他地区上游外企的联系,而发达地区农业企业应努力提高人才吸引力,减少FDI带来的人员流失,同时注意控制外企进入带来的投入品价格上涨,积极引入外商投资,发挥自身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