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伯牙鼓琴》为例谈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

2023-09-11邢朔

陕西教育·教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鼓琴钟子期高山流水

邢朔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进一步突出育人导向,尤其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大幅增加了古诗文篇目,现有古诗文132篇,其中文言文14篇。那么,如何开展小学文言文教学?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如何让学生喜欢文言文呢?笔者以《伯牙鼓琴》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一、以“境”为引,悟文之情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其音律工整、语言凝练。《伯牙鼓琴》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选自《吕氏春秋·本味》,文章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它是知音难求的人生写照,是人们在孤独中寻求温暖的见证,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灵的呼唤。此文用墨极简,但画面感很强,富有极大的想象空间。上课伊始,古筝曲《高山流水》便余音绕梁,乐曲声中,笔者问道:“听着这美妙的音乐,你们一定想知道它的曲名,这便是中国古典十大古筝名曲《高山流水》。高山流水吟不尽,空谷觅知音,听高山流水,荡尘世浮尘。一曲高山流水尽,伯牙鼓琴遇知音。传说先秦琴师伯牙曾在荒山野地抚琴,在或婉转或袅袅或悠悠或瑟瑟或激越的琴声中,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曲子所传递的‘巍巍高山’和‘洋洋流水’之情。伯牙尤惊,感叹子期竟能这般了悟自己的琴声琴语。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间再无知音,遂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这美妙的古曲,这感人的故事,一下子将学生带入了课文描写的意境中。

二、以“读”为本,赏文之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读”为本,让学生品读文章的韵味,在读中欣赏内容之美,形式之美,思想之美,人性之美。还要指导学生有层次地读,让学生在层层悟读中,走进那个高山流水间感天动地的故事。

1.自主学习,通读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先让学生通读课文,读通文中字词,笔者再范读,让学生试着用“/”标记停顿,并按照正确的停顿练读。最后师生合作对读,笔者读每句的前半部分,学生读后半部分。这样逐层推进,扎实训练,不仅使学生初步了解了文章每句话前后对应的表达特征,还为学生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2.合作探究,悟读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与学生共同回顾了文言文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应用及含义,如“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中的“足”是什么意思,文中“巍巍”“汤汤”这些叠词的应用有何好处等。全班交流,笔者点拨释疑,并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全文,感受文章的节奏美和情感美。

3.思维拓展,美读课文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读懂内容、了解文章主題思想,还要引导学生向文本深处溯源。本课中,笔者紧紧围绕“知音”这一主题,让学生探究故事背后的故事,深化认识,体会文字之美、艺术之美。例如,伯牙遇到知音,欣喜万分时,笔者让学生思考:茫茫人海,为什么伯牙唯独把子期当作知音?伯牙作为著名的大琴师,难道没有人称赞过他?别人是怎么夸奖他的?钟子期又是怎样称赞他的呢?相机引读:“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并让学生仿句: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___ ,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一个所念高山,一个必得巍峨,一个所想流水,一个必得江河,所以伯牙把子期视为“知音”。俞伯牙的琴声中还有“皎皎明月、徐徐清风、依依杨柳、灼灼桃李、萋萋芳草、袅袅炊烟……”这样的情景句式训练,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到了文章的结构之美。

三、以材为用,品文之深

语文教材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适当为学生补充一些背景资料,使学生进入奇思遐想、探幽觅胜的学习境地。在讲授伯牙失去知音,悲痛欲绝时,笔者为学生补充了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并问道:“伯牙闻名天下,欣赏他的人无数,唯独子期走进了他的心里,与他心意相通,为何?”只因一个所念,一个必得。还为学生介绍了钟子期死后,俞伯牙到子期墓前悼念时所写的一首短歌——《伯牙绝弦》。学生从中感受到了伯牙悲痛欲绝、肝肠寸断的心情,体会了伯牙绝弦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作者单位   西安市未央区枣园小学

猜你喜欢

鼓琴钟子期高山流水
读,文言文教学的一张好牌
伯牙鼓琴
读出经典的新意
顾致农《高山流水》
问世间,“琴”为何物
泉水滴答
何谓“知音”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