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23-09-11刘瑞
刘瑞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财务监督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日益明显。基于此,本文阐述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的重要性,指出目前财务监督存在缺乏相关法规支撑、相关措施发展滞后、监督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以及内部财务监督视角狭窄等问题。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例如对财务监督的认识理念及重视程度不够、监督制度环境相对薄弱、实施财务监督的人员能力不高,岗位职责不清,以及财务监督技术水平及实施办法相对落后。提出了需要加快财务监督专项法律法规制度建设、进一步拓宽视野,构建现代财务监督内部体系、为监督人才技能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搭建平台、同时突出监督重点,加强内外衔接等对策。本文认为财务监督作为加强财政资金分配和管理的有力抓手,是健全财政职能的必要手段,也是检验内控制度运行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职能还需要拓展广度和深度,其独立性、权威性如何更好地体现,与其他监督和谐共存,成果共享的路径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财务监督;监督体系;行政事业单位;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财政管理不断深入推进的一系列改革举措,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的脚步也应进一步加快。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政策输出落实机构,服务社会大众,体现公共服务职能,有着承上启下的中枢作用。其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性,用途的合法合规性,会影响到国家财政秩序的规范和服务职能的运行效果。这些都需要逐步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体系来配套运行。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增强单位财务监督权威性,理顺财务监督工作程序,进一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效能。
一、财务监督概述及重要性
(一)财务监督概述
财务监督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实现其单位管理及业务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提高管理效率,保护其资产安全,控制单位运行风险等目的而建立的一系列管理方式,对财政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性进行监控、检查、稽核、督促和反映。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的重要性
1.财务监督是加强财政资金分配和管理的有力抓手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合理性,财政资金收支的合規性,国家政策贯彻落实的准确性都影响着财政资金分配效果,反映单位财务管理水平。财务监督在这些方面起到积极的监察督导作用。对财政资金从拨付到位,支付执行及绩效评价进行专门监控,是为规范单位财务管理而建立的一种约束机制。财务监督体现管理的本质属性,及时发现预算资金各个环节的偏差,从而确保资金分配的科学、正确和有效。
2.财务监督是健全财政职能的必要手段
从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势和改革特点来看,财政的调节作用日益突出。这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摆脱单一低效率的查账实务,提高财务监督的地位层次,把监督融入管理的全过程。通过财务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可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各业务部门在具体工作中正确贯彻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更好地结合单位发展战略目标,有利于财政职能更好地实现。
3.财务监督是检验内控制度运行效果的有效途径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体系中,重点关注的层面包括:预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和合同管理,它们或本身就是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或与财务管理有密切的联系。这些层面的经济活动受各自内控具体制度制约,财务监督正是检验制度运行的有效途径,通过对经济活动的实时监控,严格活动程序约束及审批权限流程,及时将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达到帮助控制单位运行风险的目的。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监督缺乏相关法规支撑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相关法规建设与国家财政改革的节奏不一致并不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在强化纪律意识和严肃财经纪律的最新要求下,这样的不跟进尤为凸显。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已颁布出台实施的《会计法》、《预算法》等虽然其中涉及财务监督的法条,对监督做了原则性的规定,但缺少对监督具体实施的指导性意见,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监督的忽视,严重影响了财务监督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有效性。从微观层面来看,由于没有上层的法规指引,在单位财务制度中对监督也只是泛泛而谈,对具体监督方案制定、范围内容、程序手段等大多没有明确的、个性化的制定,使目前监督工作依据不充分、缺乏支撑,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序开展财务监督。
(二)财务监督措施发展仍存在滞后性
现阶段国家更注重财政资源的统筹分配与资金使用效能的发挥,而财务监督侧重检查,轻视管理,财务监督的全流程、全方位特征并不明显。从全流程来说,事前和事中监督近几年才真正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实行,但形式单一,仍存在滞后性。目前事前监督只体现在对重大项目资金的关注上,预算编制时仅需要对设定好的自评表打分,缺少对项目具体论证和实施方案的监督;在项目执行中,财政对重大项目需要编制绩效监控报告,但对于呈上的报告质量并没有及时地反馈,单位内由于制度宽泛,也无更有效的监督措施。从全方位来说,单位内部监督和外部职能机构监督的相互促进,以日常监督为基础,专项监督为补充的财务监督措施也未形成联动机制。这些都影响了监督本身的执行力度。
(三)财务监督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
财务监督依靠相关法律和内控制度指引,更需要具备相应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能胜任监督工作的人员来具体实施。目前由于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中对于财务监督职责范围、专职人员素质要求及相应的约束激励机制的缺失,使得具体执行监督的人员良莠不齐。有的单位还会出现财务内部岗位分离制约不足的问题,会计、出纳职责不清,出现“混着干”的现象,这些都不利于财务监督高质量的工作。同时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等对监督效果执行检查的机构,缺少针对财务监督执行人员职业道德和如何开展工作的专门培训。财务监督的后续教育跟不上财政改革下对监督的高要求,上级单位也对财务监督工作缺乏指导,这些方面也不利于财务人员建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四)财务监督视角的覆盖面还需进一步延展
財务监督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现代财务管理的框架下,监督应体现全面性和多层次性。但目前来看,在单位内部财务监督的视角仍大多局限在会计账表核算等具体微观事务上,预算编制、财政资金收支是否符合要求上,财务历史数据是否真实准确上。对国家政策落实的有效性,单位整体资金资产管理和资源整合优化配置等方面的内部监督缺乏关注,造成了财务监督的单一性和片面性。同时单位外部的财务监督还存在财政、审计、上级部门的职能交叉,检查代替监督的情况,社会监督依赖财务公开的局限性等问题。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监督的认识理念及重视程度不够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以财政拨款为主,在单位运行发展中,一般无需考虑成本收益的高低,这就使许多单位的财务监督意识淡薄。单位管理层的财政法纪意识和风险意识不足,关注点更多的放在单位业务发展上,对财务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也会将财政、税务等部门的检查,审计执行作为财务监督的替代,缺乏积极配合监督的思想,不重视监督中监控、督促和反映职能,使财务监督无法发挥原有的作用。
(二)财务监督制度环境相对薄弱
财务监督工作的有序开展离不开单位健全的财务制度约束,监督不是孤立的,无关联的。目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系统运行还存在缺陷,内控中政府采购、资产及合同管理、预算收支等制度设计时就存在滞后性及落地性差的问题,缺乏财务管理的严谨性,这等于放弃了制度为天然监督工具的本质。再加上没有法律法规的指引,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人员责任心不足等,造成了制度环境相对薄弱的局面。
(三)实施人员能力不高岗位职责不清
人员是实践的主体,财务监督各项职能的发挥,监督制度制定是否贴合各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特质,其有效性和可落地性都要靠执行者来具体实现和检验。财务监督人员的执业能力水平有限,例如账务数据不准确,项目绩效事前、事中、事后的监控评估笼统敷衍了事,对财务管理中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汇报纠正。财务关键岗位职责不清,没有分离制约,财务内部相互监督不力,出现问题无法划清责任归属。这些都严重影响财务监督的有效开展。
(四)财务监督技术水平及实施办法比较落后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网络平台信息技术的搭建及广泛应用一直发展迟缓,预算一体化系统整体还在逐步推广应用阶段,部分财务管理模块还未开通。财务监督的重点领域资产管理系统、决算应用平台与一体化系统还处于不相融的状态。一些单位的内控制度也缺乏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撑,用制度制约权力的作用受限。同时财务监督的实施办法不多,也造成了监督的视角狭窄片面。
四、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的对策
(一)加快监督专项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依法监督,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工作更有底气,不断完善法治体系建设,强化监督约束机制,也是规范财务监督行为和提高监督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前提。首先,应积极推进财务监督的专门立法,将监督职责、范围、程序及人员责任等以法律的高度进行明确,使财务监督工作真正实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其次,应紧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态势,进一步完善现有财务相关法律法规中对监督职能的具体要求,强调财政预算管理公共资源配置的监督职能和项目绩效管理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反馈的监督评价;最后,应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监督制度建设。完善单位内控制度顶层设计,提高影响财务监督的政府采购制度、合同制度、预算制度及资产管理制度等的前瞻性及可落地性,用制度监督权力,为单位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监督环境。
(二)构建财务监督内部体系
站得高,看得远,态度影响高度,高度决定视野。首先,单位管理层要提高对财务监督的重视程度,通过财政部门、上级单位的层层传导,认清财务监督在实现单位战略目标及提升单位管理效能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财务监督缺位的典型案例分享,进一步增强全体人员的财政法纪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其次,应加强预算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对财政资金的使用建立事前防范预警,事中跟踪控制,事后审核问效的多层次全方位全覆盖的预算监督运行机制。增加对重大预算项目事前论证和可行性实施方案的审核监督,提高事中项目资金使用质量的监控频率,充分发挥财务监督的预警作用。最后,应建立预算及绩效管理、内部控制建设及传统财务会计三位一体的财务监督内部体系。预算及绩效管理侧重单位财政资金分配及使用效益的监督,内部控制主要从风险防控视角对单位资金资产、内部运行实施监督,财务会计是对单位账务数据和财务状况等的真实准确性监督。监督体系的有效运行能拓宽单位财务管理的覆盖范围,强调资金使用的绩效性,实现问题早发现、早纠正,使财务监督各项职能真正发挥出作用。
(三)提升监督人才技能及综合素质
财务监督人员技能及综合素质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需要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等机构,上级机关和各行政事业单位共同搭建起永续人才建设平台。首先要明确岗位设置,强调职责内容,严格坚持经济业务各环节不相容岗位分离,相互制约。一方面是内控体系要求,一方面有利于防止腐败孳生;其次加强财务监督人员思想教育,通过将国家财政新政策的及时解读,跟进财务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完善内控岗位绩效激励机制,增强其执业责任心和法纪意识;最后加强对财务监督人才能力培训和业务指导,积极组织集中学习和鼓励自学相结合,加强同系统各单位的财务监督业务交流,通过实际监督问题案例分析和培训成果分享,进一步增强财务监督人才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加强财务监督内外衔接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化时代,事物的高效发展互联互通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为了提高管理效率,也应搭上技术的“顺风车”。首先,尽快实现各单位内控信息系统的普及,将内控理念、控制流程、控制方法等要素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固化到系统中,完善各项内控制度,实现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系统化与常态化,减少人为因素对管理制度执行的影响;其次,加快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与预算一体化系统的有效衔接,通过系统间的互联共享,利于资金与实物资产的双监督,使财政部门资产预算安排更加合理,也有利于各单位实物资产的相互调配,防止重复购置和资源浪费;最后,单位内部财务监督与外部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及社会监督协同发力,以日常监督为基础,专项监督为补充,突出监督重点,促进监督结果共享共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转变,财务监督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财务监督的目的除了发现和确认问题外,更重要的是预防并阻止问题的发生。但目前相关法纪制度的指导还缺乏力度,监督措施滞后,形式扁平化,监督队伍建设不尽完善,监督视角也存在局限,延展性不足。基于此,本文从重视程度、制度环境、人员能力及技术水平等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需要加快监督专项法律法规建设,进一步拓宽监督视野,提升人才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加强财务监督内外衔接,构建新时期财务监督运行体系的解决对策。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更趋于全面化、系统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张晓玲.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会监督探析[J].财经界,2022 (30):108-110.
[2]陈晨.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几点思考[J].财会学习,2022 (18):8-10.
[3]王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会监督优化路径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20 (19):14-15.
[4]李俊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会监督优化路径[J].商业文化,2020 (25):42-43.
[5]高权和.当前财政监督问题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7 (05):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