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形端砚尽显文辞笔墨之妙
2023-09-11胡西林
胡西林
张廷济铭随形端砚我在前几年就见到了,当时就想写些感想,无奈事多未能动笔。后来在书中读到阮元为张廷济题写“清仪阁金石文字”签条,其中署款称张廷济“叔未解元同年”,才又想起了这方砚台。
砚不大,形在方圆之间,质地细腻,呵之凝露,抚之润滑。砚池曲线浅挖,朴素无华。砚底张廷济作铭曰:“不方不圆,象取天然。不雕不琢,太朴自全。作为砚田,以祈永年。”款识“道光乙未六月九日,秀水云楼殷兄索书,并索海盐受之姪刻之。张廷济。”通底满刻,结体、章法乃至刀笔字口俱佳,呈现了叔未老人行书的拙味。而铭文之妙首在起句,“不方不圆”是因为“象取天然”,“不雕不琢”方得“太朴自全”,其中逻辑,悟己慧人,如此躬耕砚田,当致永年,抒怀寄托俱在寥寥二十余字中。左下侧有藏砚印:“许氏道艺室藏研”。
怎么在读到阮元为张廷济题写的签条时会想到这方砚台的呢?因为那个署款:阮元称张廷济“叔未解元年兄”。
称“ 解元”不错,张廷济确是“ 嘉庆三年(1798年)浙江乡试第一,但怎么还称其“年兄”呢?“年兄”者,“同年”敬称之谓也。“同年”在汉语中有三个义项,一是年岁相同,二是同时,三是科举制度中同科考取功名的人。阮元与张廷济分别为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乾隆三十三年(176 8年)生人,两人不同龄,相差四岁,显然与义项一、二不相符。阮元出道早,23岁乡试中举,26岁成进士,张廷济是嘉庆三年(1798年)浙江乡试解元,之后会试屡试屡踬,未得进士,他中举浙江乡试解元时阮元成进士已经9年了,两人科举中也不是同科。
张廷济铭随形端砚,砚底张廷济作铭曰:【不方不圆,象取天然。不雕不琢,太朴自全。作为砚田,以祈永年】。
阮元题错了?或者“年兄”(“同年”)还有另解?抑或两人真有同考经历?笔者所知有限,揣摩都不是。
阮元在嘉庆四年十月初三日奉旨署理浙江巡抚事务时,张廷济中举浙江乡试解元刚一年,其时张廷济在两年前已尊阮元为师,他与阮元的关系在亦师亦友之间。巡抚在清代为从二品,比照今天的职级就是省部级官员。一位省部级官员与并无“体制”背景的张廷济如此契交,可见阮元为官胸怀,赏人才学,以及对张廷济在金石书画方面所取得成就的高度认可,当然还因为张廷济是新中举的浙江乡试解元。历经功名人生,都知道其中艰辛,科举漏才更是数不胜数。阮元为官尽职,为学严谨,成就卓著,他没有题错,以“年兄”称叔未,是其对“同年”一词作客称,表达他对张廷济的尊重和赞赏,是对张廷济才学的褒奖,并不是实指同举功名。
張廷济铭随形端砚左下侧有藏砚印:“许氏道艺室藏研”。
张廷济铭随形端砚拓
如此再赏“张廷济铭随形端砚”便耐把玩,以“不方不圆”状摹砚形,拿捏铭辞,隽永耐味,体现了张廷济先生文辞笔墨之妙,也体现了他玩砚赏砚的审美境界。
左下侧藏砚印“许氏道艺室藏研”,为民国时期收藏家许小仙钤刻。关于许小仙存世资料不多,19 2 8年张大千曾为其刻收藏印两方:“小仙考藏名迹之章”“许氏有墨楼墨宝”,后人或以为小仙沾光于大千,笔者并不完全同意。许氏好收藏,古今藏画甚夥,19 2 8年已有道艺室所藏名人书画三十集刊印出版,可见其当年收藏规模。张大千当年虽已有名,但真正画名隆重、名声大噪则是此后的事,以后事说彼时,会有偏颇。
关于许小仙,笔者另有两处不为人注意的史迹提供:一是杭州紫云洞内崖壁上有许小仙题于民国十七年(192 8年)石刻:“许小仙偕玥芳、海秀来此玩赏,时民国十七年三月。”二是西湖烟霞岭下水乐洞中也有同一内容、形制相仿之石刻。由二处石刻可知,许小仙能书,字出北碑,这与其喜藏书画佳砚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