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力国际文物及艺术品交易
2023-09-11骆晓昀
骆晓昀
7月26日,两位观众在第二届海上来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文物艺术品公益展齐白石的《工虫老少年》前驻足欣赏(上海自贸文投供图)
2023年7月26日,正值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上海浦东碧云美术馆二楼展厅,第二届“海上来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文物艺术品公益展”正式开幕。此次展览展现出进博会文物艺术品新政策的成果及社会公益责任。
在此次展览中,展品包括常玉、張大千、齐白石、傅抱石、吴冠中、黄宾虹等12位近现代知名艺术家创作的28件精品之作,且均为第四届和第五届进博会免税进境销售的文物艺术品。
2020年11月10日,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关于共同推进社会文物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合作协议》,全国唯一的社会文物领域系统性改革在上海启动。近三年来,上海市文物局围绕新时代社会文物保护利用改革总体布局,聚焦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战略目标,在文物回流、保护展示、人才培养、进出境审核等方面实施一系列创新举措,放大国际文物艺术品“入海口”,畅通海外文物回归“主通道”。
在改革试点中,进博会文物艺术品免税进境销售成为“政策集中、交易集中、主体集中”的最具代表性回流通道。今年,进博会艺术品、收藏品及古物类展品“5件免税”政策落地实施已进入第四年,“艺术赋能”将进一步放大进博会的溢出效应。
“5件免税”政策的着力点在于促进海外文物回归,激发民间资本参与海外文物回流事业。
“5件免税”聚焦文物回流
始于2020年11月的这场社会文物领域系统性改革,与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连接的定位相一致:在坚守中国法律法规原则和底线下,尽最大可能吸收、对照国际惯例和国际标准。创新、实验、包容、不断完善,近三年来,改革为社会文物事业全面注入新活力。
对于上海市文物局等相关委办单位而言,这场改革启动更早、执行更紧急。
2020年10月12日,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局联合发布“财关税(2020)38号”通知:每个境外展商在进博会展期内销售5件以内艺术品、收藏品和古物类进口展品,可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上海市文物局文物保护管理处处长李晶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随着‘5件免税政策落实,更多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有机会在免征14.13%进口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条件下,通过进博会实现回流。”据悉,进博会是目前国内唯一享受这一政策的平台。
中国博物馆具有收藏、研究和教育等社会职能,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博物馆条例》第六条规定,博物馆依法享受税收优惠;《国有公益性收藏单位进口藏品免税暂行规定》第二条规定,国有公益性收藏单位以从事永久收藏、展示和研究等公益性活动为目的,以接受境外捐赠、归还、追索和购买等方式进口的藏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这表明,“5件免税”政策的着力点在于促进海外文物回归,激发民间资本参与海外文物回流事业。
2020年10月28日,国家文物局关于支持2020年第三届进博会文物类展品监管和便利化措施的公告[文物博发(2020)33号]规定:对于进口博览会展期内销售的文物类展品,国家会展中心或其委托的主场运输服务商应当按照海关相关规定统一办理进境手续,由境内合法文物经营主体进行销售。
在中国文物市场,能够在进博会与海外展商对接,承担文物销售的“境内合法文物经营主体”属于新生主体。谁能胜任这一中间商角色?
高效“跑通”流程
上海文物商店原名“上海市古玩市场”,创立于民国十年,是专营文物艺术的百年老店。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主任、上海文物商店经理赵婧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文物博发(2020)33号公告发布当天,我们就立即启动了与各委办单位对接的相关工作,当时距离第三届进博会开幕不到10天,必须抓紧‘跑通流程。”
尽管政策落地,但是上海文物商店要承担这项工作,需要具备相关资质。时间紧任务重,由上海市文物局牵头,各委办部门坐在了一起,为文物商店提供政策咨询。
在此之前,上海文物商店的经营范围包括:文物、工艺美术品(象牙及其制品除外)、字画、笔、墨、砚、宣纸、5万美元以下旅游商品小批量出口业务。
“我们首先在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牵线下联系黄浦区市场监督局,办理营业执照变更,增加许可项目:进出口代理。第二步是对接国家外汇管理局,申请列入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取得购汇和对外支付资质。然后,再对接海关总署,取得海关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备案回执。”赵婧说。
2020年11月3日,前两项资质获得授权;11月6日,海关总署批复上海文物商店备案回执后,上海黄埔海关当天为其安排了收发货人。此时,第三届进博会已开幕1天。
在办理资质的同时,上海文物商店同步对接了参展展商。
“时间紧迫,第三届的合同相对简单,展商、上海文物商店、买方沟通后达成三方协议,内容包括对商品描述、各方责任、付款方式、交付和验收流程等等。”赵婧说,“第四届、第五届进博会对接各大国际拍卖行的合同制定要复杂多了。每家参展商的要求及对条款定义各异,各家合同都有针对性特征,往往每年3月就要与各法务团队展开细节谈判。”
上海为什么能够承担和完成此次社会文物领域系统性改革?在李晶看来,首先是当地营商环境好、办事效率高;其次,作为国家级平台的进博会与上海的开放性政策深度契合。
据悉,第三届进博会期间,5件古书画共成交220万元,免征进口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共计29.76万元。
在上海市文物局与进博局、上海海关等部门通力合作下,“5件免税”政策形成规范化操作细则,切实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此后,第四届、第五届进博会文物艺术品免税进境销售额分别达7.6亿元和4.9亿元。
不同于普通商品,艺术品形式尺寸各异且价格昂贵,每一件作品的全球物流均需量身定制。与此同时,顶级艺术品往往分布于全球各地,需要高效网络来保障流动顺畅,且年代久远的文物、艺术品还受到各类复杂监管,只有妥善处理每一个环节,才能保障它们最终来到中国。
制度体系再完善
不同于普通商品,艺术品形式尺寸各异且价格昂贵,每一件作品的全球物流均需量身定制。与此同时,顶级艺术品往往分布于全球各地,需要高效网络来保障流动顺畅,且年代久远的文物、艺术品还受到各类复杂监管,只有妥善处理每一个环节,才能保障它们最终来到中国。
2021年,由国家文物局支持和指导,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与进博局、市商务委、上海海关、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外高桥保税区海关等相关部门和单位,依托自贸区、保税区通关便利优势和全球体量最大的艺术品保税库——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的服务优势,在第四届进博会上首次设立文物艺术品板块。
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自贸文投)总经理谭翼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公司仓储物流条线的团队根据国际贸易条线同事提前发来的到货通知,负责把文物艺术品从机场、港口安全护送到艺术品保税仓库里,并完成一系列手续和流程。”
随后,各种高价值艺术品将被合理归档,有的被安置在中心的24小时恒温恒湿库房,有的根据艺术品所属机构要求,直接在库房布展,方便鉴赏、洽购。而针对进博会等各类展览展会,文物艺术品会在相关部门监管下被安全护送到会场。
2021年10月,公司仓储部总经理助理潘加波接到通知,有只非常大的“南瓜”要“参会”。“我们研究客户的安装与保护手册后,发现该作品的操作难度高于预期。一是体积大、重量大,此作品长、宽、高都超过3米,打包重量为1320kg;二是它有一套非常严谨的安装要求,为此我们提前一个月就开始预演操作流程。”这件作品就是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的大型雕塑《南瓜》,也是第四届进博会首件入场的保税展示艺术品。
文物博发(2020)33号公告显示:暂时进境的文物类展品一般应当在6个月期限内复运出境。
2022年8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文物艺术品交易若干规定》经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并于当年10月1日起施行。本法规在上述公告基础上明确,在浦东新区设立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服务中心,并实施文物临时进境“6个月×N”制度,让海外文物以保税状态留在境内。
这意味着,文物艺术品在6个月的出境有效期后,可N次延期,一旦展品达成交易,就有充足时间完成相关手续。这项制度创新打破了文物临时进境的时间限制,文物艺术品安置在保税仓中,将大大减少损耗和持有成本。
上海拍场新契机
2022年3月1日,佳士得“上海—伦敦联合拍卖”中,基斯·凡·东根1908年创作的《戴项链的女子》以2316万元成交。
“拍卖当晚创下了超过2.2亿元成交总额的佳绩,成交率以件数计高达95%,以金额计达90%,与2019年疫情前最高纪录相比增长50%。”佳士得中国区主席杨媛草告訴《瞭望东方周刊》。
这场拍卖也是上海社会文物领域系统性改革中,利用资源优势推动实践的创新案例——登场的是境外征集的1949年以后去世的部分外国艺术家于1949年以前创作的作品,由外资拍卖企业在境内首拍。此前,外资企业不具备上述限定作品在中国大陆的拍卖资格。
据悉,佳士得上海—伦敦联拍的三场拍卖共吸引来自五大洲、34个国家及地区的注册买家,反映了强劲的国际市场需求,其中21%的买家来自美洲,31%的买家来自亚太地区,49%来自欧洲、中东与非洲地区。注册买家中,“80后”“90后”藏家占总数的28%,这也再次印证了上海这个拍场年轻化、国际化的特点。
“企业是最敏感的,上海文物领域的系统性改革让国际顶尖拍卖行看到了新市场、新契机。上海正全方位形成开放新格局,以更优质的服务、更活跃的市场,成为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重要一站。”李晶说。
谭翼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按照文物艺术行业的‘行规,高端画廊、艺术机构、拍卖行等一般只参加专业领域展会。但进博会有着广阔平台,上海自贸文投为每个机构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实现了对所有展品的全流程追踪,诸多利好让参展机构渐渐放下顾虑。”
目前,谭翼和她的团队已将近十年来汇聚在平台上的众多国际知名机构的客户资源引入进博会的文化板块,导入贸易流、信息流、人流及物流等多重要素流量。
观众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服务贸易展区展馆内拍摄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的作品《南瓜》(张玉薇/摄)
2022年第五届进博会,感受过平台魅力的参展商们纷纷加码,文物和艺术品板块展览面积从1200平方米扩大到2491平方米。
2023年第六届进博会,预计三大国际顶级拍卖行(苏富比、佳士得、富艺斯)将第三次在同台亮相。“我们正在筹备参展,涉及选品、布展和宣传等多个环节,相信会为大家呈现一场精彩纷呈的跨文化艺术盛宴。”杨媛草说。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市文物局局长方世忠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下一步,上海将以更高水平开放促发展、促合作、促共赢,打造文物艺术品领域制度型开放和锻造一流营商环境的“上海方案”,在更高起点上放大各项政策的溢出效应,发挥上海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的枢纽作用,畅通海外文物回归通道,为社会文物保护利用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