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创设诗意而幸福的精神场域
2023-09-11陶继新
陶继新
在采访郑英老师之前,其实笔者早已与她“相识”,只不过是在报刊与图书上而已,彼时欣赏她的文字之美,更感动于她在如此繁重的工作中还能写出如此多的文章。而在近日的采访中,笔者对郑英更有了一种立体的认识。她不但具有很高的教学水平,而且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有着“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奇妙。
别出心裁的“见面礼”
初次相见,第一印象非常重要,不管是班主任还是新入学的学生,都希望对方对自己有一个好印象。要想获得对方长久良好的印象,我们既要别出心裁地将外在之美展示给对方,更要有“毋自欺也”的诚意之心。
郑英与初一学生的第一次见面,就有了外在之美与内在之诚的和谐。那一次,她苦思冥想,终于想到:将全班每一位学生的姓名镶嵌在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里,作为一份精神“见面礼”,定会让学生终生难忘。于是,她每次接手一个新班,就有了一篇充满诗意之美与真诚之意的“游记散文”。
笔者阅读了郑英为新生所写的每一篇“游记散文”,在感叹其所下工夫之大的同时,也为其不同寻常的才华而称道。在此,笔者取《别有一番趣意在夏季》的前三个自然段,相信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这位班主任的匠心独运与文辞之妙——
季夏时分,晓夜炎风。这天,已近黎明时分,翁昊辰星渐渐退隐,段欣玥(月)一坠一坠地落下山头,张妍晞渐渐初透,应昊岚的棱线渐渐分明,天色清朗起来。抬眼间,地平线上跳出了一轮新日,瞬间点亮了天空,霞光满天,真个郭天睿(瑞)相。于是我们相约去游玩。
我们越过张文豪(壕),翻过郑一言(岩),渡过金雨泽,来到一弯海湾,只见海面起伏,沈博翰(瀚)漫,拦住了我们的脚步。想到笃行致远,于是我们齐心协力,扬起沈逸凡(帆),一路乘风破浪,终于登上刘峻宇(屿)。
岛屿深处,我们看到一片黄瑞霖(林)。林子里,芳草茵茵,卉木萋萋,张馨苗正破土而出,苏周聪(葱)绿,金逸丹正开得欢,罗梓萱在晨风里低吟浅唱,几只吴泽鸿张着沈贝灵(翎)在林间自在穿行,留下片片韩佳颖(影),还有一只郑英(莺)在咿咿呀呀唱个不停,好不热闹。
当这篇“游记散文”展现在屏幕之上,又由郑英以其真诚的感情朗诵的时候,所有学生无不屏气,对这位新班主任充满敬仰与爱戴。
“见面礼”来得如此富有诗情画意,并非“得来全不费功夫”。尽管郑英有着很好的文学素养,可要想将每一个学生的姓名融入“虚构”而又让学生“信以为真”的“游记散文”里,又让他们自始至终领悟到真诚之意,这需要的就不只是时间,还要有巧妙的构思,出神入化的描写,以及款款的爱心与真情。由此洋溢在新生们心里的惊喜与兴奋,也并非在那个特殊时刻只作短暂的停留,还会随着时光的流逝,向未来的生命延伸,并生成一定的生命能量。
三年初中时光,在郑英与学生之间,有着太多妙趣横生的故事,收获了怎么也割舍不下的师生之情。他们爱郑老师,喜欢班级的学习与生活,所以,每逢放假,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一种心灵的放飞,而是一种难以割舍的留恋之情。每逢开学第一天,他们几乎都有一个不约而同的见面语:“终于开学了!”所以,毕业前夕,大有长进甚至才华初露的孩子们,也用诗文来颂扬他们的班主任郑英。于是,就有了仿写范仲淹《岳阳楼记》的《郑英君记》:“予观夫一二级六班,在处事精炼。晨集会,课间操,队列浩荡,远观蔚然;朝醒夕悟,精气神也。此则六班之大观也,各科教师赞矣。然则语质彬彬,数学多才,英日诵课,化物卓群。闲时嬉闹,不亦乐乎?”
三年时光飞快地流逝而去,可流逝不去的是浓浓的师生之情。这些孩子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也总是惦念着郑英这个“好玩”、可亲、可爱、可敬的老师。
童话般的生日“庆典”
郑英认为,初中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学校的学习与活动应当为其留下终生难忘的童话般的回忆。所以,正像开学之初的“见面礼”一样,郑英老师为每一个学生举行生日“庆典”,同样让这些风华正茂的学生品尝到了“风景这边独好”之美。
家长为孩子过生日,孩子自然欢喜,可久而久之,往往感到只是“重复昨日的故事”,很难激起特殊的美感。可郑英老师在教室里为学生过生日,则有了一种特殊的浪漫情调。
为了给每一个学生做好生日“庆典”,暑假期间,郑老师就开始了全方位调查,将班级所有成员包括每个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的生日绘制于一张表格上。每逢有成员生日,郑老师就会为其庆贺“诞辰”,更是煞费苦心地让生日庆贺搞得既热烈又“隆重”。唱生日快乐歌、许愿、吹蜡烛等环节一一到位,然后便是最激动人心的分蛋糕环节,群体共同分享這一特殊时刻的美味。但凡哪个学生享受如此之高的“待遇”时,一种特殊的幸福感就会在其心中久久回荡。
可谁也不敢相信,如此“盛大”的庆祝活动,从开始准备到仪式结束,仅用不到20分钟的时间。学生不但要把教室打扫得一尘不染,还在黑板上绘制了生日“庆典”的图画,有的还会制作一个时间虽短且妙趣横生的视频,从而让这一“庆典”多了几分诗情画意。
蛋糕属于高糖高热量食品,吃了容易发胖。为避免产生这一问题,郑老师一开始就与学生约定,如果此后班里有同学体重超标,我们虽然依旧会隆重庆祝,但舍去吃蛋糕环节,大家都陪着不吃,理由是体重超标会影响健康,但让体重超标的同学看着别人吃又是一件残忍的事。“神奇”的是,班级不但没有新增“小胖”,反而是班里一个“小胖”渐渐“脱肥”。之所以这样,不只是因为肥胖对他本人造成困扰,更是为了增加全班学生吃蛋糕的安全系数,他每天很自觉地练单杠、俯卧撑、跳绳,每周末还由老爸带着去踢球。
过生日不只是孩子们的专利,在郑老师的班里,每一个班级成员包括家长和任课教师在内,都能享受到这样的“福利”,经历着激动人心的“高光”时刻。虽然他们没有“小寿星”生日过得那么“隆重”,却有另一种温馨在心头。许多家长说,有生以来,这是过得最“隆重”和最让她们动心的生日了。
郑英之所以如此用心地为家长过生日,是因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与家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谐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学生的生命成长;相反,则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心理、学习乃至健康。而好的家校共育,则是学生持续而优质成长的必备条件。
“群英荟萃”的“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栏目在中央电视台开播以来,在全国观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郑英将其名“拿来”,创新了内容与形式,在其教室里同样放出了异彩。每月一期,学生在校三年的时光里,就有了聆听30期“百家讲坛”的精神“待遇”。
郑英的“百家讲坛”本着“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宗旨,只要所讲内容乃至表演某种技艺富有意义而又妙趣横生,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在“百家讲坛”上一展风采。所以,主讲人既有名家大咖,以及国际风筝大赛冠军等行业翘楚;也有本校教师、家长、学生乃至厨师等身边之人。主讲内容既有制作衍纸、牛轧糖、肥皂的生活小技巧,以及横渡钱塘江、西北骑行、川藏骑行等见识见闻,还有礼仪修养、国学经典、民间艺术、美食烹饪等。
一、马成教授开讲《水浒传》,彰显大家风采
马成教授是著名学者钱锺书先生的弟子,今年已有94高龄。4年前,在其90岁的时候,他应邀来到郑英班级,在第25期“百家讲坛”上开讲《水浒传》。
开讲之前,郑英激情洋溢地向学生介绍了马成教授,要求大家提前阅读《水浒传》,在这位大师光临的时候,不仅要洗耳恭听,还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随后,学生一有空余时间,便读起《水浒传》来,有的相约一起畅谈读书感受,有的还与家长探讨《水浒传》中人物的性格与命运走向等。
尽管做了充分的准备,可当马成教授登台演讲的时候,学生还是为他对《水浒传》英雄人物的了然于胸又切中肯綮的剖析所震撼。他们一方面全神贯注地听讲,另一方面不由得暗自叫好。所以,这场演讲刚一结束,教室里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不过,这场“百家讲坛”并没有就此结束,因为这群学生又向马成教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马老师,《水浒传》里的女性很少,而且这么少的人物还基本上都是反面形象:有的是已经男性化了的(如孙二娘),有的是荡妇(如潘金莲),有的是社会渣滓(如王婆),似乎只有林娘子还算得上完美,但着笔却特别少。这样的人物设计和安排是不是对女性的不公?”
……
初中生提出如此尖锐的问题,让马成教授惊叹不已。他在一一回答学生提问的同时,也领略到了孔子所说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的深远意蕴。
马成教授走后,学生阅读与研究《水浒传》的兴趣并没有结束,而是不断地向纵深延伸。有的时候,由于对于某个问题看法不一,学生还展开过多次激烈的辩论;有的时候,甚至向郑英老师抛出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郑英欣喜地发现,学生不但对《水浒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读起了《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甚至某些外国名著。她不由得窃喜起来:这不就是马成教授那一场“百家讲坛”的延时效益吗?
二、厨师川剧变脸,先演后讲精彩纷呈
也许有人认为厨师登不得大雅之堂,可郑英反其道而行之,让学校厨师堂而皇之地登上“百家讲坛”,不但产生了神奇的讲“演”效果,还生成了特殊的教育意义。
当然,郑英邀请厨师来到“百家讲坛”,也并非随意而为,而是事出有因。开学几周后,学生陆续向郑英老师反映餐厅饭菜不好吃的问题。为了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她走到食堂,进一步了解情况。不过,她不是去探讨如何解决饭菜问题,更不是前去“兴师问罪”,而是问寻餐厅师傅有无一技之长者。结果,掌勺的余师傅居然会川剧变脸,于是,郑老师邀请他在下一期的“百家讲坛”上演绎这一技艺。余师傅深感荣幸,慨然应允。
“变脸”如期进行,并在学生中引起很大的轰动。在激荡人心的高亢的音乐声中,余师傅神奇地变换着一张又一张各不相同的脸,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激动不已。表演结束,余师傅在雷鸣般的掌声里从容地走下讲台,脱下表演服装,换上日常所穿的T恤和迷彩裤子,重新恢复了他平日厨师“素装”的身份。
其实,精彩的表演只是郑英设计的这场“百家讲坛”的一个序幕,接下来的“答记者问”才切入到主题环节。
开始,学生只是围绕着“变脸”而提出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能够瞬间变换出那么多神态各异的面孔?如此形神毕肖的脸谱又是如何做成的?他是跟哪个师傅学得如此高超的技艺?学的过程是不是很苦很长?有什么深切的感受……
余师傅的回答,不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意义,还令他们领略到了这位普通厨师高尚的品格——其实,“变脸”表演很受观众欢迎,演出收入也相对可观,可当学生问他为什么舍弃相对较高的收入,而到学校食堂来做厨师的时候,他作了一个幽默的反问:“那样的话,谁来给你们做饭炒菜?”
话音刚落,学生中瞬间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余师傅对于郑英的邀请似乎也“心有灵犀一点通”,他不慌不忙地给大家谈起了每天的工作——早上5点多就要起床;7点钟必须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给200多位教师准备早餐,以便让早早到校的教师准时就餐;7点30分开始就要为2000多名师生准备午餐,每分每秒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其间几乎没有片刻休息的时间。即使如此,他还担心耽误了用餐时间,饭菜不合师生的口味。
话说到此处,学生分明感受到余师傅那种忐忑不安的心情,以及对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于是,掌声再次响起。
余师傅坦言,他们这些厨师,不少是半路出家,做饭炒菜的水平很是一般,总觉得对不起大家。不过,他们全都非常用心。為此,他举了一个例子:“我准备了三块超大砧板,并用不同颜色的胶带做好标记。切素菜用绿色的砧板,切荤菜用红色的,切水产用蓝色的。每把菜刀也贴上颜色,哪把刀配哪块板,一目了然。这样做为的是更卫生。除此之外,我还要控制用油用盐,为的是更健康。空余时间我会看看菜谱,每次看到有家常菜的新烧法,我就赶紧记下来;遇见不懂的,就打电话请教以前的师傅。总之,给你们烧出美味、健康的午餐是我最大的追求,也是我最大的快乐。”
这时候,掌声再一次响起,格外响亮,久久在教室里回荡。
此后学生再去食堂,没有了嬉笑打闹,而是怀着一种敬重的感情,自觉地排队、盛饭、就座、吃饭,虽然吃的是和以前同样味道的饭菜,可心里总有一种声音在说“还不错”,并默默地向师傅们问候道:“你们辛苦了!”即使看到扫地的阿姨、门口的保安、学校的水电工,他们都会主动问好,有一种感恩的情结在心底回旋。
郑英认为,“百家讲坛”聚各路“精英”给学生开讲,不但让他们领略到了名家大咖的文化造诣,而且也让他们聆听到了“小人物”的心声。所以,“百家讲坛”不但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学堂,也是大家一起接受心灵洗礼的精神殿堂。即使平常不为人关注的某个学生登上“百家讲坛”的时候,也会给大家送来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并由此而温暖着大家的心灵,从而让大家感到,学习与生活在这个班集体里,一直洋溢着童话般的诗意,又荡漾着欣慰与幸福。
(责任编辑:苏少伟)
<<链接:
郑英,正高级教师,浙江省德育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导师,在《人民教育》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著有《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课堂,可以这么有声有色》《教育,可以这么生动有趣》《教育,向美而生》等专著,事迹曾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官微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