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探究
2023-09-11于涵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于涵(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自2017 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引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以来,“核心素养”一词迅速进入了公众视野,自然而然,高中语文教师也将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上。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的主要学科,写作部分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运用。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高中写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写作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及意义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最早是在2017 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共包含四个核心素养:语言素养、思维素养、审美素养和文化素养。这四个核心的语文素养与语文写作教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以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为切入点,阐释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含义以及这四个核心素养对写作教学的意义。
(一)语文核心素养内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汉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言意识,发展思维能力,使学生成长。语文课程也应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吸引力,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健全的人格,促进道德,智力的和谐发展。”由此可以发现,语文的核心素养富有内涵,可以进一步分为六个方面:
1.必要的语文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读写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做出了具体规定和要求。一定的语文理论知识是学好语文必不可少的要素。这些理论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学常识。它们就像语文大厦的基石,若没有它们,语文的学习是不牢固的、缥缈的、有缺陷的。
2.丰富的语言积累
语文学习的大多数方法是学习和掌握特定的范文,这决定了语文教学中要积累一定数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并且在数量积累的基础上产生了质的飞跃——为了真正实现厚积薄发。
3.熟练的语言技能
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也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当技能熟练到一定程度时也就自然成为一种素养,语文教学必须通过大量的语言练习来培养学生在词典搜索、阅读、作文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使用各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思维方法,善于运用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更加规范和丰富自己的语言处理和表达方式,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语言材料和不同的交流场合适当使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语言技能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4.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格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所以教学中不能只是教师一直在教,更应该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并能够主动、自觉和积极地学习。
5.深厚的文化素养
语文教学不仅应传授一定的语文知识,还应让学生体验高尚的情感教育。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培养一种务实和踏实的态度;引导学生欣赏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对汉字之爱;铭记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挖掘民族精华,吸收人类优良文化的营养,成为充满情感和灵魂的中国人。
6.高雅的言谈举止
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就是与人交际,所以人与人交往时,一定要注意言谈举止,语文学习过程旨在培养学生风度翩翩的气质和文明有礼的举止。要使用文明用语,尊重他人,说话时要讲求分寸,要在各抒己见的同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这样才是文明有效的沟通交际,才能让语言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落实核心素养要求对提高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作用
语文核心素养与高中写作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深深影响和指导着高中写作的教学,对高中写作教学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什么人们常说语文核心素养和高中写作教学两者间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促进呢?因为在语文核心素养这个大背景下,高中的写作教学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更重要的是,优秀的高中写作教学还可以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以提高和升华。笔者将从以上所提及的四个方面对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影响及作用进行分析:
1.培养语言素养将提高学生的写作语言能力
写作即作文,作文本身是一种书面化的语言,而作文又来源于生活,所以书面用语和学生的口头语言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写作时需要大量的素材进行支撑,而作文的主要素材就是将一些所要表达的口头语言进行较为严密整理而形成的。只有当作者拥有一定的知识和资料储备时,才能真正地做到“下笔如有神”,只有这样写作活动才能顺利地完成。所以拥有好的语言素养对于写作有重大的意义,掌握基本的写作知识之后,学生在写作时才可以更好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用语言来丰富自身的表达,使自己的文学素养得以不断提升。学生们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更进一步提升写作语言能力。
2.培养思维素养将提高学生的写作思维水平
一篇作文想要称得上是好作品,仅仅有精妙的语言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有正确且鲜明的立意。那立题立意从何而来呢?当然离不开思维。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语言和思维相互依存,并且相互依赖。语言是人类思考的工具,人类的思考即思维,没有了思维,就算学生有再高级的语言储备,写出的作文也是没有灵魂的“一盘散沙”。现在有很多的高中教师都会陷入一个误区,就是把作文的大量采分点放在语言的装饰上,导致学生们在写作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华丽辞藻的堆砌上,但在仔细阅读后可以发现其华丽的语言背后是缺少标准的立意和鲜明的主题的。这就反映了部分教师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已接近成熟,教师应更加重视思维的作用,鼓励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锻炼学生对作文主题的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素养。
3.培养审美素养将提高学生的写作审美能力
写作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只有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并感受到“美”,他们才能创造出真正的“美好作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美”,引导学生审题立意,让学生的写作更贴近生活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这样,学生将以一种微妙的方式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4.培养文化素养将促进学生丰富的文化底蕴
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要求学生“提高自己的文化自觉,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和社会责任感”。青年团体的强大与否影响了这个国家的强大与否。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立必须植根于每个中国青年的心中。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确立了正确的三观,才能对社会和国家产生情感,才会对形形色色的文化有自己正确的思考和认识,才能写出正能量且富有文化内涵的文章,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文化素养才会得到不断地提升。
二、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
由于语文教学中的写作应用训练不足,学生对写作有一定的恐惧感和畏惧心理。据了解,有些教师在写作课时,只是给学生们灌输条条框框的套用“公式”,而在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以及阅读的指导方面所用的精力很少。教师不应让学生将写作视为一种负担,应通过指导学生掌握各种写作方法来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获得更多的写作乐趣,激发学生们的写作兴趣。
所谓教学思维固化,就是教师在教授写作时忽略了其教学的多样性,没有进行创新,甚至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忽略了作文的重要性,布置一套语文试卷作为家庭作业时,经常会要求学生作文可以不写,只完成除作文外的内容即可,还经常会向学生灌输“得基础知识者得语文”“得阅读者得语文”等偏颇观念。其实笔者认为,语文作文分数在整个卷面中占30% 左右的比例,语文成绩的高低和作文分数有着密切的关系,作文的好坏与存在对生活的感受力也息息相关。笔者在实习学校实地调查时发现,很多学生在面对写作文时都很头疼,他们并不是不想思考、不想创作,而是不会思考、不知从哪里作为切入点,还有就是部分教师所规定的写作框架让学生失去了对作文的创造力,一个班级的作文都成了罗列好词好句和重复素材的套作。比如:一想到与“拼搏”“坚韧”等这些品质相关的立意,学生们大多都会用“大树”“雄鹰”等意象,用比兴的修辞手法来作为开头写一篇议论文;一提到“父爱”“母爱”,大多数学生并未进行思考,只是套用最常用的作文“公式”,写妈妈养育我有多么辛苦,爸爸工作赚钱有多么不易,要努力学习,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用一些感人的语言写一篇记叙文,这样的语言虽然可以达到一定的表达效果,但是千篇一律,缺乏创新和学生自身感受的表达。
对于富有创造力的高中生来讲,这样的作文仿佛就是游鱼离开了海洋,飞鸟失去了翅膀,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不应规定模板和好词好句,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赋予学生话语权,并预留出让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只有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才能调动写作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其写作能力。
三、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一)丰富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的“淘洗”更是熠熠生辉,承载着中华上下五千年优秀文化的宝贵书籍更是数不胜数,很多高中生缺乏对写作的兴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不爱阅读书籍,所以头脑中缺乏写作素材。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阻碍学生提笔写作的是他们贫瘠的知识储备。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拥有丰富的素材积累呢,一定就是大量的阅读、大量的思考、大量的沉淀与升华。核心素养提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丰富的阅读让学生积累许多文学常识,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通过教师指导的阅读,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和技能并且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好书分享的方式与学生们进行交流,同样教师也可以列出好书清单供学生们选择阅读,学生们定期上交读书笔记,教师每周抽出一堂课进行读书经验交流分享,师生共同交流、交换意见、一起进步。只有通过足够的阅读和积累,学生才能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并且在写作过程中自如地选择和使用恰当的内容,丰富的阅读会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感到轻松愉悦,从而使学生真正爱上写作。这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人文精神,还激发了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二)创新思维方式,改变陈旧教学模式
长久以来,部分学生的思维存在僵化、固化的问题,答题有模板、作文有框架、应用题有套用公式,这些方法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学生带来可观的分数,但在一定程度上腐蚀着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思考的能力。会学要比学会更加重要,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教师可以尝试着和学生们互换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时常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解决问题,不墨守成规,这一点在写作教学方面尤为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适度“放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教师提前把讲作文的任务轮流分配给学生们,然后扮演学生的角色坐在讲台下聆听,学生们初登讲台一定会带有些许紧张,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适当的鼓励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们精心准备,准备好书分享、准备优秀素材、新颖构思、好词好句等,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更加轻松愉快,彼此交流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不再只是宣布答案的人,更多的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也可以依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其形成一套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计划与方案,从而让学生真正爱上写作,爱上创作。
(三)立足自主实践,形成独特写作风格
“实践出真知”,作文也一样,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人生经历不同、阅历不同,所以每个人所擅长的写作领域与风格也会有所区别,教师可以在给学生一个写作主题的大框架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练习不同风格的写作框架和写作风格。2017 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在对课程目标的要求中提到,“要发展逻辑思维,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判别语言运用的正误,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真正的艺术都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多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创作灵感,只有拥有丰富的生活感受力才能写出有灵魂的文章。冰心曾经说过:“写文章要有科学的态度,也就是认真诚实,实事求是,没有科学的态度,一定写不出真挚感人的文章。”这就证明了学生要通过立足自主实践,从生活中寻找灵感,逐步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通过不断地训练,让自己的写作风格日趋成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站在学生的视野和立场上,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写作技能。但写作是个慢功夫,并不是几天就有效果的,而是一朝一夕的积累及训练才能在写作中慢慢体现出来的。所以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一定要懂得坚持,只有日积月累、坚持不懈,才能真正做到勤观察、勤思考、勤动笔、勤反思,才会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只有让学生立足于实践,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才真正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创作风格,这样才会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提升高中生的写作能力,提升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都是高中教师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语文教学绝不能“大锅烩”或“满堂灌”,一定要做到对症下药,这样才会有明显的“疗效”,教师只有做到了具体学生具体分析,才会真正提升学生审美与情操,让学生写出有深度、有特色、有灵魂的作品。笔者在实习学校实习期间,通过实地调查也发现了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缺点和不足,比如:部分高中教师忽视作文的重要性,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其他题目作答方法上;教师硬性规定写作的套用式框架,学生早已形成了陈旧的思维定式;学生缺少写作兴趣,不爱阅读也不爱动笔;学生拘泥于传统固化的写作模式,不善于思考等。这些问题仍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深入研究,将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观点运用到将来的实战教学中,从根本上解决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问题,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审美情趣、语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