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串的代数推理教学实践
——以苏科版数学九(上)“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为例

2023-09-11谢蓓蓓

初中生世界 2023年24期
关键词:一元二次方程代数结论

■谢蓓蓓

一、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过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初步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在观察、实验、猜想、归纳、证明的过程中,感悟由特殊到一般、类比、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积累代数推理的经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过程,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根的认识。难点:通过思考、交流等活动,感悟数学思想,积累代数推理的经验。

三、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问题1 由方程ax2+bx+c=0(a≠0)的求根公式可知,方程ax2+bx+c=0(a≠0)的两根由系数a、b、c决定,反映了根与系数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的联系还有其他的表现方式吗?你是怎么研究这个问题的?

设计意图:教师提出问题,明确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进行观察和思考。

2.合情推理,发现结论

问题2 请同学们尝试写出一些不同类型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求出x1、x2,并观察两根之间的关系和a、b、c之间有何联系?写出你的猜想。

教师在此环节需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可能有以下生成:①x2=0;②x2-4=0;③x2+x=0;④x2-2x=0;⑤x2-8x+15=0;⑥x2-2x-1=0;⑦2x2-5x+3=0;⑧2x2-4x-1=0等。

追问1:你可以用什么方式更清楚地呈现它们之间的关系?

追问2:观察方程中的x1+x2和x1x2的运算结果,与之前的猜想有什么不同?你认为产生偏差的原因是什么?你能改进之前的猜想吗?

追问3:新的猜想对前6 个一元二次方程还成立吗?对其他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成立吗?

设计意图:一个严格的推理过程一般应包括从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的全过程,但是以苏科版数学九(上)教材为例,这一闭环并未形成。教材中直接呈现5 个具体的方程,让学生分别写出方程的两根、两根之和、两根之积。这样的方式跳过了演绎推理的过程,学生直接通过具体的数值得到定理,失去了探索的价值。

学生描述自己思考和猜想的过程可能是杂乱无章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追问1,引导学生利用表格从无序走向有序,让思维可视化。

学生在观察①②③④⑤⑥时,根据a=1容易产生x1+x2=-b和x1x2=c的猜想,因此,教师可暂时保留学生猜想,让学生继续探索⑦⑧两式,得到⑦中⑧中,从而证明上述猜想并不成立,启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通过追问2,学生比较⑦⑧中x1+x2和x1x2的运算结果和之前得到的猜想,易发现运算结果中多出了分母2。再观察①②③④⑤⑥和⑦⑧的区别,进而得到新的猜想:

噪声的种类分为机械噪声与气动噪声,机械噪声的解决办法一般为提高轴承等零部件位置之间的运转精度,及时更换损坏的轴承,添加润滑油,紧固连接螺栓,以及增加对设备的维修保养次数等方法.

追问3的提出,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之前错误猜想产生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的推理更具有严谨性,形成思考的闭环。学生的举例是有限的,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等信息技术手段,让a、b、c不断变化,举出更多的例子。此时学生可以直观地发现,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根x1、x2,存在以下关系

3.演绎推理,证明结论

问题3我们发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根x1、x2存在以下关系:x1+你能证明这个结论吗?

追问4:这个问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由条件和结论你能想到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追问5:你能写出证明的过程吗?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重要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从感性走向理性,从猜想走向证明,从合情推理走向演绎推理。利用追问4,教师帮助学生审清题意,紧扣条件和结论,引导学生产生尽可能多的联想,感受代数推理和几何推理的共通性。类比合情推理时通过计算得到结果的方法,大多数学生会利用求根公式求出x1、x2,再计算x1+x2和x1x2,从而得到结论,此为想法(1)。由上节课“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因式分解法”的知识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可以写为a(x-x1)(x-x2)=0的形式。再将a(x-x1)(x-x2)=0 变形为ax2-a(x1+x2)x+ax1x2=0,通过与原方程各项系数对比得到结论,此法记为想法(2)。由条件知,x1、x2均满足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故想到将根代入原方程,得到方程组观察结论,根据x1+x2和x1x2的式结构,学生容易联想到完全平方公式或者平方差公式,进而将方程组中①和②相加或相减,再进行等式变形得到结论,此为想法(3)。

如果学生想不到后两种方法,教师可继续追问“上节课我们知道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可以写为a(x-x1)(x-x2)=0 的形式,你还有什么新的思路”以及“根据方程根的意义,得到和能否进一步得到根与系数的关系”,以此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

4.跟进练习,及时反馈

练习1若x1、x2是下列方程的两根,请求出x1+x2以及x1x2的值。

练习2若方程x2-mx-2=0 的一个根为1,求另一个根和m的值。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练习1 中的(1)(2)可以直接利用本节课知识求解,(3)则需要先转化为一般形式后才可以求解,这也是学生的易错点;练习2 中求m的值和另一根时,既可以利用本节课知识,也可以将m的值进行代入,再解方程。通过对比两种方法,学生能够感受到解题的多样性,体会如何优化方法。

5.回顾反思,文化渗透

问题4回顾本节课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追问6: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是什么?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本节课你学到了代数推理的哪些方法?

追问7:你还有什么疑惑?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把握本节课的核心,体验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发展自身归纳和概括能力。学生可能会提出疑惑:如果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那么根与系数的关系是不是就不存在了呢?教师此时可向学生介绍韦达定理,引导学生在课后阅读韦达定理的相关内容,感受其对代数学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科育人的价值。

四、教学反思

1.多种方式呈现,让代数推理变得直观

数学课堂是学生思维生长的场所。本节课一开始就以问题1为主线,引导学生借鉴以往的学习经验进行思考,让学生从特殊情况入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所举的例子以及书写的方式是杂乱无章的,而教师则需要通过问题串的设置,引入表格,让学生的描述更加规范,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同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使得运算结果得以以动态的形式直观呈现,给学生以视觉冲击,最终引导学生归纳并得到结论。

2.多种角度探索,让代数推理变得广阔

从活动经验看,学生可以从特殊情况入手,进行合情推理,发现结论,再利用演绎推理证明结论;从学习经验看,学生比较容易得到运算后的结论,但是比较缺乏等式变形的经验。通过问题3中的问题串,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条件和结论、式子的结构、变形的依据,从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方程根的意义、乘法公式等角度进行等式变形,让条件与结论逐渐靠拢;从不同角度发展学生代数推理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与广阔性。

3.多种思想碰撞,让代数推理变得丰满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本质,是形成数学思维能力的必要因素。知识的积累固然重要,但是思想方法才是数学的内在体现。通过问题串,教师引导学生从字母到数字,再从数字到字母,体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与教材平铺直叙不同的是,问题2、问题3 以及追问能够帮助学生经历数学结论的发现、论证的过程,让学生能够更有条理、更有逻辑地表达其思维过程,感悟数学的严谨性,体会代数和几何推理的共通性,培养理性精神,发展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一元二次方程代数结论
攻克“一元二次方程”易错点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一元二次方程”易错题
两个有趣的无穷长代数不等式链
立体几何中的一个有用结论
Hopf代数的二重Ore扩张
什么是代数几何
2.2 一元二次方程
分分钟,帮你梳理一元二次方程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