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金融下城商银行业务发展策略分析
2023-09-11刘天宇冷东波
刘天宇 冷东波
(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清算中心,吉林长春 130061)
随着互联网在当今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其所涉及相关行业也在重新审视自身发展定位,力求扩大收益成果。无论是移动支付、人工智能还是大数据等新兴科技都在对传统银行业产生巨大冲击,长此以往传统商业银行的运行模式将无法满足需求,其面对的集资等问题也将被不断放大。但立足于此,商业银行面对的既是困难,也是机遇,商业银行急需打造更加多元化,更加年轻化,更加适配于不同顾客需求的产品。城市商业银行为健全营销发展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本身对资源整合投入不足,专业的技术金融人才匮乏,现有的相应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等。因而城商银行需更加积极全面地推进转型革新,提高信息资源有效性,进一步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下城商银行业务营销及产品发展优势。
一、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城商银行当前发展形势
(一)城商银行现阶段推行的产品
随着互联网与金融业融合趋势,信息技术的日渐成熟,银行所推行的产品品质和内容对于用户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其他各金融机构都在大力提高产品的多样性,压力之下城商银行也同样需要从实际出发,融合互联网模式,推行符合自身的特色品类产品。
众所周知,互联网金融相关产品的不同品类所对应的风险系数也不尽相同,而不同消费理念的用户对于风险程度也有不同的接受度,为满足相应消费群体,商业银行则需增加适配各类客户需求的产品供消费者选择,消费者能够按需选购满意的产品。如国债及活期定期储蓄等收益相对稳定,面临的风险指数较低,可以适配于投资理念较保守的客户群体,相反其他消费者可以选择高风险高回报的理财产品。商业银行更好地优化产品,可以最大程度上契合不同用户投资想法,加大更多消费者投资和购买意愿。
(二)城商银行现阶段面向的用户群体
现如今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下,用户群体的年轻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商业银行的业务范畴也更加趋近于向年轻化发展。经数据统计,互联网金融面向的主要用户群体年龄阶段集中在80,90后,更趋向于年轻化的消费主体。因此,城商银行应该更多关注年轻用户客群,摆脱时间场景的束缚,向其推广更多的适合产品。
面对庞大的消费客群,商业银行应提供的服务也必会存在不同。在推广业务的同时,城商银行也应该考虑差异化服务标准,为更加年轻化的用户打造更加多元、更加有针对性的营销模式,对传统营销进行完善革新,提高宣传力度,扩充宣传途径,例如利用微信、微博作为媒介进行推广,与新媒体合作做好宣发工作,使得相较年轻的客户群体更易了解城商银行业务内容和产品优势。
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城商银行面临的困难挑战
(一)城商银行市场定位边界模糊
商业银行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一直扮演重要角色,同时在激烈的商业竞争过程中,更应意识到市场定位的必要性。目前,商业银行涉及业务种类繁多,市场定位的边界依旧模糊,大多数客户群体仅仅选择银行进行简单的储蓄存款,银行贷款及不同用户间来往转账等业务,对于商业银行其他的业务,如理财产品,便民优惠服务知之甚少。在当前互联网金融不断革新,移动支付等新业态的挑战冲击下,理财产品的冗余复杂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判断选择,市场定位边界不明晰,更多的用户在选择风险投资时更加谨慎,保持观望态度,极大影响了城商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二)城商银行专业技术型人才储备不足
当前商业银行岗位人才分配日趋合理,选拔招聘也都有一套合理严格标准流程,但如今互联网金融在商业银行之中影响比重越来越大,单一的业务管理人才、服务人才已无法满足业务支付系统运行维护等工作需要,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引进成为关键所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进行传统业务发展模式向金融科技发展模式革新过程中,更需要高技术人才保证网络安全,实现金融科技监管,银行应尽快完成金融科技人才储备,以保障自身业务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城商银行未建立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传统金融与当前互联网科技的深度合作,更进一步放大了城商银行传统业务风险累积程度,使得金融监管、风险预警防范工作面临更大压力。而目前城商银行却并未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监督体系。同时央行大力发行数字货币,人工智能、云计算领域也在飞跃式发展,更加剧了商业银行在支付领域的风险等级。如资金安全存在隐患,没有了原来的盾等安全校验工具,在进行大额汇款时仅仅依靠短信验证等初级验证工具难以保障资金安全。消费者本身对支付机构的安全性、信息可靠性、交易流程缺少认证,对资金监管不到位。只受益于支付结算的快捷便利,却导致交易欺诈、信息被盗、资金丢失的风险大大增加。由于当前尚未建立符合互联网金融背景的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城商银行对于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隐患存在响应不及时,处理滞后的问题,可能会对银行造成不可逆的损失,更可能因此使得大量用户对银行金融监管失去信心,同时由于公信力的缺失导致用户数量锐减的后果。
(四)城商银行各项资源整合力度有待加强
现如今城商银行规模体量未达到预期,其商业、项目、人力等外部资源融合力度不足,与其他金融行业的互利合作项目较为缺乏,难以达到资源完全整合的效果,在当前互联网金融覆盖范围越来越大的形势下,不利于商业银行的业务向好发展。商业银行应该与其他商业协同发展,推进资源整合进程,发挥各方资源全部效能,赋予新的价值使命,共同创造新的利润收益,构建完善的商业银行发展模式,以持续创新驱动促进城商银行业务稳定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城商银行业务发展策略建议
在互联网金融的大背景下,2022年吉林银行在中国人民银行及银保监会政策指导下,通过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五大金融科技方式,实现了渠道及营销能力的稳步提升,截至2022年末,资产及负债总额均突破5000亿元,迈进中型商业银行行列,存贷款业务存增量均越至省内同业首位,市场份额超12%。本文以吉林银行为例,为城商银行业务发展提供可行策略及建议。
(一)打破传统业务壁垒,打造特色金融品牌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城商银行挑战与机遇并存,传统的储蓄、理财、贷款等业务面临着较大的冲击,这就需要城商银行结合自身业务发展模式与互联网金融的特点,打破城商银行传统业务壁垒,通过创新特色理财产品、开发特色贷款模式、提供特色金融服务等打造适应城商银行自身发展规律的特色金融品牌以应对互联网金融化对城商银行业务发展的冲击。
加大市场调研力度,在充分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之上,精准分类、定位目标客户,积极创新适应不同客户需求的产品,线上线下结合拓宽购买、赎回渠道,打破传统理财方式,提供个性化优质金融理财服务。吉林银行推出智慧校园、智慧社区等创新服务场景,对手机银行功能及版本进行迭代升级,吉林银行手机银行用户数目于22年12月突破300万户,较年初增长了79.23万户。信用卡发卡量达到104.15万张,个人贷款余额达到765亿元,较年初均增幅明显。
(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在互联网金融业务不断拓展和深入的新环境下,城商银行的营销服务模式、用户需求体验、金融产品结构等发生巨大变化,需要优化内部人力资源配置、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在引导员工转变传统工作思维的同时,鼓励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重点引进、培养和发展复合型人才,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商银行需要将培养重点转移至同时具备互联网科技和金融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统筹安排业务发展。吉林银行为适配业务发展模式,提高人力资源水平,自20年人力资源改革以来,持续实施管培生计划,不断加大校招、社招力度,进一步优化了人员年龄、学历、专业结构。同时拓广人才引进,从政府企业及同业机构累计引进人才近百人,全日制以上学历占比80%,并能做到知才善用,人尽其才,人岗相宜,搭建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充分调动了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实施薪酬改革,优化绩效考核体系等举措,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满足吉林银行转型需要的人才队伍。
另一方面需要加大科研方面的投入力度以保证城商银行能够在互联网金融的竞争背景下占据优势地位,从而推动银行稳定可持续地高质量发展。城商银行的各项经营环节不仅需要信息技术支持,更需要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提高城商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研发力度,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环境下,充分保障客户的信息安全,最大限度地消除金融服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可能带来的信息安全隐患。从而为客户带来更好的金融服务体验,进一步推动城商银行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吉林银行过去三年向数字化转型同样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吉林银行“吉星工程”,也是吉林银行新一代核心系统项目群于2023年2月在北湖数据中心正式投产,实现了278项业务创新,全面提升了对客服务、交易核算分离、数字化经营创新等各领域标准,标志着吉林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实现了技术、人才、精神三个层面的代际跨越。
(三)提高内部风控能力,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互联网金融的深入发展需要城商银行持续提高内控能力,加强风险防控识别,更加重视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
吉林银行在行内加强风险宣传培训,注重营造合规经营理念,树立员工合规从业意识,强化员工风险识别的能力。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可以快速识别到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可能带来的信用、技术、信息安全等风险问题,保证了创新发展业务的同时做好风险把控。
一方面吉林银行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银行、客户、平台等信息进行资源整合、分析,充分掌握业务发展信息,利用精准的数据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从而更好地评估风险,有助于更加精准、高效地做好贷前风险预测和贷后风险预警工作。
另一方面明确职责分工,加强风险监管。吉林银行在内部风险管理工作上,建立了明确的内控机制、问责机制,落实好职责分工,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做好全流程的风险把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应对方案,加强对风险的监管力度。2022年吉林银行在监管指标方面,拨备覆盖率151.06%,流动性覆盖率198.01%,均高于监管标准。
(四)转变传统营销策略,建设特色营销体系
随着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城商银行业务发展的影响不断加深,吉林银行也在结合自身发展战略与市场需求及时更新营销策略,建设符合自身发展方向的互联网营销体系,向数智化模式转型升级,以应对多变的形势。
1.精准产品市场定位,丰富产品类型结构
产品市场的精准定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城商银行更好地开展业务,也是在互联网金融的新环境下重新获得发展竞争优势、占据行业领先地位的关键。吉林银行通过用户分级分类管理,对于不同需求的客户有针对性地优化产品体验,实现差异化的精准营销。并能紧跟国家政策与市场变化,在对现有产品进行优化调整的基础之上,不断开拓顺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特别是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丰富产品的类型结构,充分发挥了服务实体经济的优势。
2.整合银行业务资源,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城商银行需要借助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优势,通过信息技术对银行业务资源等进行整合。从而改变基层网点运营的模式,提高综合服务水平,使网点不再局限于等客户来办业务,而是通过线上及时帮助客户办理相关业务,并根据大数据对客户的精准画像积极开展有针对性地营销,在提高营销效果的同时有助于客户金融服务体验感的提升。吉林银行从渠道、数据、核心应用、风控、交易银行、资管以及管理决策7个领域进行了系统规划,充分满足智慧化、服务化、数字化、集约化的建设目标、实现新架构、新系统、新基建、新团队、新转型的创新突破,构建了符合自身发展的数智化发展模式。
3.科学布局规划网点,转变网点营销模式
城商银行需要结合地理位置、客户群体、业务内容等综合分析,科学布局规划网点的密度、规模、人员配置等,结合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打造智能化、综合型零售网点,充分发挥城商银行面对面营销的优势。吉林银行通过转变以往单一的营销模式,为客户提供差异化定制服务,创立了独有的特色营销体系。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城商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营销策略必将无法满足市场与客户的需求,想要实现稳定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打破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城商银行必须要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利用互联网优势打破传统业务壁垒、转变传统营销策略,通过大数据、信息化平台展开有针对性的调研,及时方便了解市场与客户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开展有差异化的精准营销,提高营销质效以及客户金融服务体验感。
最后,为保障城商银行能在安全稳定的运营环境中开展特色业务,需要城商银行加大科研投入的力度,打造科技金融人才队伍的同时提高内部风控能力,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助推互联网金融新环境下城商银行稳定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