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主体责任 狠抓校本教研

2023-09-11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李学红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作业管理作业评价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学红

做好作业管理工作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中之重。

笔者以为,落实学校主体责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是“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根本途径。在落实主体责任方面,优化作业设计与实施是核心。

一、学校作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作业功能窄化。

布置作业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成作业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曾几何时,“作业写完了没”成为家长对孩子的惯用问候语,“没写完作业”成为学生惧怕学校和教师的主要原因,“罚写作业”成为教师重要的“教育”手段与权力。

这一方面反映出家庭、学校、学生对作业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作业最重要的形式非“写”莫属。语文和外语学科的生字、单词要反复抄写,数学课中的练习题要反复习练,甚至道德与法治、科学学科中的观念、概念、定理也让学生机械识记。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育观念的落后,把知识、技能的获得当作教育的唯一目的,把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于是,作业的功能被窄化为技能训练的工具,反复习练、机械抄写式的作业成为达成知识、技能训练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师在作业设计中拥有绝对权威,能否按时按量完成作业成为衡量一个学生成绩优劣的重要砝码。因为一定意义上,作业是考试的“预演”。

到底什么是作业?学生为什么要写作业?学生喜欢什么形式的作业,讨厌什么形式的作业?却很少有教师进行深层追问。

2.作业管理虚化。

为落实“双减”政策要求,许多学校看似采取了措施,加强了作业管理,成效却未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管理办法粗放,缺乏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实施细则。

二是管理机制不畅。比如:有的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作业督导检查组,学校教务部门负责抽查作业质量,学科教研组负责具体作业布置,班主任负责每天作业统筹、审核,家长监督作业数量和时间。从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到评价与反馈,都纳入了管理。但貌似形成闭环的管理实际存在很多漏洞:校长能否真正担负起督导检查的责任?教务部门有无科学的作业评价标准?学校教研组是否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家长能否真正行使监督权?上述管理机制中,最关键的一环是班主任。某校的管理制度中明确“由班主任调控各科作业总量、作业形式,对超时长、超范围的作业,班主任有责任和权力进行调控”。这里且不说班主任精力能否顾及,单就各学科教学的专业性而言,也很少能有班主任有能力担当和胜任总体调控的职责。

三是公示制度敷衍执行。多数学校建立了作业公示制度,但在操作中往往流于“公布”。监督者缺位,学生或家长也没有反映作业问题的畅通渠道。

3.校本教研弱化。

从省级教研部门掌握的数据看,学校提交的优秀作业设计案例数量:由学科教师独立完成的作业设计多于教师合作完成的作业设计;单科内容的设计多于跨学科的综合性设计;聚焦某一课的设计多于总揽整单元、整学期的设计;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类的设计多于美育、劳动等综合类课程的设计。此外,作业设计案例丰富具体,评价则稍显单薄;部分优秀案例理念先进,内容丰富,但是缺乏对学生完成时间和质量的评估,作业实施的操作性不强。还有些设计能够明显看出参考和借鉴了省内外关于作业设计的典型经验,但是在设计中仅止于照猫画虎,未能真正把握作业设计的实质,不能明确体现教学目标与作业之间的关联度,不能依托本班学生实际调整形式与内容,处于设计的“高仿”阶段,还谈不上创新与发展。也有少数作业设计理念陈旧,以机械训练为主。这些都反映出教师在作业设计和实施中专业能力不足,学校校本研修亟需加强。

4.学生主体淡化。

一般认为,教师是作业设计、评价的主体,握有作业的绝对管理权,学生仅仅是作业的“受众群体”,以服从指令、完成作业为主要任务。殊不知,作业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有权利参与对所要完成学习任务的设计,也应该具备结合自身学习能力和水平自主设计和选择作业的能力。但是目前的作业管理、设计与实施中大量存在着只见知识技能不见“人”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作业设计阶段缺乏学生的参与和选择;作业实施阶段缺少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交流;作业评价阶段缺少师生间情感的沟通等方面。由于作业实施淡化了学生主体价值,忽略了学生个体生命的存在,学生便感受不到作业对自我成长的价值,从而丧失对完成作业以及学习的兴趣。

二、如何规范管理,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1.坚持素养导向,贯彻作业育人的基本理念。

作业是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作业设计和实施是否科学规范,直接影响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的提升。

2022 年4 月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首次将作业纳入课程实施的重要内容,要求“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增强针对性,丰富类型,合理安排难度,有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各学科课程标准也把作业评价作为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物理等学科还针对作业设计原则、内容、形式、数量、反馈与评价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可见,作业已经从教学层面上升到课程层面。随着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不断学习,课程实践的不断深入,伴随课程内容结构化,主题式、项目式、任务群式学习活动的开展,课内学习与课外作业的界限将被打破,教师的课内点拨与学生的自主探究将融为一体,教、学、评全程交织在一起。“作业”将不只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技能、检测学习效果的手段,“完成作业”会成为重要的学习、成长经历而被珍视和记录。

2.探索自下而上的作业管理模式。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构建上下贯通、师生联合的作业管理模式。变“自上而下”的管理为“自下而上”的管理,明确校长及领导班子、教学管理部门、年级教研组、学科教研组、任课教师、班主任教师、学生在作业管理体系中的职责。

学生处于作业管理的中心点,是作业管理的主体。作业设计环节要充分考虑学情,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作业;作业公示环节,交由学生管理,各学科学习委员和学生代表(参与人员可根据需要采用轮流制)共同组成“作业监督委员会”,采取每日“议会”制度,负责对每天的作业总量、作业形式,超时长、超范围作业的统筹调控。最终,学生结合完成作业情况参与对作业设计质量的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这样,班主任将从作业管理中解放出来,其主要任务是结合班级管理,观察和评定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年级教研组重点谋划学期内综合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学科教研组负责结合教学进度,设计单元、课时作业;任课教师负责结合班级实际,布置当天作业,进行作业评价和反馈。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对各年级、学科作业的过程性抽查和评价,对作业设计和评价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指导建议,策划优秀作业交流、展评活动;校长及领导班子则结合作业设计和实施中的教师表现做出奖惩决定。

这种管理模式,能有效发挥学生在作业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能力。

3.明确校本教研的主要任务。

加强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评价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了解教师需求,明确具体的研究内容是提高校本教研有效性的关键。

做好本学科作业设计研究。要结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设计适合本学科特点的作业形式。如语文学科在写字、阅读、表达等基础型作业外,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可结合课堂学习,布置参观、访问、主题考察、创意表达等拓展性、综合性作业。

加强跨学科作业研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明确“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学科间要加强统筹,根据学科内容及学生年龄特点,设计目标明确、内容相关、能力综合、易于操作的跨学科课堂学习和课外作业形式。如三年级语文课程和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均有“千人糕”的学习内容,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布置实践型作业:通过调查、了解,说一说或者画一画我们吃的粮食、穿的衣服、使用的文具等包含了哪些人的劳动,从而知道这些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并懂得珍惜。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通过参观、访问自来水厂、粮食加工厂、服装加工厂、文具制作车间等了解劳动流程,亲身感受劳动的艰辛。这其中,学生会运用语文、道德与法治、美术、劳动、综合实践课程中学到的多种知识和技能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活动的设计需要各学科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研究,共同确定目标要点、活动方式、评价维度、时间安排等细节。

加强作业有效性研究。作业内容是否为学生素养发展所需?学生对作业类型是否感兴趣?各种类型作业的数量和时长安排是否合理?对作业有效性的评价需要运用问卷调查、学生及家长访谈、个案研究、观察、测评等多种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经过一定数量的样本采集、一定时间的观察得出较为准确的数据,从而找准问题,更好地改进作业设计与实施。

加强对分层作业的研究。学生的素养水平、个性特点是千差万别的,如何在保证基本教学目标达成的基础上,设计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自选型作业,也应该作为研究的重点。例如,关于词句的积累与运用,设计出基于教材情境的识记型、基于生活情境的理解型、基于文学情境的应用型作业,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需求。这里必须明确的是,设计分层作业的目的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更好地因材施教,要防止简单地根据水平分级归类,打击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加强对作业评改方式的研究。作业评改与反馈是作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重视程度较高却又鲜有研究的部分。国家文件明确要求“教师要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明令禁止“学生自批自改”作业,在部分学校大班额教学的前提下,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因此,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探索出一条省时高效、促进学生发展的作业批改路径值得深入研究。如作文的评改方式研究,多数教师辛辛苦苦批阅每个学生的习作,甚至不放过任何一个错误的标点符号,结果怎样?作文本发到学生手里,学生草草一看,随手搁置一旁,再无“挂念”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批阅的淡漠?一方面可能由于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阅评四五十本学生习作,难免心生倦怠,未能针对学生写作水平和个性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另一方面还由于评价由教师一人说了算,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没有被充分调动。能否在教师的指导下,让每个学生明确评判的标准,在小组合作中完成对自己和他人习作的评价?许多学校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强调教师对作业的评改责任并不意味着只有教师自己说了算,学生是否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才是考量的关键。

4.畅通师生沟通、交流的渠道。

作业设计与实施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育过程。教师要怀着欣赏的目光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指引学生前行的方向,作业本的一个不起眼的鼓励符号,一句不经意的正面评价,都有可能成为激励学生前行的动力。因此,必须要改变作业设计与评价全程由教师闭环操作的模式,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师生协商规定作业的内容、形式、数量。在作业评价方面,要改变只见符号不见人的做法,丰富作业批改的形式,在作业批改与反馈中真正实现师生情感的畅通交流。

总之,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把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过程看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扎实进行校本研修,才能探索出作业改革与创新的基本路径,切实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作业管理作业评价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作业管理的实践探究
“减负增质”理念下作业管理的创新策略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落实各方责任 加强特种作业管理
客车调车作业管理的探讨
作业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我想要自由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