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2023-09-11福建省永春东碧中学郑月云
●福建省永春东碧中学 郑月云
新课标对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获取相应的地理知识、技能与方法,准确了解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全面发展地理素养。基于此要求,教师应明确当前教学形势,遵循课程改革规律,把握地理课程性质,客观分析当前教学策略存在的不足,并从创新视角探索有效策略,充分落实新课标要求。本文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基于新课标要求提出了相应教学策略,希望通过创设多元情境、引入经典案例、重视实践引导三个环节促进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顺利构建。
一、创设多元情境,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新课标要求打造高效课堂,其前提是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其转变学习态度。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已成为开展地理教学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创设多元情境,基于图文声像的有机融合丰富地理课堂内容,转变常规地理知识呈现形态,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从兴趣出发,主动走进情境去了解学习内容,获取地理知识,并产生探索欲望,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多组图片和视频,如:山顶的皑皑白雪、浩瀚的沙漠风光、一年四季的变迁、十里不同天的变化、世界各地人种分布等,将学生日常所经历或了解的事物和场景直观呈现出来,使其从新的视角认识各种地理现象,明确地理的学习对象,并产生探索兴趣,主动探索生活环境中存在的地理之“谜”。通过情境引导,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很多学生会产生期待心理,渴望进一步学习地理课程,这对后续学习活动的高效开展意义重大。
二、引入典型案例,加强地理知识渗透
初中生的地理学习经验相对较少,即使他们提前掌握了一些地理知识,但面对专业且抽象的地理概念时依然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恰当的载体呈现地理知识,最大化降低其抽象性,帮助学生准确无误地掌握相关理论概念,并能做到灵活运用。笔者基于个人经验认为可在课堂上引入典型案例,不再直白地讲授相关理论,而是通过案例组织学生自主分析和理解,通过层层分析与归纳,明确案例的核心及其包含的地理知识,进而将案例与教材结合起来,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在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入多个案例启发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现象与原因。在导入环节引入“沧海桑田”的传说,让学生明白“沧海桑田”实际上就是一种海陆变迁现象,从而对海陆变迁产生初步认识。后续可引入“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台湾海峡海底有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迪拜斥巨资打造一个世界奇迹——最大人工棕榈岛,可供八万居民居住”等案例,组织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阐述的地表形态变化现象及其原因,从中概括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大因素。通过一系列案例的辅助教学,学生可清楚地了解海陆变迁这一地理现象,从科学、客观的角度明确环境变化与社会发展的问题,达到地理学习的目的。
三、重视实践引导,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地理课程本身具有实践性,学生需要广泛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展开调查、实验等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提高个人知识水平与实践技能。基于此,教师须重视地理实践的有效引导,利用课堂时间进行知识讲授,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自主实践,以教材安排的实践内容为主,启发学生根据学习需要自主设计实践内容和形式。地理实践开展须有目的、有计划,教师负责组织与监督,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促使理论知识更好地转化为实践行为,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的教学中,教师可布置实践调查任务,要求学生调查了解学校周边河流污染的情况及不文明的用水现象。本次实践以小组形式开展,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实地观察、走访收集资料,并将小组收集到的信息汇总整理后在课堂上统一汇报。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并通过合理渠道向学校及有关部门进行反馈。通过此实践调查活动,以小组形式进行问题研究、资料收集与知识运用,充分培养了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也可增强其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总之,基于新课标背景开展地理教学,教师应具备创新意识,以培养学生地理素养为目标,从理念、技术、方法及策略上全面创新,逐步优化地理课堂模式,促进地理教学高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