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勤修改,完成文章的华丽升格

2023-09-10闫奕霏

关键词:文采文章作文

闫奕霏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写成后,多读几遍,认真修改,直到满意为止,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习惯。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

修改文章时,我们可坚持“致远大而尽精微”的原则。所谓“致远大”,即先通览全篇,从大处着手,看文章的选材、立意、结构等;所谓“尽精微”,则是从小处着手,着眼于语言表达,想方设法使其变得准确、具体和生动。唯有二者结合、相辅相成、逐步精进,才能完成文章的华丽升格。

由浅入深,揭示本质——改立意

立意即主题思想,是文章的灵魂。通常来说,我们对同一则材料的认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阅历的增加而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入。因此,我们有必要反复审视已有素材,从主题的角度加以深化和创新。比如,同样是烟花表演,初次立意我们可能停留在赞叹烟花美景的层面上,二次立意我们就可以向感慨和平盛世、祈愿国泰民安的层面升华;同样是游览黄河,初次立意我们可能仅联想到山河的壮观、自然的神奇,二次立意我们可以上升为对坚韧伟大、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的歌颂。所以,立意是我们修改文章时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立意若能高远,整篇文章便能脱胎换骨,令人耳目一新。

典型新颖,匠心独运——改选材

素材也是常改常新。一个典型、新颖的好素材是非常吸引人的,一味守着陈旧的素材,文章的格调就很难提升。有些同学,写亲情就是“雨天送伞”,写人物就是“穿橘黄色马甲的环卫工人”,写成长励志就是“学骑自行车”……选材不能与时俱进,反映出的是我们观察视野的局限——我们不曾真实、深入地拥抱生活,我们的眼睛没有摄取到广阔世界里有价值的东西。在修改作文的阶段,我们可以从材料入手,用典型、新颖这两大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惜推翻重来,力求推陈出新。没有优质的素材,再好的文字也无以附丽。为此,我们可以養成写随笔、周记的习惯,生活中的很多小事其实都是有温度的、感人的;另外,在阅读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积累一些主观经验,随时化为己用,或者多和同学们交流,相互碰撞、集思广益,说不定就能擦出灵感的火花。

统驭全篇,醒人之目——改关键句

文章能否使人印象深刻,要素有很多,其中具有提纲挈领、承上启下、总结全文作用的首句、过渡句、尾句,往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的句子若是打磨到位,就能充分抓住读者的眼球,赋予文章充沛的感染力。

字字珠玑,精雕细琢——改开头

精彩的开头能迅速吸引读者的眼球,给读者留下好印象。在日常写作中,有的同学为了增加文采,就在开头堆砌诗文、乱用排比,或进行一些与主题无关的景物描写,不能与主题形成紧密关联。精当的开头应是简单、切题的,不宜过长,要扣住文章题目,尽快入题。如莫怀戚的《散步》这样开头:“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首段不到二十个字,干脆利落地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又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开头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一句话,瞬间攫住了读者的神经,使人产生好奇。

稍加过渡,巧妙关联——改结构

一篇文章前后段落应该是相互关联的,好的过渡就好比银河上的鹊桥,有了它便能成就美好的故事。日常写作中,很多同学都能做到材料贴合中心,但在组织材料时,前后却没有形成联系,比如,在《晒晒我身边的“牛人”》这篇作文中,一位同学前后段分别写了他的“牛人”同桌学习好、篮球打得棒,但两个段落之间却没有联系,文章因此显得生硬。建议这位同学这样修改:“这位‘牛人不仅在学习上出类拔萃,运动方面也令人赞叹。”只要我们稍加留意过渡语,文章结构就能因此更完整、更严谨。

画龙点睛,回味无穷——改结尾

结尾是最能集中表现作者情感和思想的地方。精彩的结尾是作文成功的关键之一,好的结尾应深刻、隽永、有文采,有余音绕梁之妙,令读者回味和思考;同时紧扣文章内容,起到点明中心、升华主旨之效。

大部分同学的文章结尾都落在“今天我很开心”“这样的美景让我难忘”“我很尊敬他”等一些浅白普通的语言窠臼之中。这样的文章结尾令人食之无味,给人一种草草收尾、思想稚嫩的感觉。不妨再次点明人物或景物特征,以示突出强调,同时抒发强烈的情感,并揭示该人物及经历给自己带来的价值和意义。

结尾的语言可以突然收煞,戛然而止;也可以悠悠淡去,如水过留痕。可根据文章基调和内容灵活选取。

字斟句酌,妙笔生花——改语言

文从字顺,表意明确,这是对作文语言的一般要求。但要想让作文脱颖而出,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文采。文采是一个很抽象的词汇,究竟什么叫有文采呢?怎样才能做到有文采呢?

简而言之,我们应竭力追求语言的通顺、细腻、生动和典雅。

语言必须通顺。我们在修改时应反复推敲句子,使之通畅连贯,读之朗朗上口,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朗读去检验。

语言务求细腻。许多同学的文章里面只有干瘪的记叙,缺少丰满的描写,这就是语言运用境界的差异。恰当、细腻的描写可以为文章增色,使描述的对象更加鲜明。比如,一位同学在描绘卖“糖人”的爷爷做糖画时,原本是这样写的:“那天,父母牵着我的手走在小吃街,一位卖‘糖人的老爷爷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的摊位上摆着各种栩栩如生的‘糖人,好像没有什么是他做不出来的。”这个材料很吸引人,可惜这位同学寥寥数语就将事件叙述完了,场景过于平淡。后来,这位同学做了修改:“那天,父母牵着我的手走在小吃街,一位戴蓝帽子的爷爷很快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双眼盯在那块白玉板上,待糖浆加热得差不多时,便舀上一勺,用勺子轻轻一点玉板,再刮刮,开始作起画来。那双枯枝般的手仿佛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我猜没有什么是他做不出来的。”修改后的语言加入了丰富的人物描写,卖“糖人”爷爷的形象和其高超的糖画技艺以及作者对他的敬佩之情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语言力争生动。适当地加入比喻、拟人和夸张等修辞,就能很好地扮靓语言。比如,在表现“辣椒酱很辣”时,就可以用“整个舌头像着了火一样,嗓子也跟着冒烟了”这样的语句,显得生动形象且有趣味。

语言追求典雅。多使用一些雅正的书面语,多引用诗句典故,多用四字短语及对仗句式,可使文字简约凝练、意蕴丰厚。比如,用“我内心忐忑、踯躅不前”代替“我很紧张,犹豫着要不要去”,就会文雅很多。

除此之外,新奇、幽默也可以成为我们在语言方面的追求。想要将语言打磨得有光泽、吸引人,我们就一定要通过阅读多汲取优质的语言,如果仅仅知道几个标准,到头来还是无从下手、心有余而力不足。

关注细节,无懈可击——改细节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错别字、标点等方面的问题也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有些同学由于时间不够、缺乏耐心等种种原因,作文初稿就会出现错别字连篇、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等问题。

我们可以将这些地方一一圈画出来,不会写的、不确定的字要及时查字典,并在写作中渐渐熟练地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总之,不要给作文留下任何硬伤。

古人为“吟安一个字”,不惜“捻断数茎须”,炼字炼句是几千年来文学创作的传统。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才著成“千古第一奇书”《红楼梦》,成就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鲁迅先生创作散文《藤野先生》,先后改动九十多处才最终定稿,于是有了现代文学史上的永恒经典。大作家尚且如此,何况正走在学习写作之路上的我们?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有一次修改,就有一次提高。不断修改的过程,就是不断磨炼写作能力、提升写作水平的过程。让我们静下心来,反复斟酌,改出自己的好文章吧!

猜你喜欢

文采文章作文
第二十二回 盘丝岭遇蜘蛛侠 苦学古文文采佳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有一种文采叫“抠字眼”
古人的幽默你不懂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军事志文采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