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视频,让法治课堂永放异彩
2023-09-10柳静春
柳静春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实验中学)
初中法治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教师应坚持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形成品格,培育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法治观念、政治认同等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中直接使用教材,经常会出现材料堆积、意图不明等情况,教学效果也不显著。比如,一些概念化、抽象化的知识导致初中法治课堂单调,缺乏趣味,从而影响法治课堂应有作用的发挥。视频资料能更直观、清晰地展现教学信息,能更好地丰富教材内容,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即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还能及时有效地弥补教材的滞后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初中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主动情境再现,让视频内容变“远”为“近”
多媒体视频教学具有直观性,能突破地域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使用视频导入新课,用洪亮的声音和动人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奋点”,诱发学习兴趣。学生会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自我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上课铃响后,很多学生注意力还不集中,思维还停留在课间的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当中,教师可以合理巧妙地运用视频来创设情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裘老师在上《网络沟通无极限》一课时,在课前“网络空间任翱翔”环节中播放了自己制作的视频,内容是关于老师与互联网打交道的一周生活:“在优酷上观看了《奔跑吧,兄弟》视频,在京东商城购买了日常用品,通过手机查询了一周的天气情况,打开了江北教育网查看了一周的学校工作安排……”熟悉的学习、工作、生活的种种情境再现,再配上轻松的音乐,一下子让学生心情愉快。他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都愿意竖着耳朵仔细聆听老师的描述。这样的学习氛围和学习基调为学习本环节“生活中的网络”的内容起到了调动情绪的作用,为本课的学习开了个好头。
二、主动亲身体验,让视频展示变“虚”为“实”
视频便于呈现概念及过程,学生能有效地突破重难点。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环境,有利于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如在《难报三春晖》这一课中,我在上课时就以视频为先导,播放从学校门口监控视频中拍到的下雨天家长来校接孩子时宁愿自己淋着雨也给孩子撑着伞或披上雨衣的画面,同时辅以精练的语言加以描述,以此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学生大多经历过雨天父母让伞,视频的作用是唤醒学生脑海中的深层次记忆,以局外人的眼光看待事情的经过,真正理解隐藏在让伞背后的亲情。接着,我顺势引导,让学生谈谈对画面的感受。还没等我说完,个别学生就举手有话要说。“我妈妈可关心我了,每天早上六点不到就起床给我烧早饭。”“是啊,我爸爸辛勤地工作,经常加班,为我们家努力付出。”“在我学习上遇到挫折时,妈妈总是鼓励我。”学生有了这样的触动和感悟,行动的产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能为你的父母做些什么呢?”学生的思路被打开,纷纷说“体谅父母的苦心,用心读书”“早上自己起,不让父母催”“母亲节给妈妈买一个礼物”等。
巧妙利用视频来导入新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似曾相识的情境,亲切、温馨的感觉便会油然而生。唤醒学生深层次的记忆,进而触动他们的心灵,令其有所感、有所悟,进而有所行动。视频成为触发学生情感的催化剂,成为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动力源。
三、主动延伸拓展,让视频内涵变“小”为“大”
课堂教学最忌讳的就是平淡无奇,会让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对学习毫无兴趣。借助视频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师生的互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影视产生的审美愉悦。通过多媒体再现和模拟真实情景,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提升教学的价值,延伸教学的意义。
裘老师在上《网络沟通无极限》一课时,在结尾播放了“新时代的课堂新样态”的视频。现代化的恒温教室,智能化的黑板课桌,处处体现高科技。视频介绍了未来网络和人工智能对学校、对课堂的影响,学生对网络有了新认知。这样的视频给学生展现了一个未来网络时代的场景,激发学生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展望,又让学生对未来网络生活有了无限遐想,并准备好迎接未来网络对我们生活的冲击,起到了升华课题的作用。
四、小结
教师要以学生长远发展为根本,培育学生长远发展的核心素养,以内化的素养指导行动。教师以教材为载体,充分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各种创造性因素。视频资源与创设情境、设置疑问相结合,用鲜活的视频情景刺激学生,缩短教材与现实的距离,做到与生俱进,不断引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期待心,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动机,把法治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参与、享受其中,又富有时代感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