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路径

2023-09-09张玉凤

甘肃教育 2023年16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张玉凤

【摘要】文章旨在探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实践路径,从幼儿园为什么要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什么样的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如何紧密结合等方面进行阐述,并以兰州大学幼儿园的实践作为具体案例,从教材、教师、幼儿、家庭及社会、实践活动等维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实践证明,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教育教学内容,让孩子们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使孩子们更深刻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孩子们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幼儿教育教学;活动;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6—0117—04

在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是新时代赋予每一所幼儿园、每一名幼教工作者的使命。目前,对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活动的研究有不少[1],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教学活动实践方面缺乏系统性探索。在此,本文多角度分析学前教育领域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并运用具体案例,从教材、教师、幼儿、家庭及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探讨相关实践策略。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代代中国人精神追求的积累,是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根植孩子心间,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2],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應尽之责,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之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现在就是要理直气壮、很自豪地去做这件事,去挖掘、去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上都深刻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为幼儿园如何在新时期高质量办园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环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能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好基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传承下,每个孩子能更好地成长为有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在学前教育领域,选择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好顶层设计。

1.家国情怀元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故事。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秋瑾“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等都是家国情怀的体现。就幼儿教育而言,教师应努力挖掘爱国主义文化资源,结合教育活动和幼儿年龄特点,讲好爱国故事,引导幼儿厚植家国情怀。

2.社会观念元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追求和传承的理念[3],“家和万事兴”“礼之用,和为贵”“求同存异”等价值观念在中国世代相传,深植中国人心中。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和”是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和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言行举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融入相关内容元素很有必要。

3.个人道德元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中华民族向来重视道德、崇尚修德,强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已经形成了系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如在个人道德的重要性方面,强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在道德底线方面,强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在道德追求方面,强调“仁、义、礼、智、信”“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些道德观念体现和传承、发扬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学前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路径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如何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载体,使幼教工作者能以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向幼儿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幼儿在启蒙阶段能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喜欢优秀传统文化,让每一名幼儿、每一个家庭都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目标。

1.精选教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底。教材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载体,关系着幼儿培养的质量,应当科学设计其内容和形式。让幼儿全面、准确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教师在课程和教材中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内容和方式[4]。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笔者从幼儿常用的绘本入手,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因为绘本图画形象、生动,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容易让幼儿产生兴趣,内容也便于理解。在教学设计与教材选用方面,组建专门的课题组。除了参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课题组成员还共同商议确定适合大、中、小班幼儿且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绘本,借用绘本搭建幼儿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桥梁。例如课题组为大、中、小班幼儿挑选了《神笔马良》《团圆》《年除夕》《五色石》《石头汤》《小蝌蚪找妈妈》《打灯笼》《兔儿爷丢了耳朵》等传统文化元素鲜明的绘本,以及《中国传统节日故事》《中国神话故事》《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等系列绘本,既让孩子们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让孩子们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从而激发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提升教师素养,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专业能力是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提升教师素养,除了鼓励教师自主学习,还应借助线上、线下等教育资源对教师进行专业学习培训[5],如参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放式学习、学术会暨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与提升线上学术论坛、绘本游戏拓展、绘本研究路径与主题活动设计、北师大绘本阅读解析线上培训、基于动机理论的幼儿园阅读习惯养成策略培训等,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自2019年开始,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借助北师大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平台,开展了小木铎“童心悦读”项目绘本活动,通过专家引领、点拨和指导,加深幼儿教师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丰富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在这样的专业引领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绘本进入了教师的视野和孩子们的阅读书目。

3.开展实践活动,凸显幼儿主体地位。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该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充分体现知行合一。在具体的教育实践环节,针对大班幼儿推出“宝贝之声”栏目,每周至少有4名幼儿在该栏目中讲述绘本故事,故事内容主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孩子们在阅读绘本和观察画面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理解讲述故事内容。

同时,以中国民俗、节日庆典、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等为素材,开展“聚焦传统,缤纷童画”自制绘本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在教师和家长的支持下,许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制绘本诞生,如《中国筷子》《过大年》《听爷爷讲四合院里的童年》《给孩子的京剧》《兰州的桥》《一碗面》等。一本本制作精美、构思独特的绘本,从内容呈现、色彩搭配、图文排版等,都体现出幼儿、家長及老师们的用心和智慧。这样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使孩子们对自制绘本有了全新认识。

4.形成合力,实现共育。幼儿教育中,需要注重引导家长参与孩子教育,引导家长注重言传身教,营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庭氛围。对此,幼儿园推出“爱的小喇叭”栏目,主要通过家长们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引导孩子们感受中华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此外,在重阳节,除了邀请幼儿的爷爷奶奶参加园内的重阳节主题活动,还开展“童心敬老,爱在重阳”活动,引导孩子们制作贺卡,为老人们送祝福,从小养成尊老敬老的优秀品质。

5.利用中国传统节日,让幼儿体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有许多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其中所体现的思想、文化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活的结合点。笔者所在的幼儿园从2020年起,将二十四节气、重大节日文化融入课程教学中。例如组织教师挖掘二十四节气、重大节日饮食、绘画、民间习俗、传统美德等内容,并融入学前教育“五大领域”目标中。在节气、节日到来之前,依据孩子们的兴趣点和节气、节日的重要特征开展活动,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如“童心暖中秋”“粽叶飘香”“浸润童心,别样清明”等一系列活动,设置多样化主题元素,教师带领孩子们了解节日的由来、节日习俗及节日相关小故事,表演节目,制作相关手工作品,向同伴送上节日祝福等,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一系列活动,不仅促使幼儿了解了不同节日的特点和意义,体会到了劳动人民春耕、夏耘、秋收、冬储的喜悦与辛劳,理解节气、节日背后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引导幼儿更深刻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丰富文化素养,使幼儿实现了在“玩中学”“乐中悟”。

6.利用本土、民间文化资源,创新传统文化育人载体。手工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能使幼儿在愉快地创作、动手过程中学到相关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本地的香包绣制、剪纸、环县皮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域特色和悠久的历史,蕴藏着许多传统文化元素。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笔者以手工教学为结合点,将传统特色手工与幼儿教育相结合,创新活动形式。比如以皮影为主题,针对小班幼儿,讲授关于皮影制作的故事,引导幼儿简单表达自己的想法;针对中班幼儿,举行与皮影相关的讲故事比赛;针对大班幼儿,讲授相关文化和制作方法。这样,孩子们由浅入深地了解皮影名称、由来、历史、特点、文化及所代表的审美意义等。可以说,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具有乡土特色的元素内容[7],能有效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还能让孩子们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综上所述,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幼儿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通过精选课程教材、培训教师队伍、汇聚各方教育资源和力量、开展多彩活动等方式,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幼儿心中扎根,进一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幼儿今后成长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阿曼古丽·阿布都热合曼.探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的方法[J].世纪之星:小学版,2022(14):172-174.

[2]曹红梅.幼儿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爱情婚姻家庭,2020(07):05-06.

[3]林慧.学前教育应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论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J].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1(12):01.

[4]田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标准化教学的渗透措施[J].中国标准化,2021(18):212-214.

[5]薛凤.探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7):194.

[6]史佩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渗透[J].吉林教育,2020(16):95-96.

[7]陈玉莹,张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对策与建议[J].才智,2019(30):183.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国传统文化绘本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0004)

编辑:彭雪亮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