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三点探讨

2023-09-09吴国林黎杰松

理论探索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数字经济共同富裕

吴国林 黎杰松

〔摘要〕数字技术革新让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进入数字时代,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驱动。数字经济主要通过三个维度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数字经济的普惠效应赋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数字经济的溢出效应赋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数字经济的绿色效应赋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但在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也可能面临数字垄断阻碍共享发展、数字鸿沟扩大城乡差距、数字幻觉诱发绿色盲区等现实挑战。对此,应坚持以共享发展、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等新发展理念为导向,营造自由稳定的经济环境,创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构建良性的数字生态系统,以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式现代化。

〔关键词〕数字经济,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数字垄断,绿色盲区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23)04-0020-09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革新,人类逐步从工业文明进入数字文明,数字经济是数字文明的重要结晶。在数字时代,数字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彰显,数字经济已经逐步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驱动力。数字经济以数据为核心因素,升级经济发展模式,提高经济增长率和变革社会结构,通过共享效应、普惠效应和溢出效应等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多维度的现代化,数字经济可以从不同层面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数字经济与推进中国现代化存在较强的内在逻辑。数字经济在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同时,也存在数字垄断、数字鸿沟和数字幻觉等潜在风险。这需要以辩证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并从中探索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求。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对完成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应然性依据

数字经济和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引擎和目标函数,两者之间存在较强的内在关联。中国式现代化是拥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存在较大差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普惠效应、溢出效应、绿色效应等多维度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一)数字经济的普惠效应赋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包括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和分配的更加公平,其中涉及把“蛋糕做大”和把“蛋糕分好”的问题。数字经济具有较强的普惠效应,能够让人民在数字经济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包括实现更全面的社会公平正义、创造财富和防止两极分化。

其一,数字经济助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数字技术、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平台的联合作用下,全体人民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机会和福利等。数字经济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非排他性,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征,能够满足人民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求。数字经济让人们拥有更公平的机会参与生产和消费活动,如数字平台不仅可以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还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平台经济活动,分享其带来的众多福利,这与传统经济相比更显公平。数字经济进入的门槛较低,依托中国强大的网络基础设施,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都可以参与数字经济的发展和分享数字经济带来的福利。数据要素价值化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特征,数据要素参与分配则是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2〕。在数字经济时代,每个人都与数据息息相关,都是数据的共创共享者,人们可从中享受更多的福利和获得更高的收入。数字经济强大的“共建共享性”与中国式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相互契合。

其二,数字经济支持新业态,带动扩大就业。在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大背景下,数字技术在不知不觉之中改变着人们的劳动模式。数字经济打破传统的劳动模式,劳动者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进行较为自由的劳动。在数字时代,数字经济所占的比例逐步增高,驱动作用不断彰显,已经成为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数字经济可以依托平台经济等新经济模式,为人们带来更灵活的创业和就业机会。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进入传统产业,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会被转移到数字经济形成的新业态之中,数字经济已成为保证就业、增长财富的关键力量。

其三,数字经济助力共同富裕,有效防止两极分化。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资本逻辑,超越了两极分化〔3〕。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的难题,而数字经济可以发挥数字技术跨越时空的优势,高效衔接城乡资源,有效破解此难题。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将乡村拉进全球网络空间,让其获得较为平等的发展机遇,这对消除城乡差距意义重大。特别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来,数字技术赋予乡村产业数字化特征,让乡村产业获得更多的价值。乡村富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深受城市消费者的偏爱,数字化让这些服务和产品能够以更加低廉的价格出现在城市消费者面前,这能够有效地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生产者与消费者都能享受数字经济带来的红利。在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所获得的红利较为明显。在数字经济的发展大趋势下,城乡和区域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正在不断实现。

(二)数字经济的溢出效应赋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1〕。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西方现代化模式是以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为基础,以追求最大剩余价值为出发点,主要目标是为了实现物质财富的积累。在西方国家,资本逻辑控制社会生产,片面追求物质,物质主义膨胀而精神文明萎缩成为其发展的难题。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注重通过“双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数字经济是数字文明的重要代表,因为其虚实结合的特征更能推动“双文明”的协调发展,进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其一,数字经济有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文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结合中国国情进行的伟大创举,其中关键是发展生产力,丰富物质文明。数字经济的运行是以大数据为基础,数据成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开始进入生产过程〔4〕。数据演变为生产要素,能提升生产系统,在无形中提升人类的物质文明。数字经济能够提升社会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数字经济主要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方面,它们可以改变社会生产的数量和质量。一方面,数字化产业能够提高产品的数量。数字化企业较之传统企业更具扩大规模的欲望,能够为物质文明提供更多的产品。数字化企业与传统企业有较大的区别,数字化企业呈现出较高的固定成本和较低的可变成本相结合的新特点。数字化企业的核心可变成本主要是数据,相对于传统产业而言,数据可变成本较低,甚至趋向于零。按照经济学理论,只有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才会出现增加,然而数字化企业的边际成本趋向于零,平均总成本提升相对缓慢,其相对地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数字化企业为了均摊较高的固定成本,扩大产量的欲望较为强烈。因此,数字化企业的数字特征会刺激企业,让其不断产出产品和提供服务以丰富社会供给。另一方面,产业数字化能够提升社会生产的质量。数字技术可以赋能传统产业,为传统产业带来巨大的变革,提升传统产业的质量。数字因子进入原有的生产系统,改变原有生产系统的构造,让生产系统更加准确、可控、全面,从而实现提升原有产品的质量。数字经济可以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提升,推动物质生产的数量和质量变革。

其二,数字经济有利于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文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要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精神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性力量,数字经济比工业经济更能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数字经济的数字特征能够较好地契合精神文明发展的要求,一方面,数字技术能够促使精神文明的繁荣,可以对文化产业的生产、宣传和普及等多方面进行升级。数字技术可以升级文化产业的生产方式,较多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相融合,让文化产业迸发出巨大潜力。数字技术让文化获得更多的生产和传播方式,不断地满足了人们对文化高质量发展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数字经济改变文化产业的产销关系,有利于精神文明的繁荣。随着数字技术的介入,让文化产业发生巨大的变革,生产和消费两者关系更加密切。数字经济的共生效应使客户变得更加有购买力和话语权,进而推动供求双边市场替代企业单边主义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5〕。数字经济能够让更多普通民众参与文化产品的生产,民众不仅成为文化的生产者,也成为文化的消费者,两者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数字经济的进入门槛较低,能够充分发挥消费者的积极性,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数字经济可以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数字经济可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分析和挖掘人们的物质和文化需求,通过大数据算法进行个性化推介和精准消费。数字经济的长尾效应可以让更多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获得满足,消费者们的差异化、多样化、优质化需求也被开发,这些都有利于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精准化和个性化,从而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三)数字经济的绿色效应赋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西方的现代化模式蕴含着掠夺自然资源元素,特别是随着近代科技的介入,西方的现代化对自然的破坏是空前的。中国式现代化则走出一条更加适合中国国情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数字经济通过要素融合、精准化生产和数字技术创新三个维度赋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其一,融合数字要素,促进生产系统绿色化升级。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数字因素融入原有的生产系统,与原有要素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引起原生产系统的变革与提升,大幅度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加大资源的回收利用,助推绿色发展。产业数字化可以通过数据要素,提升原有系统各因素的利用效率,其中包括对原材料的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降低。数据因素融入生产系统,可以贯通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突破企业内外部信息壁垒,让生产要素投入减少,从而获得更高生产率。数字技术提升企业生产的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绿色可再生能源也在数字经济的助推下,不断地被挖掘和利用。数据要素正在不断提升人们的生产系统,让生态友好的生产模式成为可能。

其二,数字经济让精准化生产成为可能。在传统经济发展中,供需矛盾一直是难以协调的问题,而由供需矛盾引发的资源浪费是制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的瓶颈之一在数字时代,消费者可以更方便和高效地获得产品信息,再根据自己的偏爱选择产品。同时,企业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消费者的网络数据获得消费者的需求,然后以此进行精准化生产。消费者的需求成为生产系统的核心因素,消费者的地位不断上升,数字技术让消费者在产销系统的地位更加凸显。产业数字化不仅可以减少无效生产,避免资源浪费,还可以倒逼生产者重视保护生态环境。随着消费者对生态环境的质量和对绿色产品的需求量不断提升,绿色生产也将成为企业的追求。在逐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消费者对于绿色天然无污染的产品需求会不断增长,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包括对绿色无污染产品的向往,绿色消费将会倒逼生产者作出改变,以适应时代发展。数字经济赋能现代化农业,生产者可以运用数字技术对农产品生产进行全过程管控,包括利用传感器、温度计、湿度计等设备进行实时动态监控,这能更准确地掌握农作物的生产情况,再以此减少或不使用无机化肥,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低污染或无污染。生产系统基本每个环节都可以实现数字化和可量化,数字信息的动态性和精准化可让生产系统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不断降低。

其三,数字技术创新赋能绿色发展。技术创新是化解生产增量与生态资源有限两者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更加丰富的物质生产,但也需要更加美好的生态文明,技术创新为两个看似矛盾的需要提供一个解法。数字技术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个关键要素,数字技术创新能够赋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数字技术创新拥有明显的溢出效應,数字技术的进步能够驱动其他技术创新,并且进一步降低其他技术的创新成本。数字技术蕴含绿色因素,这些绿色因素能够激发其他技术在创新过程中重视环境保护。例如,大数据将顾客的绿色需求传递给生产者,进而倒逼生产者重视节能环保和不断加强生产技术的创新。生产技术创新又以数字技术为基础,获取技术创新数据,降低创新成本。数字技术赋能生态文明建设,将对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数字技术创新赋能生产系统,实现更高的生产率、更大范围的节约和更高层次的节能减排。

二、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挑战

信息技术革命让人类从工业文明进入数字文明,数字经济作为数字文明时代经济发展的新形态,不断地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依托数字经济,国家创造出更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不断地变革社会结构,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运用辩证思维看待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数字经济除了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之外,在经济理性和工具理性支配下,也会潜藏过度开发、数字垄断、数字鸿沟、绿色盲区等现实挑战,这些具有中国国情的现实挑战需要深入分析,方能让数字经济真正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一)数字垄断:共享发展实现的潜在梗阻

数字经济创造出的数字服务和数字产品既具有共享性也隐含着强大的排他性,排他性可能带来数字垄断。数字垄断是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可能面临的一个重大风险挑战。列宁指出:“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说就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6〕58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鲜明的制度优势,能结合政府“有形的手”促进社会经济有序发展,但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经济体制中,数字垄断还是有可能以各种较为隐蔽的新形式出现。

其一,数字垄断容易造成“数字霸权”。数字经济是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它不仅能够突破旧经济形式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也可以给予市场主体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一些掌握关键数据、数字技术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企业会利用其数字产品和数字服务的排他性,逐渐获得优势地位,从而实现更高的利润和投资回报率,最终成为隐蔽性强的新型垄断企业。这些占据优势地位的企业在数字金融工具的叠加影响下,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开始向其他行业扩张,最终形成逾越到其他社会经济领域具有垄断性质的超大型企业。垄断数字企业可以依托数字技术垄断产业链的上游端和下游端,通过挤压其他中小市场主体和消费者获得高额利润。同时,消费者容易被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等数字技术宰制,在无形中演变为免费的劳动者——“数字劳工”,这些都让数字企业获得“数字霸权”。数字平台凭借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先进的技术能够大幅度地降低中小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从而形成“门槛效应”。平台企业为了实现网络规模效应和“赢家通吃”,需要同时吸引更多的消费用户和商家。从资本逻辑看,资本的本质是要追逐更多的剩余价值。在进入市场的成长期,部分平台企业在追求更多利润的内在动力与其他平台资本的外在压力下,会运用自身强大的资本优势,通过“高额补贴”、价格低廉、“新用户免单”等非公平竞争手段抢占市场份额。当这部分平台企业获得较高市场份额成为头部企业后,它们便开始最大程度地掠夺剩余价值。在平台数字资本框架下,平台企业可以运用数字设施等垄断优势将依赖平台生存的平台商家纳入控制范围。同时,平台企业可以运用大数据、算法等技术优势支配平台后端的消费者。在资本逐利天性驱使下,平台数字资本会不断压缩平台商家的利润空间,提高平台的商品价格,迫使消费者接受更高的价格。这些垄断后的改变会导致平台商家和消费者的利益被严重挤压,而商家又把压力往前传导,生产者的成本也被迫提高,最终导致生产者、平台商家和消费者等多方利益遭受损失。数字经济尽管创造出更多的利润空间,但若是不能妥善化解数字垄断造成的“数字霸权”问题,数字经济创造的大部分利润就会被数字资本所攫取,数量众多的消费者和商家并不能获得相应的红利,这让数字经济失去了共享的意义。

其二,数字垄断容易引发收入分配的皮凯蒂效应。数字平台的劳动者也值得关注,特别是数字平台中较多劳动者关系已经发生变化,從传统的劳资关系演变为众包、分包和产销型劳动者等“非劳动关系”,参与平台运转的众多商家、劳动者与平台间存在的关系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劳资关系。此外,劳动者大多以原子化的形态散落在各种劳动过程和生产组织边缘,这不利于他们积累出特定的专业技能〔7〕。由于平台经济中的非正式雇佣关系为多数,这让资本所有者与众多劳动者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可能形成皮凯蒂分配效应。平台经济利用自身的数据垄断优势,聚集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强大的规模效应,但在剩余价值规律和资本逐利的属性影响下,平均利润可能会下降,然而整体的利润总额会提高,平台获利丰厚与普通参与者收入较低并存。在这种新型劳资关系下,财富分配存在较大的不合理性。资本所有者将获得巨额财富,快速缔造财富神话,但作为人数较多的平台劳动者,却因非传统关系收入不稳定,并且没有被纳入社保体系,这些可能造成巨大隐患。平台经济若是治理不好,将可能带来收入结构的改变,最终可能造成收入差距被扩大和社会良性发展受到破坏的恶果,这与中国式现代化是追求公平的发展机会和共同富裕的要求相违背。

(二)数字鸿沟:城乡差距扩大的可能诱因

“数字鸿沟”可能造成城乡差距的“马太效应”。从城乡差距形成的角度来看,城乡之间的差异是社会历史条件和自然条件所共同作用形成的,而且需要经历较为漫长的时间。每个地区的“生产力、资金和环境”等诸多要素是缓慢形成的,正是这种缓慢的动态连续性影响了城乡之间的差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发展的不平衡。高质量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而其前提是缩小城乡差距,途径是共享发展,全体人民获得同等高水平的发展机会。数字经济以数据为核心,不仅可以优化现有的经济模式,还可以开创新的经济组织形式,降低经济门槛和发挥数字经济的外部效益,让更多的人享受数字红利,从而实现共享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数字经济对不同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区域可能存在巨大的“数字鸿沟”,而“数字鸿沟”易引发马太效应,加剧贫富差距。数据鸿沟具有多维性,包含了信息可接入性的“一级数字鸿沟”和信息利用能力、信息欣赏能力的“二级数字鸿沟”〔8〕。目前,在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级数字鸿沟”和“二级数字鸿沟” 相互叠加的风险隐患。

其一,城乡之间数字基础设施存在较大差异,可能导致“一级数字鸿沟”。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赖以生存的基石,它的建设和利用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依托〔9〕。数字基础设施差异可能成为制约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在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和乡村融合数字经济促进地方发展的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城市因其数字基础设施的优势更容易享受数字经济带来的第一波红利。虽然我国进入了数字经济时期,但新基建存在潜在需求旺盛而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且城乡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10〕。目前,乡村的5G互联网、物联网服务平台等数字基础设施落后于城市,这可能成为制约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数字经济确实可以赋能乡村经济发展,但与城市相比,乡村因数字基础设施的制约,所获得的红利更少,从而导致与城市差距的扩大。因此,数字基础设施的差距弥合缓慢,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可能出现“一级数字鸿沟”和城乡差距被进一步扩大的风险。

其二,城乡微观主体的数字信息鉴别转换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可能造成“二级数字鸿沟”。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乡村的数字基础设施逐步得到完善,城乡数字基础设施差距正在逐步弥合,“一级数字鸿沟”日益式微。但数字经济是知识密集型经济,是以信息与通信技术为主要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参与者一般需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鉴别与利用能力。因此,具备较高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微观群体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数字红利,而较低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微观群体可能被排除在这场变革之外。乡村居民的教育水平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发展数字经济需要较高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鉴别与利用能力,这些能力与受教育水平息息相关,这让乡村微观主体对数字经济的认知和利用水平落后于城市。相关研究表明,互联网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但信息化的收入回报率对城乡个体存在较大差异。当数字经济时代来临,乡村居民对数字信息的鉴别和利用能力方面弱于城市,最终导致乡村利用数字技术加速发展当地经济的溢出效应低于城市。

其三,城乡产业性质差异导致数字化后“数字红利”产生差异。数字经济是技术不断创新的结果,城市拥有人才、资金、机构等资源进行大量的科研创新活动,能够不断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城市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数字化改造,并获得更高的效率和回报率。数字经济的技术特征较为适合工业的数字化提升,在资本的推动下,两者的融合是互相需要,从而实现融合高效率和高回报率。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会促使第三产业不断升级,同时资本也在助推第三产业的数字化融合。与之相反,乡村的产业机构主要以农业为主,数字化改造动力主要来自消费市场,它还需要物流、数字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等资源的配合,与城市相比,缺乏强大资本的介入推动,农村远落后于城市。因此,在数字化改造的进程中,城乡差距可能会不断拉大。

(三)数字幻觉:绿色发展盲区的存在威胁

自然是人类永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人类通过劳动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力不断增强。在技术落后的封建社会,人类对自然只是进行简单开采,而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资本主义国家对自然的破坏扩展到全球,污染从表面进入深层次,甚至出现一些仅靠自然自身无法修复的严重破坏。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变革劳动工具、转变劳动模式等影响人与自然的关系,通常人们能看到数字经济的精准生产、空间革命等良性作用,但也容易产生精准节约、数字技术节能等数字幻觉。数字经济在给人类发展带来绿色发展同时,数字幻觉也容易引发绿色盲区,其中隐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数字经济的精准化可能诱发过度开发。每一项技术的出现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类的生产力。数字技术加大了人类开发自然的深度和广度,人类对自然开发更加精准和全面。在自然资源总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影响将是巨大的。一方面,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是空前的。特别是在数字技术的辅助下,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能力不断攀升,但是类似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存量却是有限的。从消耗的层面看,人类开发能力的提升会让这些不可再生能源消耗速度不断加速,不可再生资源可能面临快速枯竭的风险。另一方面,关于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数字经济对原有生产系统进行改造,人类的生产能力可以实现几何倍数的提升,相应的可再生资源消耗也是几何倍数的增长。然而原有的可再生资源的自我恢复功能难以达到相应的速度,从而导致自然资源伤害的不可逆性。因此,数字经济可能让人类生产系统对资源消耗速度大于自然自我恢复速度,最终对自然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其二,数字经济的运转存在“绿色盲区”隐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经济的运转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而且还会产生电子垃圾和碳排放等问题,这些都可能造成“绿色盲区”。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数字生态系统所需要消耗能量和带来的污染也是几何倍数增加。为了维护不断增长的数字经济,人类需要更多的数据中心,而这些数据中心仅能源消耗就令人触目惊心。2019年4月,世界各地的数据中心用电量占世界用电总量的2%以上,产生的碳排放量与全球航空业相同。因此,数字经济背后生态系统运作存在不容忽视的绿色盲区。

其三,数字经济可能造成资源消耗的连锁效应。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会通过赋能技术创新驱动居民生活方式线上化转型,进而降低环境污染物排放〔11〕。随着平台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现实消费转为网络消费,虽然这可以减少人们物理空间转移的能源消耗,但其中隐藏了资源消耗的连锁效应。一方面,数字经济可能造成新增资源的消耗。人们为了实现网络消费,还需有其他资源的消耗。例如,平台购物会产生大量的快递包装,快递包装的生产和消解都需要大量的资源。快递包装对不可再生和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是巨大的,这些消耗最终还是需要由自然界承担。数字经济背后其他的资源消耗也是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可能造成过度消费的隐患。过度消费是将大规模的消费和高水平的生活视作经济体制的主要目的,视作社会发展的基本手段和个人生活的本质追求〔12〕。数字经济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便利的网络消费让人们逐步产生依赖,网络消费的便利性、平台商家消费广告的诱惑和歪曲的消费心理等都可能成为过度消费的诱因。这些基于消费欲望的过度消费带来的浪费难以估量,过度的消费会引发过度的生产,进而引发对大自然的过度消耗。此外,与过度消费相关的另一种消费是绿色消费,绿色消费同样存在巨大的绿色盲区。随着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基本满足,维护社会形象也成为一种新的需求。绿色消费可以维护人们的社会形象,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当个人消费与绿色消费同时出现时,容易诱发过度消费。人们较为关注绿色消费的正面效应,而较少关注绿色消费的负面效应。绿色消费陷阱已经通过网络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行为同样对环境和资源带来巨大的消耗和伤害。

三、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理路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要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基于中国国情、中国现实的重大理论创新,体现了我国现代化发展方向,是对全球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要求,也才能更加坚决地防范照搬照抄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思维方式。”〔13〕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需要结合中国国情和中国现实,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多维度现代化。在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潜藏着绿色盲区、拉大城乡差距等隐患,因此,为了克服数字经济工具理性的不足,真正消除隐患,需要结合中国国情和中国现实,从共享发展、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等多角度探索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理路。

(一)以共享发展为契机,营造自由稳定的经济环境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兼顾公平与效率。数字经济具有促进共享发展的显著效应,也隐藏数字垄断等巨大风险。为此,需要通过构建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数字经济生态系统,消除数字垄断的负面影响,实现数字经济的共享發展,助力共同富裕。

其一,强化对数字经济企业的运营指导与监督管理,明确社会责任,避免造成新垄断。如果对数字经济的发展监管不到位,自由竞争的市场就容易出现垄断,且随着寡头垄断企业出现,数字经济的创新与共享效应就可能被抑制。为此,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鼓励高效的市场行为,但对于数字资本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需要发挥“有为政府”作用,加强对数字资本垄断行为的有效监管和规制。一方面,加强对数字资本的运行规律及其可能出现垄断行为的认识。数字经济带来的垄断行为较为隐蔽,人们的相关认识还有待提高。例如,平台经济的非传统劳动关系、垄断数字平台让商家“二选一”和被动接受平台利益分配机制等问题。另一方面,完善相关数字经济的反垄断法律法规,为数字资本设置“红绿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数字经济可能不断出现新形式,数字垄断的隐患也可能随之而来。因此,需要与时俱进,完善数字经济相关法律,打击各类数字资本的无序行为,维护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秩序,让数字经济助推共享发展。

其二,进一步落实数据确权,促进数字经济共享发展。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新石油”,不仅能够驱动社会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和创造新财富,而且已经成为与资本、劳动等核心生产要素类似的新型生产要素。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深入发展的核心引擎,也是解决数字垄断的关键。数字平台企业能够运用数字技术和算法,收集和整理海量用户数据,通过无偿占有这些数据,并将数据进一步开发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进而可以控制和垄断市场。因此,从数据确权的角度,需要不断完善数据确权制度,加快培养要素市场,让无偿占有的数据产生的权利合理回归平台商家和消费者,有利于化解平台垄断风险。此外,数据确权制度在限制平台企业垄断数据资源同时,也应保证其收益,从而激励其分享数据,提高数据供给水平〔14〕。最后,要科学理性地看待数字资本。数字资本有天然的趋利性,但其能够聚集各种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带来更多的行业变革和就业机会。数字资本也潜藏着较大的负面效应,能够运用数字技术优势控制生产链的前端和后端。因此,需要为数字资本设置“红绿灯”,逐步实现按照数字资本参与度和资本贡献率来确定资本对劳动成果的分配,在保证其促进数字经济积极性的同时,能够服从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理念,多方共同营造和谐、稳定、可持续的数字经济生态。

(二)以协调发展为目标,创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协调发展是以系统观念为基础,维护社会整体利益,解决发展不平衡的战略决策。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应以内生动力为驱动,围绕中国发展的难点问题进行精准发力,破解发展落后和发展不均的难题。中国式现代化是全方位的现代化,人口基数大的乡村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对象。数字经济可以通过重塑生产要素、重构信息传播方式和变革经济运行模式等方式产生强大的经济普惠效应,实现协调发展和弥合城乡发展差距。

其一,提高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相应匹配度,避免“一级数字鸿沟”。乡村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水平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客观上使得乡村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获得较少的红利。为此,国家可以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增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更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国家可以有规划地不断投入资金,强化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可以运用政策的“吸虹效应”,吸纳大量社会投资,以进一步增加投资资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与城市的边界将会越来越模糊,而且城市越来越需要乡村的支持,因此,也可以考虑城市与乡村的数字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以此带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把握好“逐步推进”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避免出现过度超前的浪费。基础设施建设和使用需求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因此部分欠发达地区容易出现超前投资、产能闲置问题〔15〕。每个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数字基础设施的水平应与发展水平相适应,过度超前的数字基础设施也是一种浪费。

其二,提高城乡微观主体数字信息的鉴别转换能力,减少“二级数字鸿沟”。数字经济是知识密集型经济,需要较强的数字信息鉴别与转换综合能力。一方面,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国家大力实施提升乡村教育水平工程,让更多的农村居民能够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从而改变乡村数字综合素质较低的情况。另一方面,从短期发展的角度,乡村需要引进人才和推行数字经济专业化管理才能更好破解此难题。随着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乡村将充满机遇与挑战,需要吸纳更多的人才与资金。在不断注入的人才、资金、机遇等外在因素的刺激下,乡村居民的数字信息鉴别与转换综合能力主动或是被动提升,从而适应数字经济发展。例如,为了适应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在消费者倒逼、农户需求、政府助推、企业引导等多方因素“撮合”下,大量高效的数字信息技术培训班应运而生,乡村居民的数字信息鉴别与转换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其三,因地制宜,发挥乡村特色数字化,走出独有的现代化道路。每个地区的发展模式除了共性外,还可以结合自身特色走出一条不一样的现代化道路。在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与城市的推进模式不可能完全一致,城市现代化模式不一定适合乡村。乡村应该在数字化进程中,聚焦自身特色资源,创建“数字经济+特色农业”的发展模式,此模式可能比大规模工业更适合乡村。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迫切,乡村具有特色的产业和服务可以逐步发展为高端消费品,这些因素会让乡村各产业充满活力。虽然以农业为主的乡村产业数字化进程比城市稍慢,但其在巨大市场需求刺激下,也会不断地接近城市数字化发展水平,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三)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构建良性的数字生态系统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与西方掠夺和破坏式的现代化模式完全不同。数字经济所带来的绿色盲区隐患可能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所以需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构建良性的数字生态系统,促进中国式现代化。

其一,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提升数字经济的自然和谐共生适应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也要满足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美好生活的需求。数字经济在物质生产和绿色发展两方面都有巨大潜力,人们可以充分挖掘数字技术的潜力,在物质生产的过程增添更多的绿色因素。为了解决数字经济可能引发的过度开发问题,需要树立生产全过程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绿色现代化工业生产体系。过度开发的一个原因是生产者缺少绿色发展理念,因此,应该加大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宣传,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扩大绿色美好生活的需求,倒逼企业生产者充分挖掘数字经济中的绿色因素,进而避免绿色盲区。此外,数字经济带来的过度开发隐患,可以通过数字技术的提升得以缓解,数字技术可以帮助人类收集和反馈自然被开发程度信息,并对资源的开发设置限制界限。一方面,对煤、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进行合理安排,及时了解存量和设置阶段性的开发限度,为此数字技术可以利用自身优势,给人类开发设置一个安全阀。另一方面,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数字经济可以对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数字经济数字化改造,企业、社会、政府等都能了解到企业生产消耗的数据信息,同时有关监管部门也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对企业生产进行监控,让生产过程更加透明和可控,从而避免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如此,数字经济可以让企业更加容易实现自律和他律,從而避免过度生产。

其二,持续技术革新,消除数字生态系统建设和运转的“绿色盲区”隐患。可以不断更新数字技术,淘汰落后数字设备。社会需求是促进技术创新的最大推动力,当社会开始关注数字企业所产生的数字污染和绿色发展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之时,政府也会要求企业不断更新数字设备,不断开发量子通讯、量子计算机、计算机芯片和新能源等技术,通过节能环保的新技术促进数字企业的升级,以解决数字生态系统自身的绿色盲区。此外,政府可以要求数字企业主动作为,增加企业使用能源的透明度,逐步减少能源的消耗。

其三,以绿色革命减少数字经济隐藏的资源消耗连锁效应。数字经济引发的资源消耗连锁效应值得关注。平台经济带来的快递行业对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資源消耗都是巨大的。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对快递包装行业进行“绿色革命”。一方面,快递包装可以顺应环境保护的呼声,进行减量化变革。快递包装行业的“瘦身化”,可以通过减少过度包装、生产标准化和可回收化改进等途径实现。数字经济有助于快递包装行业的进一步优化,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掌握较为合理的包装程度,在顾客要求和生产设计之间达到平衡。此外,数字经济有利于包装绿色标准化生产、绿色包装的回收和循环利用的实现。标准化的快递包装设计结合数字化的信息共享可以增加快递的可回收率,结合回收优惠或是补贴等途径激励民众参与,从而促进快递包装行业“瘦身化”的落地。另一方面,针对数字经济诱发的网络过度消费,可以提高人民对消费的理性认识。在达到基本的物质消费后,可以鼓励人们更多注重精神建设。精神消费可以改变将美好生活建立在“物欲”追求上的生活方式,更加注重人的精神需求,改变幸福观,从人的内因避免人与自然的对立。资本是造成网络过度消费的“元凶”,其本性是扩大生产和消费从而实现资本增值,造成过度消费,因此,需要数字经济在利用资本与限制资本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为资本设置“红绿灯”,避免资本的负面影响,减少过度消费,让资本对自然的损害降低到最低点。此外,为了规避因绿色消费陷阱而引起的过度消费难题,人们可以偏向利己型诉求的选择保持消费理性。消费理性是跨越绿色消费陷阱的关键,只有克服数字经济的资源消耗连锁效应,才能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2〕蒋永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现实路径〔J〕.国家治理,2020(31):43-45.

〔3〕王灵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J〕.中国社会科学,2022(03):77-96+205-206.

〔4〕沈文玮,李 昱.中国式现代化、数字经济和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J〕.经济纵横,2022(11):1-7.

〔5〕师 博,胡西娟.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数字经济推进共同富裕的机制与路径〔J〕.改革,2022(08):76-86.

〔6〕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许弘智,王天夫.劳动的零工化:数字时代的劳动形态变迁及其形成机制探究〔J〕.经济学家,2022(12):25-34.

〔8〕谭燕芝,李云仲,胡万俊.数字鸿沟还是信息红利:信息化对城乡收入回报率的差异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7(10):88-95.

〔9〕钞小静.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促进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0(02):15-19.

〔10〕任保平,何厚聪.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路径选择与政策取向〔J〕.财经科学,2022(04):61-75.

〔11〕李广昊,周小亮.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能否改善中国的环境污染——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J〕.宏观经济研究,2021(07):146-160.

〔12〕李菊霞.反思我们身边的过度消费——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视角〔J〕.理论视野,2012(01):33-35.

〔13〕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J〕.求是,2023(02):4-9.

〔14〕王  申,许  恒.构建数据基础制度进程中的数据确权问题研究〔J〕.理论探索,2023(02):120-128.

〔15〕韩 晶,陈 曦,冯晓虎.数字经济赋能绿色发展的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J〕.改革,2022(09):11-23.

责任编辑 于晓媛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数字经济共同富裕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