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亮创意,提高阅读水平

2023-09-09戴姗姗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导图课文

戴姗姗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氛围较为沉闷,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維。教师应该及时更新阅读教学理念,创新阅读教学方法,运用“创意阅读”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高度专注的情况下进行阅读学习,让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获得更好的提升。教师应将课文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并从学生的兴趣、身心特点出发,开展趣味阅读活动,以便更好地活跃课堂氛围,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影响着他们阅读能力的培养效果,首先,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调动,让兴趣带动学习,使学生能够在自主阅读中不断积累,逐渐养成科学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体验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事物、景物入手,结合课程内容创设生活化情境,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

其次,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作为辅助,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并掌握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为文章内涵,使学生逐步爱上阅读,在课堂学习中及日常生活中都能够自主阅读。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草原》一课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现实,创设生活化情境,为学生展示草原景色的图片,播放草原上万马奔腾的视频,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草原壮丽、辽阔的风景,对课文内容充满好奇,将学生快速带入课文情境中。教师也可以播放相关的草原舞蹈视频,营造活跃的阅读氛围,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还可以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阅读氛围中画一画、圈一圈课文中描述草原风景、人民热情好客的句子,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句子进行具体分析,掌握句子结构及文章写作手法。这样的方式能够为阅读课堂增“趣”,以趣味促进学生的阅读学习和深入探究。

二、利用情景化阅读,深入感知课文情感

小学生比较喜欢有趣、生动的事物,在学习中也更愿意接受趣味化、生动化的教学活动,在有趣的活动下,学生能够读得更开心、更轻松,也愿意更深入地探究课文背后蕴含的道理和情感。因此,教师要有效地创新阅读教学方法,使阅读更具“创意”,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趣味化阅读活动的开展能促使学生更有效地阅读,揣摩人物形象、感知课文情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知。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梅花魂》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情景化阅读教学的方式,组织学生扮演课文中的“我”“外祖父”“母亲”这三个角色,并将课文中“母亲”与“我”的对话,“我”与“外祖父”的对话等场景形象地呈现出来,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更好地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开展情景化阅读教学活动能够带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学习感受及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章情感,从而使阅读课堂“活”起来,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三、设置合作型任务,营造活跃的阅读氛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知欲望。为了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教师应在课堂上营造活跃、轻松、和谐的阅读氛围,从而有效推动阅读教学的开展。小组互动法是学生之间开展有效交流、沟通的方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创意阅读的合作型任务,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在互动中交流,有效增进学生间的互动,提升他们的阅读学习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养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进而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可以布置如下合作型任务:“草船借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诸葛亮能够借箭成功呢?”以任务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深入掌握课文中的内容,增加课堂的有效互动,进而提升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师还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结合课文内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并开展知识问答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回答,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为每个小组评分,最后统计每个小组的得分情况,选出优秀的问答小组以及问答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的环节设计能够更好地激励学生的斗志,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应用思维导图,掌握课文内容

思维导图是一种以树状图的形式呈现信息的思维工具,注重信息的关联和整合,通过分支、节点的连接,将知识点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使学习更加有条理、更高效。教师可将课文的重点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课文的结构和主旨。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思维导图的构建中,让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索,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一篇文章时,学生常常会面临信息量过大、杂乱无章的困扰。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各个知识点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清晰的信息框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在逻辑,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全面认识、了解课文内容。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在这篇课文中,一共描述了几件事?”引导学生发现“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然后,教师引领学生一起梳理这三个故事涉及的人物,并梳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使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清晰地掌握课文内容,促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阅读体系。而后,教师可以在思维导图的框架下引导学生分析蔺相如、廉颇这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使学生的阅读更通畅、对课文的掌握更全面。在思维导图绘制完毕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课文内容,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的点评,以促进学生阅读水平、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效利用创意阅读带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情景化阅读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深入感知;设置合作型阅读任务,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应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深入、全面了解课文内容。总之,教师要应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水平,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导图课文
烃思维导图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