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读绘本 实现阅读能力大提升

2023-09-09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故事情节脑袋木头

从学生踏入小学大门的那一刻起,语文就已经成为他们学习中的重要学科之一,而阅读能力在语文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能力即读懂、读通一篇文章的能力。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着阅读效果。强大的阅读能力能够让学生快速准确地读懂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正所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一步一步地登上这些阶梯,就需要一本一本地阅读。那么,学生应该怎样提高阅读能力呢?

以绘本阅读为例。绘本通常是讲故事的,那么能够读懂一本绘本是不是就意味着理解了其中的故事情节,是不是就说明已经具备了很强的阅读能力呢?当然不是的。学生要善于在绘本阅读中梳理故事情节、提取故事逻辑、概括故事大意。能够真正做到这三点,才算是具备了良好的阅读能力。

一、在繪本阅读中捕捉故事情节

绘本之所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因为它用简洁的文字和精美的插图生动地描述着一个个故事,学生会被故事情节所感染。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捕捉”故事情节。

为什么用“捕捉”这个词呢?因为在一本绘本中通常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情节,但由于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重点、阅读习惯及阅读能力各不相同,绘本中一些重要的故事情节可能会被忽视。因此,学生在阅读绘本时,必须拥有一双智慧的眼睛,能够捕捉更多的故事情节。

比如,阅读绘本《“歪脑袋”木头桩》,如果学生认真阅读,就可以将这本绘本分解为以下几个故事情节:歪脑袋的木头桩自以为聪明而变得骄傲;淘气的小孩在木头桩上刻了鬼脸,使木头桩更加自大了;两个小女孩绑着橡皮筋跳跃,木头桩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当然,学生在阅读时还可以更细致地分解故事情节,这样就能够捕捉到更多的细节。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捕捉故事情节时不能只追求数量,否则就会破坏主要情节的连贯性,这不是真正地捕捉故事情节。同样,如果只是为了列举故事情节而一目十行,这对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没有太多好处,是不可取的。在捕捉故事情节后,学生还需要想方设法地将这些故事情节串联起来,学会提取故事中的线索。

二、在绘本阅读中提取故事线索

如果将绘本比作一条珍珠项链,那么,提取的故事情节就是一颗颗珍珠,而将这些珍珠串联起来的线就是故事线索。就像线藏在珍珠里一样,故事线索也总是隐藏在故事情节的背后,仅仅通过阅读绘本感受其中的趣味是找不到这条故事线索的。最好的方法是将故事情节前后联系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的故事梗概。

这样来看,学生要提取出绘本故事中的故事线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捕捉故事情节,让他们反复阅读,深入思考,对文章有整体的认识,并从中找出故事线索,由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阅读绘本《“歪脑袋”木头桩》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花时间去重复阅读,以深化对绘本故事的印象,发现前后故事情节中更多的联系。教师要教会学生以聪明的方式进行重复阅读,要让每次阅读都有新的发现,再结合之前所捕捉到的故事情节,检查新的发现是否有遗漏、是否准确,从而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提取故事线索。

实际上,阅读绘本《“歪脑袋”木头桩》时,学生在捕捉了一些故事情节之后,再发掘故事情节背后所隐藏的线索并不难。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歪脑袋”木头桩经历了骄傲自大、更加骄傲自大、慢慢地认识自己错误的过程。因此,这个绘本的故事线索就是“歪脑袋”木头桩对自己认识的改变。学生在得到这一线索后,就可以检查自己总结的线索是否能够合理解释每个故事情节。若能,则这个线索就是正确的;若不能,则需要学生继续重复阅读并寻找新的发现,然后再次检验自己的发现。这个过程并不浪费时间,而是阅读过程中的积淀,让学生能真正体会阅读的乐趣。

三、在绘本阅读中概括故事大意

在捕捉故事情节和提取线索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故事讲给同学听,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概括故事大意。有的学生可能会意识到,这种方式就是用故事线索串起每个故事情节,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然而,要想做到并不容易,因为学生要想概括故事的大意,就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重新讲述,不能照搬原文中的语言,这便是考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若能勇敢接受这个挑战,并能够高效地完成,那么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将大幅度提升。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面对挑战,在捕捉故事情节、提取故事线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故事大意,使自身的阅读能力逐步提高。

例如,在读完绘本《“歪脑袋”木头桩》后,教师要求学生向同学讲述故事大意,学生会如何表达呢?如果没有在绘本阅读过程中捕捉故事情节、提取故事线索这两个步骤,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感觉随意讲述。可是有了在绘本阅读过程中捕捉故事情节、提取故事线索这两个步骤之后,学生则会不知不觉地沿着自己总结出来的故事线索,将一个个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概括和总结,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是积极的,这也说明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对《“歪脑袋”木头桩》这本绘本进行概括:《“歪脑袋”木头桩》讲的是一个歪着脑袋的木头桩,因为自己长得高,就以为自己聪明过人,于是骄傲自大;因为木头桩身上被一个小男孩刻了一张鬼脸,就以为自己是一个雕像。在这种错误认识当中,它以为自己的本领很大,就变得更加骄傲自大。有一天,两个小女孩用它来绑跳绳,木头桩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这样的概括可以为学生提供参考。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去揣摩,自己去体悟,相信学生会有更好的概括,这样也就能够给同学讲出更加生动的故事……如果学生能够做好这一点,阅读能力就能够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捕捉情节、提取线索,然后去概括故事的大意。只要学生坚持按照这几个步骤去阅读,阅读能力便会稳步发展、不断提升。

张燕(南京市晓庄小学)

猜你喜欢

故事情节脑袋木头
砍根木头去打仗
一二三,变木头
搬来搬去的木头
看,它有两个“脑袋”
像默哀一样低垂脑袋(中篇小说)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以《全城高考》为例浅谈校园青春片的探索
这些恐龙的脑袋怎么那么奇怪
这脑袋得治!
给予木头身一颗灵动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