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思维导图 助力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2023-09-09☉李

小学生 2023年18期
关键词:陀螺群文导图

☉李 慧

群文阅读指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多篇文本的横向对比式学习,多篇文本通常以一个主题为核心要旨,但又各具特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1+X”是群文阅读应用的主要形式,指的是在教材文本的基础上为学生补充多篇辅助性文本。群文阅读还有着阅读多样性、知识量丰富、文章关联性、组合形式多样等特点,不仅能增强学生阅读体验,拓宽其阅读视野,还能通过对比性学习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其阅读能力,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这种阅读方法虽有较强的教学引导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在有限课堂时间内的认知负荷,给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带来不小的学习压力。因此,在开展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正视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积极地寻找改进和优化的办法。思维导图是一种革新思维的工具,可将复杂、零散的抽象思维串联整合起来,具有清晰、直观和生动等特点。在群文阅读中引入思维导图,可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和理解多篇文章的要点与核心思想,树立清晰的文本认知,减轻阅读理解的负担,科学有效。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与特点分析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是心理学家东尼· 博赞在20 世纪70 年代提出的心理学概念。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思维导图的概念已经进一步拓展,逐渐成为梳理思维逻辑和推动思维发展的逻辑工具。[1]具体来说,就是围绕某一主题展开思维发散,并利用图表等工具将思维过程可视化,以此构建出完整直观的思维框架。

(二)思维导图的特点

思维导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统一焦点。思维导图只围绕一个焦点开展,既是思维延伸的起点,也是终点。如果焦点不唯一,那么主题势必混乱,难以做到从一而终,自然会导致使用者思维模糊或逻辑混乱等问题。②由内向外。由内向外、层层延展是绘制思维导图的关键。教师在制作思维导图时,需指导学生先确立好主题,然后逐步向外延展子级分支,不断外显内在思维,在发展思维素养的同时,为后续思维整理打下基础。③层次分明。思维导图的各个层级必须具备逻辑上的递进关系,与主题内容越是紧密的内容,越要靠近思维导图核心,而离主题较远的次要内容则需罗列在导图的外层。每个内容都有自己的节点位置,清晰分明的层次感也是思维导图的一大优势。④提炼核心。思维导图中的文字需要具备较强的概括性,这需要学生在绘制过程中,自行提炼文本中关键要素,浓缩成关键词,准确展示出描绘事物的特点及不同对象间的联系,要求关键词必须清晰和简明。⑤图文并茂。图像和符号的有序搭配,可帮助学生梳理思考路径,明确环节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识记各类知识点。[2]

二、群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一)以思维导图梳理教材内容,激发学生思维活力

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关键在于阅读材料的选取与组合。这要求教师必须深度挖掘教材内容,选取适宜的群文阅读材料开展教学。在选取和组合阅读材料时,教师需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注重文本的趣味性。现代教育者认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特别是在小学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发现学生对于自己喜欢的学科,往往拥有着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而对于不喜欢的学科,学习起来普遍较为困难和拖沓。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同时展开多篇文本学习,学生的接受度和适应性。因而在选择文本时,尽可能地选择内容简单、立意明朗的文本,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感。[3]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地转变教学思路,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灵活地应用思维导图展开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有效整合归纳文本思路和核心要点,使其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摸索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阅读规律和阅读方法,为后续的阅读学习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中第七单元三篇课文就很适合用于开展群文阅读,课文有《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森林和鸟》《读不完的大书》,三篇文章以不同的主人公角度讲述了人与自然相处的故事。教师带领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绘制出三篇文本的阅读框架,以此展开群文阅读学习。首先,以“人与自然”为中心词,分别延展列出三篇文本的题目,而后带领学生分别对三篇文本展开解析。教师指导学生速读三篇课文,然后简单总结文章内容,学生在略读后,得出:“《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介绍了大自然中风、水和动物的美妙声音;《父亲、森林和鸟》介绍了父亲和小鸟及森林和谐相处的事情;《读不完的大书》告诉我们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无尽的乐趣,是一本永远都读不完的大书。”其次,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围绕三篇文本,思考与总结出它们的共通点,这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具备一定的整合能力。于是教师做出教学引导,让学生从单一的文本角度来看,并带着相应的问题去思考:“为什么《大自然的声音》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要了解大自然的美妙声音呢?为什么《父亲、森林和鸟》这篇文章中的父亲这样了解鸟和树林呢?为什么《读不完的大书》的作者要去阅读大自然这本书呢?”学生围绕这些问题一一思考和讨论后,最终得出了答案:因为他们都热爱大自然。最后分开罗列的思维导图线路,又重新汇聚到了一起,以此呈现出清晰生动的总分总式逻辑递进关系,进而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和思维活力,提高逻辑梳理能力和思维整合能力。[4]

(二)以思维导图区分文本主次,提高学生审题能力

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能否分清文本内容的主次,准确地进行审题尤为重要。然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多以形象思维和直观思维为主,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较弱,这也导致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很容易在文本审题中,出现主次不分和轻重倒置的问题,进而在习作练习中,容易出现跑题或走题现象。要想学生具备准确的审题能力,就需要从他们的思维角度出发,根据其思维特点和兴趣特点,设计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文本阅读训练。[5]对此,在文本阅读训练中,教师可指导学生梳理文章的中心思想,先略读文章内容后,然后提取题意关键词或关键情节,提出问题,推动学生思维进度;写下阅读大纲,形成思维导图雏形,再进行群文阅读的拓展训练,而后引导学生将所有的知识点串联成逻辑路径,形成思维导图,以此区分文本的主次内容,锻炼学生的逻辑梳理能力和逻辑整合能力,有效地提高审题能力。[6]

以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陀螺》为例,教师对学生开展文本阅读训练,让他们写一写《陀螺》这篇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中心思想。然而,学生最初在梳理文本内容的时候毫无逻辑章法,未能够找到这篇文章的重点内容,反而更侧重于前几段落的陀螺形状和比赛的叙述,写出来的文章总结又长又多,内容拖沓,缺乏中心骨,仿佛记流水账一样。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思维导图围绕该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情节,再次展开梳理。首先指导学生略读文章,然后提出思维导图的引子:“文中的我为什么想要一只得心应手的陀螺?”学生在读过文章后自然答出:“因为我从小不甘人后,不愿意自己在陀螺比赛中输掉。”教师进一步提出提问:“那么我得到自己中意的陀螺了吗?怎么得到的?”学生再次复读课文,很快得到答案:“得到了,叔叔在‘我’生日的时候送给了他一只鸭蛋一样的陀螺。”教师继续提问:“我的陀螺好看吗?它厉害吗?”学生回答:“不好看,但是很厉害,帮助我赢了陀螺比赛。”最后教师提出问题:“那么,结合前后文,你们知道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了吗?”学生思索后总结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不可以用外表去衡量他人的价值。”

在循序渐进的提问引导下,只需将问答的内容整理写在纸上,一条清晰有序的思维导图已经绘成。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相似的方法,整理另一篇课文《牛和鹅》的主要情节和中心思想,学生也就能驾轻就熟地很快总结出“做人不可以欺软怕硬”的道理。

(三)以思维导图解析文章立意,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古诗词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史,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古诗词的立意高远,内涵深沉晦涩,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底蕴较浅,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对于文章的立意、布局和整体结构等思考较少,难以有效地领会和掌握古诗词的立意和内涵。而在群文阅读中,又要求学生同时阅读多篇文本内容,这无疑会加重学生的阅读负担,降低其阅读积极性。故而,教师要正视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局限性,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展开深度引导,通过有针对性地设立疑问,激起学生的质疑情趣,使其带着问题去阅读探究和思考,以此深度解析文章立意,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7]

例如,在阅读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中《夏日绝句》一文时,教师便在简单翻译诗文后,从文章立意上提出问题:“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学生在教师之前的译文讲解中得知:这是在讲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边顽强抵抗,宁死也不肯过江东的故事。由此引申出“大丈夫顶天立地、敢于面对危险”的精神。教师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问:“那么,诗人在这里提出楚霸王不肯过江东的故事,只是感怀楚霸王的英雄精神吗?还有其他深层立意吗?”学生表示不知道。这时,教师便引导学生以此问作为思维导图的引子展开深度追溯,并讲解此诗的创作背景:诗人身处南宋时期,朝廷腐败无能,金人逐鹿中原,百姓流离失所,她的丈夫本为一方父母官,但在属地遭遇叛乱时,自己也翻墙逃走,后李清照在渡过乌江时,感怀当年项羽宁死不过乌江的刚烈,忍不住作诗一首。在解析诗人的创作背景后,教师再次提出问题:“那么结合此诗的创作背景和意图,你觉得此诗还有其他深层立意吗?”学生重新结合先后文思考一番后,越发觉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两句词显得是那么的刺耳,明显带有怨怒之意,由此引出此诗明显有两层立意:一层在于赞颂项羽顶天立地、不怕死的精神,一层透着嘲讽自己丈夫和南宋朝廷的意思,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相同的方法解析《出塞》和《凉州词》的立意,学生都能有效地解析出诗词的深层立意。如《出塞》一诗既是感喟当年飞将军之骁勇善战,又是感喟战火无情,士卒守边不能归乡和将帅无能之意;而《凉州词》一诗既是体现了边塞荒凉壮阔,也是表达了边军士卒守边不能返乡的悲凉之意。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可通过大量的文本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见闻,丰富阅读内容,但这种阅读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的阅读压力,容易挫伤其阅读积极性,降低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要积极地变换教学思路,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逻辑思路,归纳文本内容,迅速领会和掌握多文本立意内容,由此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其语文阅读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陀螺群文导图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做个纸陀螺
玩陀螺
陀螺转转转
群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