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幼小衔接语文教学策略
2023-09-09洪仙女
☉洪仙女
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化成长。一年级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认真研读教材教法,提供适合学生学习的语文支架,让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感受小学语文的魅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逐步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幼小衔接语文教育以支架式教学理论为指导,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语文知识衔接的支架点,提升语文教育教学效果。
一、幼小衔接教育支架式教学理论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以往一年级语文课程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设计实施教学活动未结合学生的学情,影响学科的教学效果。支架式教学理论要求教师为学生学习搭建支架,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主动构建新知识。
(一)支架式教学理念
支架式教学是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帮助学习者完成预定学习任务,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构建师生互动课堂活动[1]。支架式教学具有主体性等特点,改变传统课堂模式教师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搭建支架目的是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挥潜能[2]。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学习者采取灵活的方式搭建支架,秉持因材施教的理念开展分层教学。支架搭建要随着学生的能力提升逐步撤离,学习者具备独立完成教学目标能力时教师撤离支架,体现学生学习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规律。
(二)幼小衔接教育中支架式教学的意义
幼小衔接语文教学运用支架式理论,是深化教学改革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3]。以往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开展教学任务难度过大或过于简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支架式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构建过程,学习者学会对新知识自主探索、主动构建,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支架式教学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应用支架式教学开展幼小衔接语文教育,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4]。一年级学生对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促进者,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教育理论,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小学教师应了解幼儿园与小学教学在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创设各种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同时,在幼小衔接语文课堂中运用支架式理论,也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二、幼小衔接语文支架式教学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支架式理论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得到推广应用。由于支架式教学理论研究应用不够成熟,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对支架式教学理论运用面临很多困惑[5]。而当前幼小衔接阶段语文教育中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教育理念偏差,存在教学目标、内容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所以,需要分析支架式教学理论应用现状,研究支架式理论的有效运用策略。
(一)幼小衔接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幼小衔接需要帮助学生适应新的校园生活,使学生学会与师生和睦相处、融洽沟通,由于教师与家长给学生过分施加学习压力,使学生不能较好地从适应新环境过渡到适应新学习中来,造成学生无法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幼儿园语文教学要求较低,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主要通过课堂学习获取书本知识,由于教学环境差异导致部分学生难以适应语文课堂的学习。同时,小学阶段对学生自律意识提出新的要求,由于大部分家长忽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容易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适应力不强。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具有必然性,目前教师与家长对幼小语文的衔接更多关注应试教育方面,忽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而一年级语文教师很少接触幼儿教育,无法完全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缺乏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中存在教学目标定位过高等问题,也会影响幼小衔接的语文教学。
(二)幼小衔接语文支架式教学的问题分析
当前一年级幼小衔接语文课开展支架式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原因包括教师支架搭建不够合理,支架式教学受到传统教学观念与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6]。大部分教师存在自身素养有限等问题,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准确判断学生的知识经验,同时教师对支架式理论的认识影响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无法建构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语文支架。语文衔接课堂支架式教学实施面临教学内容难度大,教学环境差与学生学习不适应等方面挑战。
三、幼小衔接语文支架式教学策略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对教育衔接过渡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在与环境互动中得到发展,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幼小衔接教学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依据学生发展特点开展幼小衔接语文教学活动。一年级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教育理念,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学习环境,运用支架式教学理论,形成幼小衔接着力点,构建幼小衔接支架点,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一)区域布置,创设实践式支架
学生刚升入小学,对老师、同学和所处环境都会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和焦虑感,优美的班级环境能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缓解心理的不安;温馨的班级文化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成为学生适应小学生活的内驱力。为了让学生更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一年级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实践和习得的特点,沿用幼儿园活动区域的优势,结合一年级识字教学、拼音教学的目标,合理设计活动区域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到区域布置实践式支架中来。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置植物角区域,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植物带到区域,并亲手设计植物的名字牌,贴在花盆上。学生欣赏、照顾植物的同时,还能识记名字牌上的汉字,拼读名字牌上的拼音,轻松习得了植物的名字。再如,教师可在墙上布置汉字乐园或拼音王国的区域,让学生们利用五颜六色的卡纸,自制形状各异的汉字卡或拼音卡,贴挂于墙上。学生在实践中不但获得美的感受,还学习了语文知识,感受到了语文的乐趣。
(二)多媒体教学,搭建影像式支架
幼小衔接支架式教学,教师要把握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结合学生发展特点设计适当的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活动材料,构建学习脚手架。根据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特点,生活和学习的经验缺乏,及学生具体形象的思维特征,教师除了使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图片、卡通形象等教具,还可以运用以多媒体为主的影像式支架,向学生进行形象的语文教学。例如在《四季》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四季的视频影像,走进四季变换的神奇;欣赏生动形象的景、物图片,对四季展开丰富的想象;聆听有关四季的儿歌、童谣,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感知四季的特点。使用多媒体进行幼小语文衔接教学,能给予学生多重视听感受,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更直观有效地学习课文内容。
(三)创设情境,构建问题式支架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新奇事物更有兴趣,想象力更为丰富,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构建问题式支架,让学生可以从很多角度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自己的情感相互迁移,更有效理解所学内容。例如在进行《乌鸦喝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要求设置相应问题,对乌鸦找水,利用石子喝水的过程进行详细分析。乌鸦在找到水却没有办法喝水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问题: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并组织学生从文中找出解决办法。教师还可以追问:乌鸦利用石子就一定能喝到水吗,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此过程中能够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思考力。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观点,如乌鸦喝水时将盛水的瓶子放倒能否喝到水?通过这一观点,引导学生找出更多的解决办法,然后将这些办法进行总结。通过老师创设一个个有启发性的问题式支架,引导学生逐层深入,自主探究,不断培养学生的有效阅读。
(四)挖掘范例,铺设典例式支架
刚进入一年级的学生语言积累有限,口语表达能力也就有限。大部分学生存在不能说完整话,说话没有条理性,不能文明有礼地说话等问题。教师应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挖掘有代表性的范例,铺设典例式支架,引导学生在仿照中进行练说,从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以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一课为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插图的范例,了解自我介绍的基本句式“我喜欢……”,并指导学生用这个句式练习自我介绍。教师帮助学生理清介绍自己包括哪些信息,介绍自己时该注意的交际礼仪,并亲自示范自我介绍,给学生提供表达的范例。同时,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挖掘班级里口语表达较好的同学,发挥这部分同学的示范和榜样作用,鼓励更多的同学积极交流。构建典例式支架的口语交际教学,铺设了更多样更丰富的口语表达范例,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享受表达,切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分组协作,提供探究式支架
支架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幼小衔接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合理分组,提供探究式支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例如,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复韵母的掌握,教师提出“六个单韵母可以组合成多少个复韵母”的问题,让学生分组协作探究。首先,老师引导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讨论分工内容,协商解决办法。小组意见统一后,小组成员再有序分工,有的两两组合单韵母卡片,有的对组合的卡片进行拼读练习,有的判断拼读的组合是否成立,有的负责记录正确的组合。接下来小组内梳理结果“六个单韵母一共组合了多少个复韵母”,小组成员互相拼读考核,巩固对复韵母的掌握。最后学生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协商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分析与归纳,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结语
以上幼小衔接语文教学策略,通过搭建支架使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采用多种方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同时,学生在支架式学习中体验语文课堂的乐趣,品味语文学科的魅力,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能为今后的小学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