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科技实现纺织绿色蝶变
2023-09-09
科学导报 2023年59期
目前,苏州大学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针对纤维材料染色、着色等行业痛点,还先后开发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前处理、匹染、纤染及功能性后整理,以及光子晶体结构生色等20余项技术成果,助力我国纤维产业轉型发展实现破局闯关、绿色蝶变。
“我们模仿蝴蝶翅膀,设计了一种200~400纳米的微纳结构,简单来讲,就是一个个小球堆积成的微纳结构,可以与可见光产生相互作用,呈现出各种颜色。”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院长张克勤介绍。
基于这一原理,科研团队实现了在结构色纤维研发上的突破,研发出全球首个结构色纤维产品,让传统的丝绸展现绚丽夺目的结构色,并有望解决真丝印染过程中的污染难题。
“未来我们会看到,这种通过结构色产生的隐身车衣,更进一步地丰富了汽车涂料、汽车的颜色。”张克勤告诉笔者。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国家对纺织产业绿色化发展的要求日益紧迫。
“传统的印染以水为介质,印染废水含有大量的浆料、染料、表面活性剂、酸碱及盐等化学品,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沉重负担。”苏州大学龙家杰教授介绍,为解决这个行业共性难题,他们组建了“超临界无水染整技术”研发团队。
经过近20年的研发,他们攻克了关键技术,在国际上首次成功研制出织物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动态染色技术,解决了高品质无水染色的难题。
龙家杰介绍,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是一种绿色、生态、环境友好的介质,在染色加工过程中织物呈干燥状态,染色产品无需烘干及常规染后清洗。染色时也不用添加染色助剂,没有染色废水及其他废弃物产生,染后也不需任何化学方法处理,可彻底实现清洁、绿色、生态、环保化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