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何以成为我们自己
2023-09-09章梅芳
章梅芳
身体,一直是自然科学如化学、物理学尤其是生命科学探寻和认知的对象。几乎没有一门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会完全不关注身体,然而就近代以来科学的历史而言,身体却又长期属于隐匿的存在。
这种隐匿主要表现为,相比于灵魂,身体更多地被视为可还原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矿物质和水的物质性存在,也因如此,作为物质性的身体的差异性常常为科学所忽略,它的主动性和灵动性更是被抹去,成为一台无情感的“机器”或一堆了无生气的物质。
书中,15位作家讲述了自身体验或者所见所闻的身体故事。15篇短文涉及15个不同的人体器官或血液组织,一方面向读者科普了身体器官的有趣知识,另一方面充分展现了器官或血液对“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丰富内涵的塑造。
读者既可以把该书解读为一部医学科普著作,用科学与医学的眼光去观看身体——从皮肤到肾脏的内在结构与形态,去科学化地评价人体器官的功能和价值;也可以从人文艺术的角度去体验那些鲜活身体故事背后的人与事,以及作为身体构成部分的器官与血液生产、塑造“个体”和“文化”的过程。
身体是科学认知的对象,也是文化塑造的产物。如同书中诸多故事所展示的,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身体的奥秘了解得越来越透彻。
从“脑叶切断术”到“前颞叶切除术”,身体在不断经受切割与缝补之后变得越来越“清晰”和“可控”。并且,不只是医学与科学在探索、介入或切割身体,文化、历史或机缘也会影响身体某个部分的去留,我们的身体并非自己所想象的那样一成不变,身体总是不断地被文化所规训。
一些极端的例子是,有人选择提前切除健康的乳房,因为它们可能存有罹患乳腺癌的潜在风险;有人选择去做缩胃手术,以达到减重的目的。这是身体被动性的一面,是它的神秘性被科学不断消解后的必然结果。
另一方面,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自己,既涉及理性的沉思,更充满对身体的自我体验。这是因为“人类是有肉体的物种,经由身体的行为、部位与样貌、信仰与领悟,以及身体神秘成分的运作,才能具体化身为人”。
不仅如此,当我们悲伤、愤怒、失落或孤独之际,皮肤就会起泡、发痒或流脓;而我们要坦然接受伤疤,虽然不好看,但它是皮肤为保护我们不受外界伤害而战斗的“勋章”;鼻子赋予我们嗅觉,召唤我们的记忆,甚至改变我们的心智;肝脏是人类生命、智慧和不朽灵魂的所在,是勇气和爱的源头;对于童年之后眼睛失明的人而言,他们一定要學会重新建立自我意识以及对世界的认知。
身体几乎承载了一切有关信仰、道德、审美和生命的痛苦与喜悦。与其说它体现了文化的铭刻痕迹,不如说它塑造了文化,它就是文化本身。
眼睛是人们创造社会的地方,与视线可及之处的他者彼此联结。如同神学家约翰·赫尔所言,“看得见的人所生活的世界是其可看见的身体的投射,可那并不是这个世界,只是某个世界”。
身体是构建自我与他者、自然与文化的中介与积极行动者;它是知识的生成者与文化的塑造者;它既被动又主动,与我们的灵魂交融成长,我们的世界依赖于我们的身体体验。身体之外,别无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