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防火技术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023-09-09杨洋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3年15期
关键词:防火间距火灾事故救援

1 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

1)外墙面积大,易燃烧。 高层建筑是现代工程技术发展的产物,其特点是外墙面积大,保温材料比较多,并且内外部都分布着比较多的易燃物,一旦发生火灾,就会快速地蔓延到整个大楼,甚至是多处同时燃烧,形成立体性的火灾势头,发生烟囱效应。 而楼层越高,风速也会越大,火势蔓延的速度也会加快。 在高层建筑的风压、风速持续影响下,火灾燃烧时造成内部温度的升高,烟囱效应更加严重,所以一旦发生火灾后,后果极为严重。

2)火灾扑救难度大。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施工高度不断地增加,很多建筑的总高度已经超过100 m,这种超高层的建筑如果发生火灾事故, 消防车辆无法及时靠近和实施救援,不能发挥出消防救援的优势,造成火势失控。 通过目前高层建筑的火灾发生情况分析, 很多火灾事故都不能快速地扑救和处置,救援难度较大,火灾危害性更大[1]。

3)人员疏散和救助困难。 火灾发生后因为持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浓烟, 而建筑物内部的浓烟呈现出快速扩散的发展态势,烟雾浓度大,能见度低,人在吸入浓烟后会给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外部救援不能及时到达,使逃生显得更加困难。高层建筑的总体面积比较大,楼层数量也比较多,垂直和水平疏散距离都比较远,且人员多,这些都会导致疏散工作量大,增加救援难度。

4)火灾现场温度高、毒气危害大。 当前的高层建筑很多工程都是选择使用高分子材料进行施工,在发生火灾事故后,这些材料因为自身性能优越,使得内部空间密闭,燃烧物不能充分地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毒性较强的气体,使人们造成中毒与窒息。 而新型的材料具备保温隔热效果,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数量增多,人员逃生受到影响。

2 建筑防火设计

高层建筑在设计中选择防火设计方案,有着较高的难度,同时也非常复杂。 首先,要明确建筑物的功能和用途进行防火设计;其次,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选择最佳的消防设计方案,从而满足消防设计的要求[2]。

2.1 明确设计范围

对于建筑物的性质、用途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合理进行规划与布局, 尤其是重点和难点部位要提出合理的防火设计方案,提高防火设计的水平。

2.2 确定消防安全目标

(1)总体目标: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总体目标是避免火灾事故发生,保障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尽可能地避免火灾事故带给人们的损失。 (2)功能目标:在建筑物发生火灾后依然可以保持其功能的完整性,即人员安全不会受到侵害,可以及时将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以免发生严重的伤亡事故。 (3)绩效目标及相关指标:这是进行防火功能的细化,同时也是实现总体目标的基础。 绩效目标是综合性评价消防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经过综合分析,避免发生遗漏的情况[3]。

3 建筑防火设计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要点

3.1 合理地规划总体布局

1)建筑物选址时,要选择交通方便的地带。 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高层建筑周边的交通必然是通畅的,和主干道的距离比较近,便于消防车辆进入以及人员疏散。

2)相邻建筑的防火间距符合规定要求。 为了满足登高消防车的通行需要,降低火势蔓延的速度,在防火方案设计时必须确保相邻建筑保持足够的防火间距。 此外,还要加强现场管控,将危险性物质转移到安全地带。

3)限制裙房附体。 在我国建筑的国家标准中,规定建筑物沿着长边或者周边长度1/4 且不小于长边长度的底边长度有消防车活动场地,并且满足人员疏散的要求。

4)对消防车道的具体要求。 高层建筑的周边应该设置宽度在4 m 以内的环形消防车道,沿着建筑长边方向布置车道。消防车道的设计要满足通行的需要,并且要加强管理,避免存在消防车辆受阻的情况。

3.2 合适的防火间距和防火分区

1)合理进行消防分区。 在高层建筑设计的环节,要做好防火分区设计,从而达到防止火灾的效果,降低发生火灾事故的损失,给人们留有足够的逃生空间。

2)布置最佳防火间距。 高层建筑要有足够的防火间距,从而达到防火安全要求。 目前的高层民用建筑通常都会设置13 m 以上的防火间距,裙楼与主楼之间也要超过9 m 的防火间距,从而达到安全要求。

3.3 理性的安全疏散系统

3.3.1 水平方向疏散系统

对于水平方向疏散系统来说,其主要的区域就是走道,所以走道必须要有排烟灭火装置、指示方向、照明设备等,使人们在疏散时可以顺利地进行。 在设计的环节应考虑到如下内容:(1)疏散距离,满足疏散的需要,给人们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2)楼梯布置,结合建筑的实际情况,不同的消防分区要合理地布置,至少应有2 个以上的安全出口,满足消防疏散的需要;(3)走道形式,高层建筑走道通常以环形走道为重要的形式,如果现场条件较为特殊,可以采用袋形走道的新形式,首先要设定长度,再应用缓降器或者垂直出口方式逃生。

3.3.2 垂直方向疏散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含下列几个组成部分。

1)楼梯疏散系统。 一类建筑与高度超过33 m 的建筑,要布置防烟楼梯;二类建筑应根据设计方案的实际要求,设置封闭或者敞开式的楼梯间。 此外,高层建筑以及裙房还应该布置独立的楼梯间,避免两侧人员疏散存在相互干扰的情况,以保障人员的安全性。

2)消防电梯系统。 根据目前我国建筑的国家标准,对于高度超过33 m 的建筑项目,还有一类高层公共建筑,都必须设置半地下室或者地下室。 高度超过10 m 的建筑且总面积大于3 000 m2的地下或者半地下建筑,应安装消防电梯。 与楼梯相比,电梯的速度更快,疏散的速度也会更快[4]。

3)避难层系统。 按照目前我国的防火设计标准与规范,其中规定在100 m 以上的高程建筑, 应布置专用的人员疏散避难层,每15 层都要设置一个避难层,加强对人员的保护。 通常来说,应该将避难层利用防烟楼梯之间进行分隔、交错设置,而避难层并不是唯一通道, 其他的通道依然可以进行人员的上下疏散。

高层建筑疏散的时间较长,通常在1~2 h。 为了使得人员安全性得到保护,避免火势的进一步蔓延,通常会在楼内布置多个避难区。 此外,消防人员可以通过避难层展开救援,楼梯内部的第一个避难层的楼面到救援现场的距离应该在50 m以内,通常间隔12~15 层设置一个避难区,两个避难层间距在50 m 以内,面积按照5 人/m2设置,从而保证人员可以进入避难层,且具备照明、排烟等设施,达到安全性的要求。

目前, 我国使用的避难层根据围护的结构形式分为以下类型。

1)敞开式避难层。 周边没有设置任何的围护结构,就是敞开式的避难层,通常将其设置在顶层或者平屋顶上,结构比较简单,成本比较低,但是防御能力较差,无法阻隔烟雾进入,也不能遮风挡雨,北方地区尽量不要使用。

2)半敞开式避难层。 周边有高度在1.2 m 以上的防护墙,上部设置窗户以及固定的金属百叶窗,通风性能比较好,能够自然排烟,还能预防烟气入侵到内部,但是该避难层也不适用于北方地区,在寒冷的情况下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5]。

3)封闭式避难层(间),周边设置有耐火墙的结构,并且有独立运行的排烟系统,外墙以及隔墙通常不会开启窗户。 如果需要开窗,则应用是甲级防火门窗。 该类型的避难层可以有效地阻隔烟雾侵入,并且内部温度适宜,气候条件干扰比较小。

3.4 完善的消防设备系统

1)高层建筑中的报警系统主要包含人工报警与自动报警两种。 人工报警是通过人员拨打电话或者按下按钮的方式,这种方式在火情紧急的情况下难以发挥作用。 自动报警主要是通过先进的传感器设备进行报警,比如感烟探测器是在火灾发生后烟雾探测后发出警报,而感烟传感器是在火灾发生后温度变化而发出警报,发布比较及时。 当火灾发生后,这些系统会给消防控制中心发出警告信息,可以达到防火的目的。 通常来说,将该装置安装在首层和消防车道附近,与外部联系更加紧密。 根据目前的高程建筑设计需要,还会设置防火门与耐火墙。

2)高层建筑灭火系统。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之后,以自救作为基础方式,通常需要在内部设置多个灭火设备。 最初的设计方案中,以手动灭火、自动喷水等方式为主,分为开式与闭式两种形式, 具体选择的形式要根据建筑的性质以及气候条件来确定[6]。

3.5 门窗设计和应用

建筑工程中的门窗是建筑物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重要的消防用具。 门窗不仅要满足内部通风、 采光性强的需要,同时也要满足火灾逃生的需要。 当前我国的很多建筑都没有布置消防救援专用窗口,为了能够保障业主的生命安全,会在门窗中设置防护栏,这会阻碍消防救援的顺利展开。 因此,在高层建筑的门窗设计中, 应该在每层一侧的固定窗口设置专用救援窗口,同时还要有明显的标识,禁止随意变更,为火灾发生后人员逃生提供机遇。

3.6 防火墙的设计和应用

虽然目前我国的建筑防火设计已经广泛应用, 建筑标准和规范要求也比较高, 但还是要逐步对建筑防火标准和规范加以完善和改进,特别是对防火墙的设计要更加科学合理,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防火墙设计的核心是厚度、材料选择,应用合适的防火墙材料可以达到建筑功能性的要求,还具备较高的防火性,防止在火灾发生后出现倒塌的现象,给内部人员的逃生以及消防救援提供足够的时间。 在防火墙的设计与施工中,应该避免进行开洞设计,特别是装饰与装修时,要避开防火墙,以免给其功能使用带来不利影响[7]。

4 结语

猜你喜欢

防火间距火灾事故救援
一起亡人火灾事故原因的认定
紧急救援
防火间距分析及技术措施探析
浅论加油站消防安全管理
3D打印大救援
对烟头引发火灾事故的调查
关于常压燃气锅炉房选址问题的探讨
莫名的火灾事故
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引发的思考
救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