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政治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尝试

2023-09-08王静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素养制度

王静

课程标准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让学生在合作中发展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构建学习小组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可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笔者在本文从科学分层、设置问题、注意引导三个方面入手,阐述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构建学习小组。

一、科学分层,合理构建学习小组

合理构建学习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与基础,教师要明确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更容易强化学生对高中政治知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班级学生的学情,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开展分层教学,将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科学设置教学目标,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材内容。

例如,在学习统编版思想政治必修1第二课第二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时,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有: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含义;如何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实现个人成长;掌握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构建学习小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核心素养是学生社会价值的体现,教师也可以通过开展科学有效的社会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教学内容,了解社会的变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确保学生能够结合自身能力进行相应知识的学习。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只需要基本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学习适中的学生则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学习较好的学生,需要充分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明确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概念、发展、意义等,并通过课后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延伸,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制度。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从而有效参与课堂,掌握相关政治知识,促进班级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设置问题,促进小组合作生成

在课堂上设置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这也是促进小组合作的关键所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思考。教师可以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观看有关人民代表大会的视频,在调动学生好奇心后科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背景,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接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讨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我们国家基本制度的关系,探究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民的选择对历史进程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循序渐进地设置问题,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注意引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合作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但小组合作模式的开展也要依赖于学生的自觉性。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明确开展合作探究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水平,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同时,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以杜绝假合作、不合作的情况出现。

例如,在教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简单了解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接着,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内涵,促使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身的想法,进行一定的思维碰撞,从而有效地查缺补漏,完善自身的政治知识结构。之后,教师可以再次提出问题:公有制的實现形式是什么?由于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思考后也不能准确地进行回答。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整理,进而让学生得出结论: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因此,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高效地学习政治知识。这样一来,能提升小组合作的有效性,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强化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政治逻辑思维,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升探究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的学生政治观念和思想尚不成熟,开展小组合作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式。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思考和研究教学方案时,要切实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高中政治教学注入活力。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素养制度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