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串: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的有效路径

2023-09-08黄明柱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法治情境思维

黄明柱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围绕教学素材、情境的问题串设计,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有些教师在备课时常把大量精力放在寻找教学素材上,对文本的研读不够深入,对基于“主线和辅线”的问题串设计不够关注,导致课堂教学不流畅,效果不理想。因此,合理且清晰的问题串设计更具价值。

一、问题串设计合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一些课堂存在“满堂问”的现象。但有些设问逻辑不清晰、思维价值低,既不能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也较难达成教学目标。所以,结合具体情境,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基于“主线与辅线”的问题串,让学生准确把握教师设问的意图,引导学生进入与问题相对应的思维情境中。例如,在教學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三框“诚实守信”时,第一个环节:针对“‘七天无理由退货’,买家一次性退货十八件衣服”这一事件,问学生怎么看待买家黄小姐和卖家李先生的行为。第二个环节:在呈现购物平台对待此事的看法后,让学生合作探究:结合案例和平台的一些措施,谈谈诚信对个人、企业、社会、国家的重要性。贯穿整堂课的问题形成的问题串,逻辑清晰、环环相扣,有效实现了本堂课“什么是诚信、为什么要做到诚信、怎么做到诚信”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问题串设计主次分明,激发思维共鸣

初中生对事物的认知是从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忌一下子把所有问题抛给学生,应该遵循规律设计问题串,有层次地推动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将其分解为若干问题串,便于学生思考。例如,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八课第一框“生命可以永恒吗”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观看了“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何玥的事迹。然后提问:通过何玥的故事,你对生命又有了怎样的理解?接着,再进行一系列的追问:这个小女孩多少岁?她的生命是怎样的?视频中她的父亲唱了一首歌《你快回来》,她的父亲希望怎样?这种愿望可能实现吗?你如何理解《感动中国》给何玥的颁奖词“你来过,你不曾离开”?这样主次分明、层层递进式的问题串设计,针对情境素材、立足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有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最后一个主问题将疑点设在了思维的矛盾点上,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生命这一话题探究的热情,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

三、问题串设计关注学情,促进学生发展

道德与法治课程理念就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和实施的基础。所以,在设计问题串时,既要关照教学目标,还要关注学生实际生活以及不同学生群体的差异。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一框“感受生命的意义”时,教师在课前调查了学生对生命意义的困惑和对生命价值的看法。环节一:呈现了学生关于这一话题的困惑,让学生带着这些困惑预习本节课的内容。环节二:围绕学生的困惑呈现案例。案例中呈现2019年江苏省某高中的丁同学放弃清华大学而选择了师范大学。问:你认为丁同学的选择值不值?丁同学如此选择的理由是什么?现在,你感受到的生命意义是什么?在最后一个环节再次展现环节一中学生的困惑,设问:你对这个问题有新的理解吗?你将如何过好当下的生活?这样的问题串都是在围绕学生的真实困惑展开,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解决了学生真实困惑,进而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平。

四、问题串设计开放灵动,培养思维品质

教师在问题串的设置中可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质疑精神,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例如,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凝聚价值追求”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列举心中的“中国脊梁”,如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他们身上有热爱祖国、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等民族精神。教师追问:在当下和平年代,我们还需要这样的精神吗?为什么?学生结合实际,畅所欲言,课堂氛围活跃。因此,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串,可促进课堂生成,体现课堂的灵动性。

基于教材、围绕素材和情境、立足学情的问题串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因此,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循序渐进的问题串,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更好地提升课堂效果。

猜你喜欢

法治情境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护患情境会话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