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优化策略

2023-09-08陈冬燕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新课标梦想法治

陈冬燕

《義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对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学指导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起着重要作用。新课标提出了明确的教学建议,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制定彰显铸魂育人的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以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以情感激发学生,以文化熏陶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选取符合主流核心价值观的情境素材,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因此,要增加探究性、开放性、评判性的情境任务,培养学生对时事的评析能力。

然而,在日常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出现了课堂教学仅以知识点的传授为主要任务的现象,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够充分,浅薄化、浅表化问题较突出,鲜有知识的生成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基于新课标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优化策略如下。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适时增添鲜活的素材资源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适时补充社会生活热点,而不是机械照搬教材内容。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十课《建设美好祖国》时,教师可以播放时政,列举“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也让学生了解目前我国的“卡脖子”技术和产业,让学生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既要增强民族发展自信,又要有忧患意识。在二十大召开之际,作为思政教师,要关注这一盛大时政主题,关注新时代国家发展的新形势,通过生动呈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情境要与学生实际、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读懂素材、悟透其深意,达到情感的升华,从而在内心升腾起为中国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与担当。

二、精心设计探究活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新课标倡导核心素养的培育要与社会生活实际及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提高心理品质和道德践行能力。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课堂要以活动为载体,彰显学科价值,反对空洞说教。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二框“做负责任的人”时,教师以“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为话题,先提出问题:这次事故主要是谁的责任?学生说乘客、司机等。然后,让学生展开辩论,还进行角色扮演,占了不少时间。可到最后,由于教师的提问没有逐层递进,也没有引导学生对肇事者、其余乘客行为进行思考,导致课堂教学效果较差。又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二框“服务社会”时,教师让学生观看了教师、门卫、家委会成员劳动或活动的片段,思考他们的感人之处,并在2分钟内为他们写下颁奖词。因学生没有时间进行深度思考,自然学习效率不高。

三、基于学科素养,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领

2022版新课标突出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这就要求命题立意以学生的思维起点、道德判断的短板为出发点,力图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主人翁意识,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十课《建设美好祖国》时,教师设置问题:你的梦想是什么?个人梦想如何与中国梦联系起来?相约2035,你想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哪些准备?教师播放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场景,以及95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科研团队为航天梦想的付出的视频。通过“国家的梦想—榜样的梦想—个人的梦想”这个逻辑顺序进行活动设计,将个人与国家乃至与全人类命运联系起来,引领学生要有家国情怀乃至人类情怀,帮助学生塑造“大我”格局,增强学生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实施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这就要求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提升学生在复杂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2022版新课标对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突出强调,对教与学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促进初中课堂教学朝着学生健康成长的方向迈进。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所以,教师要担当起思政育人的时代重任,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培养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新课标梦想法治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梦想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