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伯曼康复技术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3-09-08周娟慧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16期
关键词:连线难治性康复训练

徐 智 吴 靓 周娟慧

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障碍,临床表现主要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及意志活动减退等,对患者及家属的生活均造成极大影响[1]。难治性抑郁症是指患者在服用两次及以上的适当剂量及持续时间的治疗尝试,仍未实现预期的治疗目标。临床对于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方式主要通过药物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本文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施行利伯曼康复技术,并探讨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我院临床心理科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88例。纳入标准: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17分,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BJ)评分<26分。排除标准:由药物或器质性原因引发的继发性抑郁障碍;由脑器质性疾病等引起的精神障碍;研究过程中出现躁狂,治疗依从性差。本研究获我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

1.2 康复方法

1.2.1 常规康复训练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内容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聆听诉求,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并告知参与运动对恢复的帮助,根据患者爱好和兴趣制定合理运动方案等。

1.2.2 利伯曼康复技术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行利伯曼康复技术。成立利伯曼康复技术干预小组,由2名临床心理科医生、5名心理科护士及心理治疗师、1名指导老师共同参与合作。护士在项目开展前,接受利伯曼康复技术的技能培训,确保掌握技术方案,并流畅地带领小组完成。同时咨询资深专家,确定最终的干预方案。利伯曼康复技术训练地点选在病房康复治疗室,以团体的形式,每组6~8人,安排每周一、周五14:00—15:00。患者在入院后即开始利伯曼康复技术训练,第1周由医护人员组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讲述抑郁症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遵医嘱用药对疾病恢复的好处,帮助患者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授课通过视频播放及专家讲座等方式。第2周,由医护人员组织患者识别抑郁症的症状及如何调整情绪,尽可能减少抑郁症复发,授课通过视频播放及角色扮演。第3~8周,由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社交技能训练,并根据患者职业进行职业康复训练,与患者讲述与他人交流时的基本技能,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交流训练,并由患者将训练过程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记录,告知患者与他人交流时的仪容仪表及体位距离等。医护人员鼓励患者讲述自身优点,提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自信心,组织患者寻求帮助训练,并对交流训练中的表现进行夸奖。两组干预时间均为8周。

1.3 观察指标

① 抑郁程度:采用HAMD-17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17个条目,条目4、5、6、12、13、14、16计分选择无为0分,轻度为1分,中度为2分;其余各个条目计分均选择无为0分,轻度为1分,中度为2分,重度为3分,极重度为4分。总分超过24分,表示可能为严重抑郁;18~24分,表示可能为中度抑郁;7~17分,表示可能为轻度抑郁;<7分,表示无抑郁。② 认知功能:采用MoCA-BJ与连线测验(TMT)时间进行评估。MoCA-BJ包括7个项目,总分30分,评分越低表示认知功能损害越严重。连线试验由A、B两部分组成,A部分受试者需将数字按顺序从1开始依次连接到25,B部分则需要受试者尽快将连线交替于数字和字母之间(1-A-2-B-3……),由医护人员记录患者完成连线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年龄、病程、HAMD-17评分、MoCA-BJ评分、TMT连线时间)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性别)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男21例(47.7%),女23例(52.3%);年龄19~56岁,平均(38.5±8.7)岁;病程(29.0±8.0)个月。对照组:男20例(45.5%),女24例(54.5%);年龄18~57岁,平均(38.8±8.6)岁;病程(28.9±7.9)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0.05,t= 0.16、0.06;P>0.05)。

2.2 两组干预前后HAMD-17、MoCA-BJ评分及TMT连线时间比较

由表1可见,干预前两组HAMD-17、MoCA-BJ评分及TMT连线时间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 HAMD-17评分低于对照组,MoCA-BJ评分高于对照组,TMT-A、TMT-B连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干预前后HAMD-17、MoCA-BJ评分及TMT连线时间比较 ()

表1 两组干预前后HAMD-17、MoCA-BJ评分及TMT连线时间比较 ()

组 别例数HAMD-17评分MoCA-BJ评分TMT-A(s)TMT-B(s)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4426.7±6.317.5±4.718.3±1.627.9±4.381.6±7.469.8±6.388.7±8.279.7±7.2观察组4426.8±6.314.6±4.318.3±1.530.6±4.781.7±7.365.4±6.188.8±8.473.4±6.6 t,P0.07,>0.053.02,<0.010.00,>0.052.81,<0.010.06,>0.053.33,<0.010.06,>0.054.28,<0.01images/BZ_18_478_2750_508_2799.pngimages/BZ_18_918_2753_948_2802.pngimages/BZ_18_1370_2751_1400_2800.pngimages/BZ_18_1816_2749_1845_2798.png

3 讨论

随着社会水平的发展,人们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抑郁症患者发病人数仍呈增多趋势。抑郁症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及自杀率高等特点[2]。利伯曼康复技术旨在通过看、听、演练、模仿、家庭作业等形式,为患者反复灌输康复知识,并告知康复者解决新出现问题的技巧、社会交往及回归社会技巧[3]。

研究表明,通过利伯曼康复技术训练可提高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对抑郁症、治疗方式等的了解,提高其在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中的配合度,同时通过与医护人员的沟通、与病友之间的交流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从而改善抑郁情绪[4]。利伯曼康复技术训练可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社交技能训练及职业康复训练,培养患者的兴趣爱好。利伯曼康复技术训练相较于常规康复训练,更多的是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和自知力,从而提高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在治疗、护理、康复中的依从性,从而改善其认知功能。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主要包括学习、记忆、注意力及执行力等,尤其是执行力低下,是导致患者无法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的主要原因[5],而利伯曼康复技术训练可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药物自我监控等进行训练,从而改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本文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HAMD-17评分低于对照组,MoCA-BJ评分高于对照组,TMT-A、TMT-B连线时间短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实施利伯曼康复技术可改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认知功能。

猜你喜欢

连线难治性康复训练
快乐连线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快乐连线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快乐连线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快乐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