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3-09-08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王丽张世娇万慧颖

河南农业 2023年24期
关键词:条锈病植物保护植保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王丽 张世娇 万慧颖

党的二十大工作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实现民族复兴的要务[1]。目前,已经到了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阶段,要推进乡村产业兴旺、构建乡村生态宜居、引领乡村乡风文明、落实乡村治理、实现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都迫切需要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农业人才[2]。

植物保护技术作为农业技术体系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需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发挥各类课程的全方位育人作用[3]。因此,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既是培养“一懂两爱”农业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激励学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外化于行,培养学生的使命担当的重要形式。

一、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植物保护技术作为高职院校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对农业生产指导实践性强,适用广。课程包括植物病害和虫害的基础知识、各类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发生规律等主要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作物及果蔬上常见的病虫害进行正确的识别和诊断,并开展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

根据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发展趋势,选取教学内容,制定课程标准,并明确课程思政目标,即在掌握植物保护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与植保意识[4],以农药“减量控害、节本增效、粮食安全”为目标,开展病虫草害的监测预警和绿色防控,潜移默化地铸就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农人。

二、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一)爱国爱党,培养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厚植于每个中国人内心的民族文化基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5]。要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扎根乡村,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的人才,必须帮助学生树立家国情怀。第一课以人物故事为例,如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朱有勇院士,谢绝了悉尼大学的挽留,带着妻子和女儿回到了云南农业大学,他研发的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技术,成为了国际上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典范。通过讲解人物故事,将家国情怀扎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鼓励大学生热爱祖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也为助力产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科学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也是实现学生自我发展的必备素养。如,在种业革命中,我国鉴定和克隆的水稻抗病基因位居世界前列。引导学生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的号召,把握我们自己的“种子芯片”和核心技术。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实验探索和生产实践中,与时俱进、革新理念、创新发展,培养一批努力创新、敢于实践的学生群体,以此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探寻哲学,培养辩证思维

在作物及果蔬的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病原物的入侵,如何在保证作物健康生长的同时,与病原物和谐共生,里面里蕴含了无穷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其中也蕴含了丰富的哲理,课程思政中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与现实生活的哲理融通,引导学生以格物致知的精神由小见大,逐层递进地感悟二十大精神的力量,内化其精神品质,外化为实践要求[6]。如,通过物候预测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领会自然演变与生物的相生相成道理,让学生领悟要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与物为春的道理,从而因地制宜、合理运用科学技术和手段来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符合万物生成的规律。

(四)贯彻法制,遵守职业操守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也是植保人的使命。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涉及病虫害防治中农药的使用,如果农药使用不当,会造成很多安全问题,如作物药害、环境污染、农药残留超标甚至人员中毒[7]。从新闻违法案例入手,让学生了解目前化学药剂的大量使用、滥用对生物造成的不良影响,激发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树立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让同学们讨论“如何在农业生产中实施药肥双减”“如何有效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等话题。在实践操作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环境保护法》《农药安全使用规范》《农药管理条例》等行业规范,培养学生规范操作、安全生产的职业素养。

(五)社会实践,树立服务意识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使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国家赋予农林类高职院校的光荣使命。植物保护技术作为现代农业技术专业课程,更需要加强培养学生服务“三农”的意识,将乡村振兴战略、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意识等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开展“民风乡情体验”“农耕体验”等社会实践活动,铸爱农之魂,开展“三农大讲堂”“劳模进校园”等宣讲活动,进行文化熏陶和价值引领,积极推进“劳动课程”建设,贯穿教学始终,培养学生热爱“三农”、献身“三农”的理想信念。

三、融合思政元素的课程实践教学

融合思政元素的植物保护技术的课程教改,以小麦条锈病的综合防治项目化教学为例,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小麦条锈病发病情况的新闻视频,以小麦条锈病导致的重大经济损失为引线,并对条锈病危害情况进行介绍,帮助学生领会植物保护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对小麦条锈病不同部位症状图片的展示及介绍,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探索其发生流行的规律。组织学生到农场开展教学实践,让学生以植保员的岗位任务在田间去寻找小麦条锈病并记载其发病的情况,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担当精神。根据发病情况,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在“绿色植保、科技植保和现代植保”的理念下[8],如何科学地制定出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治的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最后,教师通过老一辈植物病理学家和小麦育种家的人物故事及最新的文献报道介绍我国条锈病抗病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成果,增强荣誉感,引导学生建立起强烈的民族自信心(见图1)。通过整个教学设计,让学生树立植保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建设美好家园、绿水青山、美丽中国做贡献。

图1 小麦病害防治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四、课程思政的成效

(一)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按照眉山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要求,课程教师人人参与,门门课改。课程教学团队经过修订课程教学标准,进行课程整体化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引经据典,通过人物故事、经典案例的剖析,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课堂教学,助推了教师在专业知识、思想政治理论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全面提升,达到“教书”和“育人”协同,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助推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通过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技术专业20 级两个班的教学实践,学生对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思政改革的反应是积极肯定的,调查问卷满意度达到了91%以上,说明他们较易于接受这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学习热情大为提高,课堂上积极主动回答问题或参与讨论的学生数量明显增加,课堂氛围更为活跃。部分同学厚植“三农”情怀,利用假期加入到农业生产实践中,以大学生植保协会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形式,在当地开展驻村服务,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增强学生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总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作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新的着力点和增长点。植物保护技术作为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中许多知识点和技能操作都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从保障粮食安全及丰产丰收的角度入手,利用挖掘出来的思政元素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在教学中让学生去感受到植物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构建常态化的整体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猜你喜欢

条锈病植物保护植保
植物保护:不珍稀才了不起
小麦条锈病田间为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2021年《广西植保》总目录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陕西安康:农技专家开展小麦条锈病普防工作
植物保护中含哒嗪结构化合物的应用
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
215份小麦材料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检测初报
植保机何时走下“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