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骨手法复位儿童旋后外旋型胫骨远端骨骺骨折34例

2023-09-08丁权威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17期
关键词:夹板移位踝关节

丁权威 张 杰 赵 瑛

胫骨远端骨骺骨折多见于10~15岁的青少年,致伤原因多为体育运动,以旋后外旋型最常见。儿童胫骨远端骨骺骨折若治疗不当,极易导致关节畸形、生长障碍等并发症,治疗过程中应尽可能取得良好复位并避免二次骨骺损伤[1]。我院自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应用张氏正骨手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胫骨远端骨骺骨折,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4例患者均系闭合性骨折,无伴随血管、神经损伤。男23例,女11例;年龄9~14岁;伤侧:左侧15例(44.1%),右侧19例(55.9%);就诊时间40分钟至4天。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手法复位

采用张氏提踵端提翻旋法:患者取平卧位,由一名助手握持固定患者小腿中下段,牵拉扶正至屈髋屈膝位。医者两手分别握持患者足跟与足背部,顺势拔伸牵引,若交锁感较为明显,可酌情顺着受伤方向旋后外旋摇摆旋转踝关节,以助于松解骨与软组织的嵌插移位。随后医者握住患者足跟与足背部向前端提,另一名助手向后推压前踝部捺正,医者同时背伸内旋踝关节。

2.1.2 固定方法

整复成功后,助手维持患者患肢整复后体位,骨折处外敷金黄散伤膏,小腿用桃花纸包绕2~3层,按后、内、外、前顺序放置夹板,内外踝、足跟等骨性凸起部分及夹板上下端衬以棉花垫保护。同时内侧夹板在踝部内旋塑形,在外侧夹板外踝下方垫厚棉垫,根据复位后维持的体位,背伸固定时将足托板置于足底,用胶布纵向“U”形牵拉,绕过足底部拉紧固定,保持踝关节在背伸位。绷带缠绕时予以小腿近踝处至足底部“8”字形缠绕维持内旋,再分别用绷带、胶布自上而下做螺旋形包扎,远端再用胶布纵向“U”形拉紧固定。

2.1.3 术后处理

复位固定后,患者卧床制动,抬高患肢。根据外固定的松紧度,每5~7天进行复查换绑,一般固定时间4~6周。根据复查X线摄片结果,若骨折断端相对稳定(一般为3~4周),可早期解除内旋,维持背伸固定即可,利于提高患者舒适度及后期功能康复。

2.1.4 功能锻炼

根据治疗分期鼓励患者遵循早活动、晚负重的原则,积极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循序渐进。对于夹板外固定治疗者,早中期做膝、踝、足趾屈伸等活动锻炼。稳定型骨折固定两周后,在医生指导下做抬腿及屈曲膝关节活动,3周后在夹板固定下,可离床扶双拐不负重行走,促进血流通畅,行早期功能康复锻炼。后期拆除外固定后加强踝关节伸屈锻炼,防止关节僵硬,逐步锻炼患肢承重能力,从扶双拐改为单拐行走,继之弃拐行走。

2.2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骨折对线对位满意,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局部无压痛、叩痛,伤肢无明显短缩,骨折成角小于5°,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在5°以内;好转:骨折对线对位尚可,骨折线模糊,伤肢短缩小于2 cm,骨折成角小于15°,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在10~15°;未愈:骨折对位对线差或不愈合,患肢短缩3 cm以上,踝关节伸屈活动受限在15°以上,伤肢不能负重。

3 结果

34例患儿均一次整复固定成功,骨折达解剖或近解剖复位,无血管、神经损伤。去除外固定时间35~48天,平均41天。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治愈33例(97.1%),好转1例(2.9%)。典型病例CT结果见图1-2。

图1 三平面骨折患儿CT检查结果

图2 Salter-HarrisⅡ型骨骺骨折患儿CT检查结果

4 讨论

骨骼发育阶段骨骺板的连接较弱,作用于关节部位的外力不足以引起韧带损伤时,可能已超过骨骺板的耐受力,较易发生骨骺骨折。旋后外旋型骨骺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引起,足外伤时足旋后固定,同时胫骨远折端外旋,小腿三头肌收缩、足跖屈,胫骨远端关节面后方与距骨滑车接触制动,由于惯性腓骨仍外旋下胫腓前韧带紧张,撕脱前外侧尚未闭合的骨骺,同时距骨撞击胫骨关节面后上方使胫骨远端后方干骺端骨折,形成最常见外侧型三平面骨折[2]或Salter-HarrisⅡ型骨骺骨折。

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和Salter-HarrisⅡ型骨骺骨折的治疗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主要取决于骨折移位程度[3]:移位≥2 mm时应用螺钉固定,移位<2 mm时可行非手术治疗。张氏提踵端提翻旋法联合外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胫骨远端骨骺骨折,具有以下优点:① 该手法提倡顺势充分牵引,必要时顺势解锁,保持骺板在轻度分离状态下手法复位以减轻对生发层的挤压,从而避免影响胫骨后期的生长发育及踝关节的功能形态。骨骺损伤时骺板的生发层受到挤压,易导致生长停止或伴有骨桥形成,从而发生肢体的短缩或成角畸形。手法整复可避免手术对骨骺的创伤,减少手术带来的周围软组织出血渗出及粘连,降低术后关节功能僵硬的可能性,减轻家长及患儿对手术的恐惧心理,避免因取内固定而行二次手术。② 良好的外固定是维持复位的关键,采用超踝塑形夹板配合足托板联合固定,其中超踝塑形夹板符合踝部生理形态,对踝部的侧方和旋转移位有较强的控制力,在捆扎带约束力的作用下,利用夹板的弹性对骨折端产生持续的固定力,足托板对维持足背伸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小夹板外固定符合动静结合原则,可促使患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既固定骨折断端,又产生导致断端微动的应力,促进骨折愈合。本文结果显示,34例患儿均一次整复固定成功,骨折达解剖或近解剖复位,无血管、神经损伤。去除外固定时间平均41天,患儿均获随访,治愈率97.1%。

注意事项:① 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和Salter-HarrisⅡ型骨骺骨折,尤其合并腓骨远端骨折时,单纯应用X线摄片检查因影像重叠难以分辨,更易漏诊,临床应注意查体,必要时行CT、MRI等检查。② 手法复位时应尽可能避免暴力复位和多次反复复位,避免导致二次骨骺损伤。

猜你喜欢

夹板移位踝关节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再生核移位勒让德基函数法求解分数阶微分方程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Σ(X)上权移位算子的不变分布混沌性
钛夹板应用于美学区引导骨组织再生1例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多指离断手指移位再植拇指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