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迫症与强迫型人格障碍如何区分?

2023-09-08李杨

心理与健康 2023年9期
关键词:人格障碍人格特质强迫症

李杨

喜剧片《温暖的抱抱》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一位强迫症患者的生活方式。主人公鲍抱对整洁和计划有着超乎常人的执念,时刻要保持着发型的整齐与完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要按照极其精准的时间表进行。这过分的洁癖和执着使他畏惧与人“触碰”,并且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日常生活中,常会听到周围人讲:我有强迫症,出门后我经常要回去再检查一下有没有锁上门;我妈特别强迫,她不允许我穿着外套坐在沙发上,回家必须换睡衣;走在路上,我经常怀疑会有高空坠物砸到我,所以我会经常抬头确认,你说这是不是强迫症……

上述情景中的“强迫”出现很多次,那到底是强迫症,还是强迫型人格障碍呢?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首先需要确认的是强迫症与强迫型人格障碍是有区别的,强迫症与强迫型人格障碍之间并不是画等号的。其次,不管是心理治疗师还是精神科医生,对强迫症与强迫型人格障碍进行鉴别诊断,都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关系到后期治疗方案的选择问题、患者对症状的认知、对治疗效果的预期等。

什么是强迫症?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是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强迫症状为主要的表现。主要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相互对抗,使得患者感到非常痛苦,他们可以意识到这些强迫症状是不合理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但却无法控制。强迫症患者的大脑就像脱轨的火车,仿佛陷入到一个无法中止的程序中,在不安、挣扎、焦虑甚至恐惧中狂奔。这不仅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内心痛苦,也经常会给家人和朋友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

研究显示,强迫症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3%,多发于20~24岁,也就是说大学生是强迫症的高危人群。强迫症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除此之外,社会环境因素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父母或其他重要他人的精神状况、人格特质、行为模式等,与强迫症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例如《温暖的抱抱》中,鲍抱的父母本身就过分追求完美、过分关注洁净和细节,人格特质中带有强迫特征,焦虑水平也很高。

强迫型人格障碍是什么?

强迫型人格障碍在美国精神病学会颁布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中被定义为一种沉湎于追求秩序、完美以及精神和人际关系的控制,不惜牺牲灵活性、开放性和效率的普遍行为模式。

强迫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其终生患病率在3%~8%。强迫型人格障碍同样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有研究显示,患者在认知、情感、人际功能和冲动控制等方面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受损,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重大的负担。遗传、生物因素以及早年教养经历都可能是强迫型人格障碍病因的危险因素,但目前具体的发病风险因子仍不明确。

强迫症与强迫型人格障礙的区分

首先,二者明显的区别就在于有无强迫与反强迫的自我对抗:强迫型人格障碍通常没有强烈的自我对抗感,他们的强迫观念通常具有自我协调性,因为他们担心发生的事情通常并不是天马行空的,而是有一定事实基础的,例如因担心高空坠物,而强迫重复抬头确认;而强迫症会有强烈的自我对抗感,他们的重复思考和强迫行为是自我不协调的,明明知道这些强迫观念是荒谬的,但却难以控制地进行,令其备受煎熬。

其次,强迫症通常只涉及一种或几种特定的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而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强迫表现是广泛性的,可能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注意的是,有研究显示,强迫症通常会与各种人格障碍共存,共病率在33%~87%之间,其中与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共病率是最高的。所以当一个以强迫症状为主诉的来访者进入治疗室,很有可能同时患有强迫症与强迫型人格障碍。

强迫症与强迫型人格障碍的治疗

对于强迫症来说,通常以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为主,对极为难治的强迫症可能会考虑手术治疗。如果是以强迫型人格障碍为人格基础的强迫症,药物治疗的效果也并不乐观。药物种类包括SRI类药物,如舍曲林、氟西汀等。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森田疗法等。

对于强迫型人格障碍来说,药物治疗的作用较小,以心理治疗为主。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及森田治疗等。这些治疗虽然使用的方法和技术不同,但都是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帮助其发现与领悟内心的矛盾冲突,从而缓解心理压力,推动其学会顺其自然,接纳自我,体会到自己的感受,逐渐感受到过程的放松与享受,增强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猜你喜欢

人格障碍人格特质强迫症
是不是太自恋,一测便知
儿童心理虐待与自恋型人格障碍倾向的关系:成人依恋的中介作用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DSM和ICD诊断体系人格障碍诊断的最新进展
为什么我们乐于逼死强迫症?
为什么我们乐于逼死强迫症?
两种人
人格特质对抑制表现的预测研究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