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理念与教学提质策略探析

2023-09-08王健坤梁城铭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22期
关键词:育人教学内容思政

王健坤 梁城铭

(吉林大学体育学院 吉林长春 130012)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政治工作会议中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1]。“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践行课程思政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相关精神的重要战略举措。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高校体育课堂是落实立德树人中心环节的关键途径和重要载体,而体育课程本身以身心健康为主要线索,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育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都与思政教育诸元素高度契合,承载着重要的思政功能,是大思政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思政教育理论和实践潜力。如何将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相统一,引领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认识观,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

1 课程思政的理念分析

课程思政以课堂为主要载体,紧紧结合课程的本质特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融入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融入政治社会化的进程,实现公民人格的健全发展,成长为符合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需要的时代新人。

第一,课程思政是“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课程思政实质上则是在原有课程知识体系中恰当融入思想政治育人的内容,形成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关系,即教学体系要发挥各个学科本身的育人特色,保持与包括思政课在内的各类各门课程在“政治方向、育人方向、价值认同上相一致”,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

第二,课程思政要释放课程本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潜力。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在家国情怀、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文化传承等方面蕴含的思想政治资源,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兴趣,激活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教学实践当中,以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价值观引领作用。

第三,课程思政元素有机嵌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在专业课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成“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这既不是把专业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内容简单进行二元叠加,也不是将专业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内容割裂开来,需要积极探寻专业课堂的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内容在内在逻辑层面的关联性,即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内在统一性,自然地将思政元素嵌入课堂教学实践的整个过程,促使思政教育的立德和教学实践的求知趋于统一,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学习需要[3]。

2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提质策略

2.1 学习需要分析

发挥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首先要确定预期目标,做好学习需要的调查研究,找到课程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并理性评估问题和预期目标之间存在的张力,此后方能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教学实践的探索、设计。

首先,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具体领域,教育者要突破以知识技能为主的学习需要分析。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纳入学习需要分析中。明确行动思路之后,教育者就应当针对现有的教学条件对是否能够解决以及如何解决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系统化的评估与论证。

其次,通过调查研究去发现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翔实的调查研究为基本依据,以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现实状况为基础,判断预期将要达到的目标,为教学提供必需的原始材料。在教学中,只有通过处于前端的学习需要分析获得来自学习者的有效信息反馈,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确保有的放矢,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预期。

针对学习需要分析中的教学问题,要依据现有的各种教学资源和条件,确定好体育教学的总体目标。具体来说,在教学设计上,融入思政元素;在教学实施上,调整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类型、范围、深度和广度;在教师工作上,采用培训、激励、组织管理等多种手段共同推动教学思维的更新和教学理念的转变,提升体育教师思政教育素质;在学生学习上,运用适应学生身心发展情况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2.2 确定教学目标

在分析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时,应明确高校体育教学各层级目标,发挥体育学科的固有特点和优势,充分体现课程育人的价值取向和内在功能。

2.2.1 教学目标要体现体育学科的特点和优势

体育运动中蕴含了团结协作、遵守规则的集体主义精神,顽强拼搏、不言放弃的坚强意志,以及强健体魄、收获快乐的健康生活态度。这些精神内涵都值得深入挖掘和探索。因此,要以体育课程为载体,发掘“体育”这一概念本身的精神内涵,并为之注入更多更符合时代需要,充分融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文化元素,以实现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引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5]。

2.2.2 教学目标要具有融合性、融会性的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外在的结合,而是要将价值塑造与知识技能传授和能力培养深度融合。在相应的目标设计中,价值观塑造、知识技能教学、综合素质培养三个方面都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统一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这种融合性高度依赖教育者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并要求教育者在教学方案设计、实施和实地应变方面不断积累经验,将根植于“以体育人”建设基本目标中的价值观,以更加生动、活泼和潜移默化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深远持久却又历久弥新的影响。

2.3 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需要将思政内容与体育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起来,以各体育课程内容特点连接、嵌入、耦合思政内容来发挥体育课堂的育人功能。只有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才能精准入手,从课堂教学的内容体系中去挖掘家国情怀、纪律规范、意志品质、健全人格、道德修养等方面所蕴含的思政元素。

2.3.1 构建三课堂知识技能体系

既要发挥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也要结合专业具体知识,构建体育三课堂教学内容体系。第一课堂,即传统体育课堂,主要包括运动与健康理论知识、体育课堂行为规范、基本技战术练习、身体素质练习、课堂体育竞赛五个部分内容;第二课堂,即阳光体育赛事课堂,主要以构建新阳光体育竞赛体系、体育文化活动为课堂内容;第三课堂,即自主锻炼课堂,主要以锻炼的方法、手段、计划、健康保健知识为内容。三课堂融合联动,形成统一的“学、练、赛”为特点的以体育人教学内容体系。

2.3.2 辩证看待和处理外来素材,探寻体育课程思政特色教学内容

第一,通过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对体育的影响,可以延展出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外交、全民健身等方面内容;第二,将体育领域的重要人物、体育历史事件、体育时事、重要思想、人文精神拓展为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6]。例如,东京奥运会当中涌现出的大批2000年后出生的优秀运动员,能够让新时代的大学生群体更有共鸣感和参与感,可以在教学当中作为优秀模范和典型案例来运用。

2.4 创新教学模式

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注重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推进相应的教学模式,采用针对性的策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身心健康和思想意识中取得双重效果。

2.4.1 构建三课堂融合发展教学模式

每周一次的传统体育课堂,每年1~2 次的阳光体育赛事或活动等,在举办频次和总时长方面均明显匮乏,无法完全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要,也严重阻碍体育教学的育人目标的实现。因此,课内外融合发展模式势在必行。建立高校体育三课堂联动体系有利于实现课内外融合发展。即首先以传统体育课为基础,培养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基本素养和进阶技能。其次以“勤练、常赛”为方向,构建新阳光体育赛事体系,再将阳光体育竞赛体系作为纽带,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和活动。最后,以线上、线下课程资源为延伸,为学生自主锻炼提供新平台、新路径,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促进大学生自主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从各自性质和分工看,第一课堂,即传统体育课堂是基础,第二、三课堂是实践、体验、拓展的重要方式。

2.4.2 构建线上、线下双线混合教学模式

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发展与应用,为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线上通过多平台,协同提供共享体育课程资源,建立起线上教学、师生互动等信息化教学方式,构建起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进而与传统线下体育教学实现互补,从物质条件和基本方法上突破传统体育教学的固化思维,为创新教学方式打开多元化的全新视野。

具体来说,要创设线上课程资源,不断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一是线上课程建设,包括青年群体喜欢的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都可以进行融入思政元素的尝试,形成简单易懂、易于推广和被接受的课程思政教学新手段;二是可利用爱课程、学堂在线、智慧树、好大学在线、学银在线等优质课程平台,建立教学资源共享长效机制[7]。另外,运用学习通、雨课堂等在线教学平台、师生交互平台、管理平台实现完整的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线上教学平台可以帮助教师进行学情分析、学习过程监测、信息反馈、成绩统计等,找到教学的重点、难点、适宜水平点、思政元素衔接点等。交互平台师生通过QQ、微信、钉钉等软件进行沟通交流,获得教学信息反馈;管理平台可以提供赛事、活动、学习资源等信息的发布渠道。

2.5 完善教学评价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教学评价对大学生体育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引领学生价值观的关键环节。文献研究表明,高校体育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评价,即评估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等诸多方面是否符合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该评价体系在检测课堂教学育人效果的同时,对大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也能够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首先,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对象既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应当包括教师教学情况。要求在原有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下纳入对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方式,主要从知识技能学习、思政育人和能力培养三个维度展开。因此,不仅要通过最终的考试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总结性的资料;不仅要评价学生,还要从诸多教学要素入手评价教师,判断教师的教学实践在价值塑造、身心健康、知识技能、能力培养四方面是否符合教学的前设要求,并取得预期效果。同时,如果出现问题或偏差,应当做到及时反馈和调整,以此激励和鞭策体育教师全面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与教学能力。

其次,实施教学评价的方法采用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复合评价体系,同时在已有的课程评价体系中糅合课程思政的评价尺度。

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教学者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以一定的课时比例为参照,适当扩大课程思政相关评价的分值占比,尤其应当在评价体系中关注课程思政的落实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师的评价,则主要关注过程性评价,要看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学计划的实施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对学生的学习环节起到明确有效的组织、规范、引导和启发作用[8]。

3 结语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民族复兴的重大事件。体育兴则国运兴,身体强健则国民强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教学工作的目标指向,积极探索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聚焦高校体育教学诸要素,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升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引领大学生的价值观,培养身心健康、可堪时代重任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

猜你喜欢

育人教学内容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