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023-09-08张琳琳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3年23期
关键词:布置生活化数学知识

张琳琳

(江苏省连云港市墩尚中心小学,江苏 连云港 222142)

应用意识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教师注重学生学科知识内容的吸收内化,还需教师重视学生所学内容的应用,发展学生学以致用、触类旁通的能力.教师转变观念,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值得深入研究.

1 在课前预习阶段培育应用意识的学科素养

1.1 微课预习

微课短小精悍,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确保学生的预习成效.如在学习《厘米、分米、米》时,教学重点是建立1米的表象,理解1米等于100厘米.课前教师围绕教学重点与难点制作微课视频,结合生活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厘米、分米、米三种长度单位的应用.课上重点放在三种长度单位的换算方面.因此,可在微课结尾布置单位换算方面的跟踪训练习题.学生线上讨论交流预习中的个性与共性问题,作为课上讲解的重要内容,确保学生课上学习的深入性,帮助学生强化对长度单位的应用意识.

1.2 布置前置性作业

布置前置性作业,引导学生自主理解尚未学习内容的重点,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为知识的接受打好基础.通过布置前置性作业,帮助学生快速预习,并鼓励学生以自己的习惯和方式去完成前置性作业,以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应用能力.如在学习《分类与整理》时,教师借助动画式的作业,要求学生对不同颜色的气球分类,将分类结果用画一画、摆一摆、写一写等方式记录下来,思考哪种气球最多或最少?

1.3 导学单设计

教师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根据预习内容自主变换学习策略,为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奠基.如在学习《时分秒》时,教师设计课前学习单,包括钟面上有哪些数字?钟面被分成了几等份?每两个数字之间被平均分成了几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你如何区分指针?

2 在课上预习阶段培育应用意识的学科素养

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在开放性的氛围中学习到更多、更加实用的知识技能[1].

2.1 走出教室

教师立足教材照本宣科地展开数学教学,或是采取教学公开课或示范课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导致学生的应用意识不强.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需将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贯穿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全过程.课上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与学习中,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有用、要用数学”.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走出教室,突出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与趣味性.如在学习《位置方向》时,教师带领学生到操场集体辨认方向,再分小组体验校园实景中的不同位置方向.回到教室后,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表达方式描述校园各建筑物间的方位关系,阐述学校与周围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学生经过亲身体验后,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记忆深刻,也为学生掌握该知识点的实际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创设教学情境

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导入,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教材内容是引导学生认识面值为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为后续学习人民币的换算奠定良好的基础.该部分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常见的量的知识,需要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学生在观察、感知、体验、交流等活动中,不断深化对人民币的认识.学生经历“换钱”游戏与商店的生活化情境后,充分认识1元和10角的关系,并迁移认识角和分的进制.教师根据学情与教学重难点,即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进制;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兑换,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利用教学课件与人民币学具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内容后,为学生创设口渴后进入商店买水的生活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展开“小小商店”的角色扮演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分别扮演收银员、顾客等角色,体验换钱的过程与独自购物的活动经历,掌握大面值人民币的互换关系,能够正确清点人民币;切实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与商品交换中的应用价值,初步了解货币文化,形成爱护人民币与理性消费及节约等意识.尤其是有实际生活经历的学生碰到教学情境时,会立马激发学习的兴趣,轻松理解这节课的内容.

2.3 引入生活化教学素材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希望学生保持安静,聚精会神地听课,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深入理解及快速掌握.教师应打破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借助生活化的数学教学,积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将生活搬到课堂上,更利于发展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如在学习《千克与克》时,教师要求学生带不同品种和数量的水果,课上引导学生用电子秤称一下自己所带水果的质量,或是布置称水果的总质量等小组活动,让学生做中学.正所谓“学而不用则废,用而不学则滞.”课上教学需注重学用结合,通过生活化课堂,将生活素材引入到概念知识的理解环节,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实际,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生活化教学,实现学生应用意识培育的润物无声效果.课上为学生提供展示与表达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见解,引导学生利用电子白板验证自己的猜想,使其多角度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切实实现数学知识学习与应用的融会贯通.

3 在课后复习巩固阶段培育应用意识的学科素养

3.1 思维导图

数学知识点间的关联密切,学生理解和应用的难度较大,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串联知识点,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观念,向学生渗透思维导图的优势与特点等内容,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预习,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如20以内加减法的知识点整理,围绕该关键词,延伸出二级关键内容,包括加减法的概念,加减号的概念知识等.甚至有的学生根据“基础算术”的关键词,延伸出认识数字、整数加减法等二级关键词;延伸出100以内的数及比较、20以内加减法、加减法算式等三级关键词.

3.2 层次化习题设计

利用练习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需立足学情,根据学生的基础层次等级,合理布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避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学习完《小数除法》后,对基础层次低的学生布置低难度和封闭性的问题,如用简便运算方式进行计算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对基础层次中等的学生,布置中等难度与半开放性的问题,如判断“被除数除以10,要使商不变,除数应该扩大10倍”“84÷0.01实际就是把84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的正误等,帮助学生实现本课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对基础层次高的学生,布置高难度、开放性的习题,如“工程队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路1.65千米,20天可以完成.实际只用了15天,实际平均每天修路多少千米”“榨油厂240千克油菜籽能榨油100.8千克,照这样计算,若榨油210千克需油菜籽多少千克”的应用题等,培养学生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学习《圆》后,设计基础类的习题,即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圆,并试着量一下其直径,收集有效的数据,求圆的周长.设计提升类习题,即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圆,测量其直径,求圆的周长和面积.若将圆的直径扩大一倍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层次化设计练习题,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受益,通过习题训练得到进步和发展,达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理想目标.

组织学生展开一题多解训练,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不同方位运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运算过程,解答同一道数学问题.一题多解训练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训练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娴熟运用,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与创造性思维.如“南北两城的铁路长357公里,一列快车从北城开出,同时有一列慢车从南城开出,两车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快车平均每小时行79公里,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多少公里”的练习题,有多种不同的解法,包括79-(357÷3-79);设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x公里,有(79-x)×3+79×3=357等.全班同学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互相启发,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 生活化作业

数学知识学习的真正目的是实用性,需要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提倡数学作业设计的生活化,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人性化的表现,让教育回归本质.教师丰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生活化的有效策略,如下所示:一是转变传统作业形式,从生活中获取数学资源.提倡数学作业的生活化设计,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训练.教师抓住生活中的重要元素,获取有效的数学资源,借助生活情境和生活实际,帮助小学生完善数学知识体系.将数学题目设置在生活当中,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数学作业的完成质量.如在学习了《周长》后,教师可布置“测量自家房子的长和宽,来计算房子的周长”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实际性测量,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的用途.二是注重作业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数学作业设计的生活化,应突出作业设计的趣味性,通过创设情境的作业设计模式,有效锻炼小学生的探究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增强数学知识的应用性.例如学习了《加减法》后,可布置“学生独立购物”的作业,激起学生的兴趣,提高数学作业设置的价值.三是设置调查式的数学作业,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有效运用.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为了突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应用性等特点,教师可布置调查式的数学作业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深刻体会数学的用途,进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数学知识应用于国民生产总值、淘宝交易量、企业人数、工资的核算、客流量、车流量等计算环节.教师可布置探究类、调查类的作业,让学生亲身进行实践与调查,切实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如设计调查公路车流量的作业,让学生在周末进行车流量的调查,计算每小时的平均客流量,会调动学生参与调查的积极性,具有高度的实践价值.布置统计类的作业,学生学习了统计相关知识后,布置统计一周天气情况与班级学生的运动项目喜好等类型的作业,实现所学知识的创新运用,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应用意识等综合素质.教师优化数学作业类型,以实践为主要练习目标,从生活中捕捉数学知识,更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从而潜移默化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猜你喜欢

布置生活化数学知识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