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策略
2023-09-07杨露芳
杨露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理解人们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利用本土民族文化资源开展活动,可以引导幼儿感知身边无处不在的民族文化,自然而然地接受、学习民族文化,产生身份和文化认同感。
音乐是激发幼儿兴趣、使其产生共鸣的最佳教育资源,把民族音乐融入教育活动,可以拓展幼儿园音乐教育内容,帮助幼儿体验民族艺术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浓厚兴趣,增强其民族意识,从而推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多民族聚居地,世居着哈尼、彝、苗、傣、壯、瑶、回、拉牯、布依、布朗等10个民族。音乐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包括歌唱、乐曲、打击乐器、民族舞蹈音乐等。在这些民族中,哈尼族、彝族、苗族、傣族、瑶族的音乐特征突出、内容丰富,流传广泛,更适宜幼儿园教育活动选材。
一、结合主题开展民族音乐教育活动
幼儿园主题活动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教育优势,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有兴趣去探索求知。活动内容选自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和已有经验,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更利于幼儿学习。把民族音乐活动有机融入适宜的主题中,不仅能丰富主题活动内容,更易使幼儿理解民族文化内涵,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对祖国、家乡的热爱之情。例如:开展“爱家乡”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对家乡风土人情、民族文化等认识,达到多元化、全方位认识家乡,激发热爱家乡情感的目的;在“美丽的梯田”主题中,介绍元阳梯田的同时融入哈尼族音乐活动,开展舞蹈《捉泥鳅》《棕扇舞》、器乐欣赏《哈尼族巴乌》、童谣《抓小石子》《身子翻转》《娃娃伙伴来猜谜语》《阿妹阿妹快睡着》等活动,充分认识哈尼族生活及劳动习性及特点;在“欢乐火把节”主题中,开展彝族音乐活动《阿细跳月》《烟盒舞》《阿细娃娃耍月亮》《彝族三弦》等,感知彝族热情奔放的性格和热爱生活的激情;“炎热的夏天”主题中,融入傣族泼水节活动,学习傣族舞蹈《斗笠舞》《篾帽舞》,开展曲乐欣赏等教学活动,感受傣族婉转细腻、自然古朴的风格;“趣味花山节”主题中,融入苗族音乐活动,欣赏乐曲《苗族芦笙》《苗族飞歌》、学唱歌曲《庆丰收》、学习舞蹈《板凳舞》《苗族铜鼓舞》等,学习苗族爽朗、奔放、热情的生活态度。
二、利用一日活动开展民族音乐活动
除了集体教学活动外,可以在一日活动的其他环节中渗透民族音乐,充分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如在入、离园时,播放舒缓、轻松的乐曲,如:哈尼族歌曲《湖上春光》《美丽的边疆》,瑶族歌曲《美丽的瑶山》等,让幼儿在民族音乐的优美旋律中舒缓情绪;早操活动中,采用彝族《阿细跳月》《霸王鞭》,哈尼族《棕扇舞》《跳乐作》等民族韵律操,幼儿在节奏鲜明,民族调式特色显著的音乐中练习民族舞,感知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的特点;在户外游戏活动中,开展民族民间游戏打陀螺、打弹弓、鸡毛毽、跳竹杠等活动,播放适宜的民族音乐,营造浓厚的民族民间游戏氛围,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在区域活动中将民族音乐融入表演区,收集投放民族乐器彝族三弦、月琴、瑶族长鼓、苗族芦笙等,让幼儿通过亲身操作体验,感知民族乐器造型、音色、演奏方式等;投放民族舞蹈道具棕扇、烟盒、鱼篓、斗笠及各民族服装,让幼儿自由装扮,伴随民族音乐自由表演,充分感知民族舞蹈的魅力;在进餐活动前后,播放民族音乐等。民族音乐的融入,不仅丰富了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内涵,也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知各民族音乐元素,更好地体会民族音乐的特色和韵味。
三、借助节庆活动开展民族音乐活动
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教育资源。节日中通过相应的礼节、礼仪,体现了民族团结、和谐、友爱的精神和情感,具有节日的特殊教育意义。
根据幼儿实际生活,结合本土民族传统节日开展节庆活动,让幼儿接受民族文化熏陶的同时,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红河州积淀了内容丰富、文化厚重的传统节庆文化资源,民族传统节日丰富多样。有瑶族“三月三歌舞节”、苗族“花山节”“花米饭节”、哈尼族“苦扎扎节”、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等。幼儿园在开展节日庆典活动中,抓住节日的“特殊教育意义”这一核心价值,设计节日活动,将幼儿日常学习的民族舞蹈、歌曲、民族操、民族民间游戏等民族音乐文化渗透在活动中,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节日的文化氛围,在表演、游戏等活动中促进团结友爱情感,体验民族音乐的文化魅力,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心。
四、优化教育环境开展民族音乐活动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的认识发展是其不断地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经过良好设计的环境可以起到暗示作用,可以起到诱发孩子积极行为的作用,环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幼儿园充分运用身边独有的民族文化资源,将可以与幼儿“对话”的民族音乐文化元素贯穿到环境创设中,从室外环境到班级环境,让园内随处都可以看到身边的民族音乐文化特色,形成环境育人的大氛围,使幼儿潜移默化地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以激发幼儿对本土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例如:创设“民族乐器廊”,利用幼儿园走廊墙面悬挂民族乐器实物或图片,展示介绍乐器名称、外形特点;提供可以拨弄、敲击的乐器等让幼儿操作体验;班级创设“民族舞蹈表演区”,摆放民族乐器、服饰、表演道具等,让幼儿操作、穿戴体验;利用户外场地创设“民族民间游戏区”,提供多民族游戏器械及民族音乐,幼儿可以自由游戏等。在有计划、有目的创设的教育环境中,幼儿可以自己去观察、探索、讨论、创造,促使其自主地吸收民族音乐文化,创造性地进行表演、游戏等,自然地融入民族文化中。
五、提升教师开展民族音乐活动的能力和素养
民族文化教育的实施主要依托教师,教师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桥梁。教师不仅要开展民族音乐教育活动,还要掌握相关民族文化技能,才能引导幼儿更好地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素养,还应了解掌握民族文化教育相关政策和文件精神。如何提升教师相关素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学习相关民族文化教育政策、法规、文件等,了解民族文化教育的政策导向和价值意义,指导教师把握教育的方向和尺度;二是立足课题研究,开展对相关民族文化的研究,提升自身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三是深入民族地区进行采风和调研,了解和感知本民族音乐的风格、内涵和意义,收集原生态民族音乐素材,甄选优秀素材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四是邀请民族文化研究专家开展民族文化研讨活动,进一步了解本民族文化背景和发展情况,积累丰富的文化资源;五是积极开展民族音乐活动研讨,组织相关音乐教育活动园本教研、活动观摩等,通过交流研讨提升教师理论及实践能力。
民族音乐文化是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同时是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重要途径。在幼儿园里推广民族音乐文化,不仅要注重优秀民族音乐资源的收集,还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结合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实施教育活动,帮助幼儿自然地接受和传承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