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进展

2023-09-07张雪徐立霞

科技资讯 2023年15期
关键词:学科服务嵌入式综述

张雪 徐立霞

关键词: 新媒体 图书馆 学科服务 嵌入式 综述

中图分类号: G252;G25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91(2023)15-0222-04

随着新媒体的逐渐普及,图书馆用户的学科知识需求不断升级,这就要求图书馆改变传统服务模式,紧跟时代变化,充分利用新媒体形式为用户提供有效的学科服务。嵌入式学科服务以用户为中心,强调嵌入用户的虚拟空间,这种特质契合了新媒体信息传播及用户关联的特点。运用新媒体方式进行嵌入式学科服务成为目前图书馆实现与学科用户深度合作的重要途径,在国内外图书馆学界引起广泛关注和探讨。

1 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溯源

1.1 发端——从学科馆员到学科服务

1.1.1 国外发展

学科馆员是指以图书馆为工作场所,开展专门性的业务工作与信息参考咨询服务的人员,不同领域也对其有着不同的称谓,如学术联系人、学科专家、学科咨询馆员、研究支持馆员等[1]。据国外相关研究梳理,“学科馆员”一词最早可追溯至文艺复兴时期。1960年左右,美国意图通过加大图书馆的发展获得与掌握相关敌对国的历史文化发展状况,学科馆员就此产生,其主要职责是对图书馆馆藏资源进行整理与编辑[2],使其条理化并易于查询。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被认为是“学科跟踪服务”建立的先驱图书馆,在此基础上,美国、加拿大部分注重研究的高校图书馆汲取经验,先后设立学科馆员制度以推动科研发展。

1.1.2 我国学科服务的发端与转变

相较于国外,我国学科馆员制度起步稍晚,198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开启该制度引入的先河,此后,全国范围内各高校纷纷引进该制度,国内掀起一阵热潮。针对学科馆员的理论研究于2002 年相继开展,时至今日,学科馆员引入国内已达34 年,在这一过程中,学科馆员制度及相关研究不断发展完善,推动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进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互联网及媒介宣传方式日臻完善,传统图书馆仅以提供物理空间模式为主的服务无法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基于此,图书馆行业不断反思与实践,追求推陈出新,以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为基础,逐渐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学科服务建设,这一转变也为学科服务的建设开启了发展新阶段。

1.2 变革——新时期学科服务的发展演进

学科服务是基于时代发展的新形式服务机制,有别于学科馆员服务,其服务理念更加全面。2003 年,“学科化知识服务”概念首次提出,学科知识服务是组成具体科研活动的有机组成,区别于以往偏重于科技信息工作,现在逐渐向个性需求、用户、科研过程,以及知识发现与集成形态的发展,具有赋予服务和手段开放整合性、动态发展性、个性定制性、协同交互性及有机融合性等特点,并以服务手段有机嵌入科研背景下的知识服务和知识管理机制。基于学科知识服务的概念,学科化服务、学科信息服务等概念相继产生,并以研究热点的身份出现在图书馆科学研究中[3]。

不仅是国内,国外对于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也进行了重新明确,有学者将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职责与角色总结为10 个方面,另有学者认为学科馆员应加强教育职能,拓宽管理内容,包括科学与技术数据的管理,学科服务内容和角色定位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

2 新媒体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2.1 新媒体在图书馆不同细分领域中的应用

学者关于新媒体在图书馆领域中的研究可分为图书馆阅读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互动阅读等,研究重点在阅读推广服务的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方面。

2.1.1 图书馆阅读推广

图书馆阅读推广方面,以新媒体为手段推动经典阅读服务的理论策略创新与实践服务提升,进而形成新媒体经典阅读服务团队[4]。提出阅读推广创新五点策略,并将新媒体技术贯穿其中以推动应用[5],强调利用微博微信,强化读者互动联系[6]。信息获取自由便捷、以平台及应用为主导、信息传播中交互性强这三大特点是新媒体信息传播在图书馆应用中特点[7]。

2.1.2 图书馆信息服务

图书馆信息服务方面,提到了有关移动新媒体信息服务的特点有时空开放程度高、信息传播成本较低、传播内容多元化和传播对象交互性强,相关的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也都基于以上特征[8]。

2.1.3 平台建设互动阅读

平台建设互动阅读方面,从平台、功能、内容及机制4 个方面探讨提升新媒体互动阅读服务的策略,并一一对应,提出打造開放融合平台、挖掘新媒体功能、拓展可读性内容以及建立良好机制[9]。

2.2 新媒体在图书馆学科服务中的应用

图书馆开展新媒体服务基本上是以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新媒体形式的出现为开端。SpringShare公司2007年设立Libguides平台,对RSS定制服务、学科资源分类、学科咨询及用户反馈功能进行融合,被认为是新媒体应用与学科服务的早期形式[10]。据相关数据统计,自2007 年该平台设立至2017 年9 月,近10 年的时间里,全球范围内共计70 个国家的各相关图书馆纷纷引入该平台,以促进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提升。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是中国第一个引进该平台的图书馆,于2010 年引进后,其他高校图书馆纷纷效仿,陆续使用该平台或国内开发的类似功能学科服务平台用于建设学科服务。以新媒体技术促进信息化技术水平,从而实现图书馆数据处理和资源利用效率。强化网络情景感知能力,提升用户满意程度,利用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功能发展图书馆联盟,加强图书馆员和院系的互动交流,加强跨学科合作等。图书馆可以借助新媒体创新学科服务模式,通过形式多样、传播迅速、成本低廉的媒体平台,将图书馆资源更好地推广出去,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此外,还可以利用社交网络的优势搭建学科知识交流社群,有助于调动学科用户的积极性,提高用户黏性,提升服务的针对性,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11]。

3 嵌入性理论相关研究

3.1 嵌入性理论总体研究情况

3.1.1 概念和理论研究

“嵌入”是一种客观现象,其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一个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有机结合,二是一个事物内生于其他事物之中。国外学者从经济学的层面对其解读,认为“嵌入”是指“经济的社会嵌入”,经济行为是由个体发出的,并嵌入社会的整体运行活动而作用,对经济行为的动机研究必须充分考虑社会与经济因素。这标志着“嵌入性”思想的产生,虽然该思想尚未明确“嵌入”的定义,但为“嵌入”的概念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12]。1985 年,嵌入性理论正式提出,“嵌入”被认为是新经济社会学的核心概念,是考察经济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出发点,为研究经济行为问题提供了具有实践意义的指导[13]。随着学界对于嵌入性理论的深入探索,该理论也因主题属性的不同进行了分类,具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几类分析框架:关系嵌入性和结构嵌入性框架,结构嵌入性、认知嵌入性、文化嵌入性和政治嵌入性框架。在此基础上,框架被进一步细分为主题嵌入和客体嵌入[14],业务嵌入性与技术嵌入性分析框架,环境嵌入性、组织间嵌入性与双边嵌入性框架[4]。

3.1.2 存在的问题

嵌入性理论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解决,具体叙述如下。

第一,嵌入性概念仍较为抽象,表现在嵌入性概念的不统一,甚至有些学者还对嵌入的含义进行扩展,将其内涵扩大至两主体之间[15]。因此,对嵌入性下一个准确的概念是开展相关研究的关键。

第二,现有的嵌入性理论研究仍将重点倾向于个体、组织经济行为和其外部作用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未将嵌入性理论与企业运营相结合。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应将嵌入性研究与企业社会体系之间建立相关联系,建构社会体系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的运行机理。

第三,学界的嵌入性理论研究偏向于质性研究,量化层面的数据分析较为缺失。因此,建议相关学者进行研究时注重量化研究的使用[16]。

3.2 嵌入性理论应用于图情领域的相关研究

嵌入性理论初期研究是以社会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展开,后期经过交叉学科的发展,图情学界逐渐意识到其研究价值,在相关信息服务、情报学研究和图书馆社会网络关系分析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总结。

图书馆用户教育的对象应扩展至院系教师,将用户教育作为学校图书工作运行的一环,以促进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该观点开启了嵌入式学科服务思想研究的起点。2004 年,Kearley 和Phillips 首先明确“嵌入式馆员”这一新概念。美国嵌入式服务研究专家Shumaker于2007 年提出4 个“共同”,即共同定位、合作关系、共同管理及共同资助,对图书馆嵌入式服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基于该分析的基础上,相关学者归纳总结了物理嵌入、组织嵌入和虚拟嵌入服务类型,这3种嵌入式服务类型的提出具有新意义,其为嵌入式理论的实际层面操作与建设图书馆学科服务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逻辑发展思路,之后国内相关学者的研究多以此理论基础为研究根基。嵌入式学科服务是专业化和个性化程度较高的服务模式,其发展促使知识服务形态、理念、技术、制度迎来全面革新,也促使高校传统学科馆员向嵌入式馆员转型,对其专业技能、知识和个人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加全面、专业、严格的要求[16]。

嵌入性理论是基于新经济社会学的背景产生的,是基于社会层面的组织结构及网络连接角度对经济生活“合法性”进行探讨研究[17]。但目前图书馆和情报学的嵌入式理论应用仍有较大研究空间。例如: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系统的理论研究匮乏;图书馆嵌入式服务开展较为局限,大多将思考停留在用户的物理和数字空间,缺少对学科整体的研究;缺乏对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领域深入、系统的理论概括与总结。嵌入性理论未能与情报学研究完全融合、情报人才流失及由于构建人机情报网络,情报人员无法嵌入情报,导致获取情报数量不多、质量不高等问题[18]。针对于图情领域,未来应当清晰把握嵌入性理论的内在含义,明确各种分析框架的适用范围,准确处理嵌入性理论与图情领域实际应用之间的结合界限,将组织的经济行为上升到一定高度,在整个社会体系运行层面展开,促进引导、共赢和限制的相互关系。

4 研究述评

前人在图书馆学科服务、新媒体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嵌入式理论在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应用等领域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值得学术研究学习和借鉴。但已有研究仍存在如下问题待解决。

嵌入性理论和图书馆学科服务理论的融合程度待加深。本研究领域属于交叉研究领域,部分研究成果将嵌入式相关理论直接“嫁接”在图书馆学科服务上,没有清晰把握嵌入性理论的内在含义与逻辑机理,未明确嵌入性理论与学科服务的契合点,无法准确处理嵌入性理论与学科服务领域实际应用之间的结合界限,故嵌入式学科服务未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应用。

新媒体应用于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切入点单一,多角度多视域下的研究成果少。部分相关成果只将研究重心放在了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功能上,切入学科服务的时候只考虑有关信息传递有关的服务内容和形式,未将新媒体的相关功能把握清楚,忽略了新媒体和嵌入式的最佳结合点——用户社交网络,社交网络以其独特的社交化、便捷性、沉浸式等特征在新媒体时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议题相对分散,全面、系统性的研究成果较少。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物理空间、数字空间开展用户嵌入式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少对学科整体的把握。缺乏对高校圖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领域深入的理论概括与总结,难以形成较为系统全面的理论体系。

今后有关本研究领域的走向应该是兼顾客观表象和内在机理,注重嵌入式理论的核心价值——嵌入用户,充分运用新媒体中用户黏性最大的社交媒体形式,清晰把握嵌入性理论的内在含义,准确处理新媒体和嵌入性理论与学科服务领域实际应用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创新,实现新媒体环境与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充分融合。

猜你喜欢

学科服务嵌入式综述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搭建基于Qt的嵌入式开发平台
嵌入式软PLC在电镀生产流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论新教育科研范式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中的“马太效应”现象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基于SCIE和ESI的燃料电池Pt基核壳结构催化剂研究进展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