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CIS理念建构职业本科特色的外语教学评价体系

2023-09-07牛璐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24期
关键词:文科跨学科理念

[摘           要]  新文科人才培养旨在立足新时代探寻中国特色高等文科人才培养之路。以“知行合一”为目标,打破学科专业界限,组建“行知实验班”,以“三跨三融通”为引领,探索和实践新文科卓越人才培养的新范式。以此为基础,新文科卓越人才改革应坚持培养目标、培养体系、实践载体、教学平台、育人环境和保障体系的“一体化”建设,构建新时代卓越文科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

[关    键   词]  跨学科;新文科;课堂评价;职业本科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4-0065-04

一、研究背景

(一)新文科人才培养呼唤跨学科人才共育

2018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 国内关于新文科中“新”的内涵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即学科样态的交叉性、学术旨趣的实践性、学科创新的多元性。不论从哪个角度出发,其本质都是从多元理论视角出发,丰富文科的内涵和外延,寻求文科与实践与其他学科的内在关联,具有跨学科的本质属性。跨学科人才质量成为衡量新时代文科专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尤其在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教育既要对学术发展负责,又要对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择业就业以及终身发展负责,单纯的学科本位的培养模式无法满足。

(二)新文科公共外语教育缺乏应用层面的实证研究

2020年11月3日,教育部召开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上诞生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的定义是八字方针:“主动求变,创新发展”。

当前的新文科外语研究多停留在外语专业的建设上,而对于覆盖面广的公共外语建设的研究匮乏。随着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兴起,亟须将目光转向对于公共外语课程和职业本科院校的外语基础课程建设的研究。

本研究提倡“多学科协同共育”,聚焦“职业本科”外语教育,围绕“大外语”人才培养目标,借助跨学科理论,利用多学科相互影响、促进并形成职业本科特色的新文科建设。所以本研究以西安汽车职业大学的课程改革实践为基础,从大学英语的课堂评价环节入手,有效地融入跨学科理论,以评促学、以评引学,是新文科背景下外语教育的关键突破口。

二、当前职业本科教育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作为首批职业本科院校,西安汽车职业大学是一所理工类院校,必然在大力发展新工科的道路上进行深入探索。然而,在专业课程之外还存在大量的文科类课程。因此,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外语类课程改革如何为新工科的发展提供强大保障和支持,如何把握新文科建设的内涵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当前我国职业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学在高职教育的基础上普遍采用终结性评价的教学评价方式。虽然被普遍接受,但这种评价方式从根本上忽视了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无法反映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同时也忽视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付出的长期努力。单一的考试成绩也无法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高等职业教育更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的学习、知识体系的完善、学习能力的增进、动手能力的培养、社交能力的提高,这些都是职业教育所要达到的结果之一。然而单一的终结性教学评价体系并不能促进这些能力的发展,某种程度上还会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评”不促“学”

以西安汽车职业大学为例,长期以来,大学英语课程的成绩为考试成绩占比70%,平时成绩占比30%,其中平时成绩由作业和出勤构成,这就导致学生过度看重考试成绩、作业和出勤。本研究针对该校职业本科智能制造专业1901-1906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6.7%的学生把上课的重点放在这三个因素上,而忽视了知识的学习和迁移。所以在固有的评价模式下,学生并不会真正关注课堂、知识的摄取和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学评价元素过于单一,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评”不促“教”

在由考试成绩、作业和出勤构成的评价体系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被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认为“出勤即上课”,这样就导致教师课上讲授的知识没有人听,从而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这样的教学评价体系中,教师无法得到学生的学习反馈,教学效果无从检验,教学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在该评价模式基础上的教学会使“教”与“学”渐行渐远,这不符合职业本科院校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初衷。

(三)“评”不促“研”

教学评价本应该是教学反思中最重要的基石。但基于单一标准的教学评价模式,学生只关注考试成绩、作业和出勤,并没有真正重视知识的摄取,教师也无法获得真实的课堂反馈。从而无法为相应的科研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撑和实证,造成科研后续乏力。

三、研究思路

如何通过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通过何种方式融入跨学科理念,以何种方式构建课堂的评价体系,这些都是我校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面临的实际问题。本研究沿着“实践—理论—实践”的基本思路展开。从西安汽车职业大学的教学实践出发,分析教学现状与问题,总结教学改革的重点领域(即教学评价环节),借鉴成熟的经验和理论(经济学领域相对成熟的CIS理念),探索职业本科教育的新文科评价体系,从而推动新文科建设的落地实施。从职业本科的教育特点出发,坚持素质与技能的融合、育人与育才的统一、 内涵与外延的结合。

作为一种企业管理理念,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主要包括MI(Mind Identify)、BI(Behavior Identity)和VI(Visual Identity)三个部分。本研究将CIS理念引入课堂,通过模拟企业的经营模式,在MI环节引入分组教学。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在MI概念的实施过程中,课程思政相关的课堂活动能够在协同合作的意识下有效开展(如图1所示)。

CIS理论把企业形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建设和发展。一个好的企业形象就像是班级的班风和学风。MI是企业的理念识别,BI是企业的行为识别,VI是企业的视觉识别。在研究中将MI理念贯穿到班级团队建设、课程思政等教学环节;将BI理念延伸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设计中,通过项目式教学成果的验收,督促学生形成高效的学习行为;将VI理念贯穿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丰富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授课内容的层次性。在CIS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全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家国情怀,培养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

(一)课程设计体现育人与育才的统一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文科类专业和课程的改革应该更加注重课程思政建设,促进“育人”与“育才”的统一,促进“新文科”与“新工科”的统一。

新文科的建设旨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在课程设计环节要坚持立德树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线,以期打破思政教育在各门课程间的壁垒,以浸润的方式融入课堂。此过程中同时也强化和落实立德树人理念,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见文末表1)。

(二)教育过程坚持素质与技能的结合

作为职业本科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根据我校智能制造工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该课程的建设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重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学生成为语言与技能兼备、文化与素养兼修的复合型人才,为学生走向将来的工作岗位打下扎实基础。

在CIS理念的指引下,在BI环节融入大量课堂实践活动,包括英语技能的听说读写。因此,本研究紧紧围绕能力的提升,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体现能力的拓展与技能的提升,增加实践类活动的课堂占比。以《新一代大学英语提高篇1》教材为例,将各个单元所包含的实践性课堂活动设计呈现如下表2。

提高英语活动实践成绩比例,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要深挖教材,设置合理的课堂活动和任务。在课堂教学中,以任务为引线,贯穿单元学习的始终。利用数字平台的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多维评价体系,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三)教学方法体现内涵与外延的结合

大学英语课程设计坚守立德树人,将企业管理理念跨界融入语言教学中,以语言学习为载体坚持课程思政,厚植家国情怀,增加课程深度。

运用CIS理念构建的评价模式摆脱了学科的限制,把经济学理论融入课堂教学。借助数字化教学平台,对学习过程、学习成效进行量化,使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在MI 理念的指导下学生能在小组活动中形成团队精神,达成组内共识,构建和谐高效的团队理念。在此基础上借助BI行为识别强化学生学习的行动力, 比如通过数字教学平台对课堂活动进行有效监督,提高教学的参与度。最终借助VI视觉识别引导组内互帮互助,提高课堂教学和课下自学的效率。在CIS理念的指导下,面对“分红”的诱惑,小组成员会积极主动完成任务;面对“收购”的压力,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会被充分激发。在这种公平竞争的教学评价中学生会将学习压力转化为动力。

笔者将以大学英语课程的具体实践为例,通过对比教学改革前后的教学设计,突出课程体系中的变化和亮点,以此展示育人元素和课程思政内容的落地实践。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料,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如下表3,以职业本科二年级英语课的实践为例。

四、改革成效与评價

借助跨学科理论CIS构建的课堂评价体系,深刻反映了跨学科的融合,进一步推进新文科的建设进程,使学科融合的概念落地实施。经过为期一年的实践,该研究的具体成效如下。

(一)学生的应用型技能稳步提升

作为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阵地,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立足该学科的工具性特点,该研究重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以应对未来职场的需求,为学生走向将来的工作岗位打下扎实基础。在2022年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英语口语演讲赛多次获得三等奖,在2021及2022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和写作大赛陕西赛区中多次荣获三等奖。借助CIS跨学科理论,更加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促使课程目标逐渐从“知识传授型”转向“能力提升型”。

(二)学生的家国情怀激昂向上

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文科建设的根本任务。该研究通过教学评价的合理引导,设置体现课程思政的单元任务,比如介绍中国的茶文化、中外艺术作品的对比,增强文化自信,打破思政教育在各门课程间的壁垒,实现立德树人的理念。

(三)学习的跨学科意识不断增强

借助跨学科理论CIS,在教学评价的引导下,开展无边界教学,形成“学科—学科”协同课堂。基于跨学科的教学设计,学生接触跨学科内容远远多于传统课堂。在教学评价标准的驱动下,课堂互动、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等板块能实现协同发展。通过跨学科教学评价,实施多元多维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满意度大大提升。

五、结束语

新时代、新形势、新技术呼唤教育的新定位和新转型。受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影响,在我国职业本科院校的教育中,存在着偏重传授语言知识和训练言语技能、外语课程教学功能定位不明确、育人功能不突出、教材内容滞后时代需求、对国家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回应不够等现象,导致学生的知识领域、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创新与实践能力受到限制,与社会需求脱节。鉴于此,本文以新文科建设为研究视角, 借助CIS理念,从职业本科院校西安汽车职业大学培养人才角度出发,探索建构新文科评价体系的新模式。

本文以西安汽车职业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为例,探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将CIS理念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从而为课程评价提供新的路径。希望优化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为职业本科院校的课程改革提供借鉴,也为致力于教学改革一线的教师提供一种思路。将 CIS 企业管理理念引入分组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为师生注入协同、格局、共享的新理念,不断成为课程建设的强大推动力。

参考文献:

[1]郭向宇.新文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回归与创新”:基于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的实践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20,37(2):91-96.

[2]徐锦芬,刘文波.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外语创新教学与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9(5):1-9,147.

[3]吴岩.新使命 大格局 新文科 大外语[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9,2(2):3-7,90.

[4]屈淑娟.新文科背景下多元学习评价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2(2):4-6.

基金项目: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2年度一般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借助CIS理念建构新文科评价体系”(项目编号:2022SZX531)。

作者简介:牛璐芳(1990—),女,汉族,山西临汾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和职业本科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文科跨学科理念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孙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