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研究

2023-09-07张亚红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24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管理人员信息化

[摘           要]  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高校内部一项重点工作,已经纳入各学科的教改方案。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很多高校开始进行长远规划,并增加相关投入,大力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希望以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支撑教育信息化发展。主要围绕四个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依次介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义、问题、改进建议、长效机制,强调以教育信息化发展为目标,调整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重新确立高校教学管理的内容、形式,突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指导高校教职工顺利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响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倡议。

[关    键   词]  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4-0061-04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包含多方面的工作内容,可以从硬件条件、软件设施、教学资源、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不同角度支持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进入信息化时代,面对教育信息化发展形势,有些高校已经开始采取行动,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有些高校则比较被动,仍然在观望、徘徊,并未主动迎接信息化时代的挑战。探讨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相关问题,旨在突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希望高校吸纳新理念,尝试新路径,以更高的标准,不断强化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为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让高校踏上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追求教育进步、教育创新,彰显高等教育的先进性。

一、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义

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其一,对于学校来说,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其二,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满足学生需求。其三,对于国家教育工作来说,可以顺应教育改革。高校要立足未来,认真规划教育信息化发展方针。具体分析如下:

(一)提高教育质量

积极倡导教育信息化,可以引入新型设备、新型系统,不断改善教学条件,提升高校各个专业、各个版块的教育质量。例如,以多媒体工具为核心,高校可以打造多个智能化的“多媒体教学中心”,实施多样化的线上教学方案,加快教学进度,丰富课堂情境,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保障教育质量。此外,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教师队伍信息化素养。教师要通过深入学习、研究,了解教育信息化的特点,掌握相关教育方法,储备相关教育资源[1]。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得到提升,有利于改革教育教学工作,彰显教育创新性,推动高校教育不断进步。由此可见,重视教育信息化发展,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

(二)满足学生需求

从学习到生活,从娱乐到社交,信息化对学生已经成为一种全方面的影响。高校积极落实教育信息化工作,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具体来说:一是信息化资源。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高校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工具,整合各个渠道的信息化资源,融入学校教务系统、学校网站、学校微信公众号,供学生查阅、调取。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便利,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优质的信息化资源。二是信息化指导。基于教育信息化发展方针,高校更加重视信息化指导,包括课堂内的信息化指导、课堂外的信息化指导[2]。在课堂内的信息化指导中,信息化工具相当于教师的助手,可以简化教学任务,吸引学生视线。在课堂外的信息化指导中,信息化工具可以成为纽带,将教师与学生紧密联系起来。总之,每一种指导都可以精准地帮助学生,发掘学生的学习问题,让学生越学越轻松,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顺应教育改革

从宏观来分析,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关系到国家的综合实力,国家高度重视各个地区的高等教育建设,强调开拓创新,紧抓教育改革。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符合国家教育改革的整体规划。举例来说,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高校教师要走在前面,发挥带头作用,主动适应信息化教学,从传统教学模式转向新型教学模式,追求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这种求新、求变的态度,带动了高校各个版块的教育工作,体现了高等教育的發展性特征。这种发展性恰恰是教育改革的期望,是教育改革的一项目标,响应了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另外,从本质来分析,积极推行教育信息化,其实是在推行一种更为有效的教育。比如说,借助信息化条件,高校可以搭建专业的“信息化实训基地”,优化各类实训项目,让薄弱的实训环节强大起来,让学生的学习思维活跃起来,达到更理想的育人效果,培养一批能想、能干、能创新的应用型人才,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3]。相比传统的实训基地,信息化实训基地功能齐全、项目完善,是一种更有效的育人阵地。这种有效性是教育改革工作的追求,是教育改革工作的意义所在。总体来说,高校主张教育信息化发展,顺应了国家教育改革方针。

二、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现阶段,在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常见问题为:教学管理设施落后、教学管理相关制度不健全、教学管理队伍综合能力不达标。这些问题不利于落实教育信息化发展方针,不利于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进步。具体分析如下。

(一)教学管理设施落后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有些高校大力倡导信息化,但在执行层面,高校并不注重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在硬件上,由于投入不足,各学科配备的信息化设备数量有限,教师之间需要进行协调,难以灵活、自主地开展信息化教学。长此以往,很容易削弱教师的工作热情,不利于信息化教学活动的普及。此外,在软件上,各学科配备的软件系统过于滞后,整体利用率较低。而且,在运行过程中,有些软件系统不够稳定,教师经常遭遇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难以正常地推进信息化教学。这不仅给教师带来困扰,还会阻碍学生的学习[4]。配备合适的硬件、软件,并进行专业化维护,这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点,相关教职工要引起重视。否则,高校很难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二)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形势下,有些高校已经产生危机意识,已经认识到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忽视了相关制度的建设。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忽视了信息化技术应用制度。在平时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有些高校仅仅关注信息化条件,包括信息化硬件、信息化软件、信息化实验室、信息化实训基地等,没有从应用视角认真研究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问题,如应用形式、应用频率、应用安全性等。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很难充分地显现出来。而且,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规范的操作,不利于高校迈向正规的教育信息化之路;另一方面忽视了信息化教学考核制度。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有些高校重点抓信息化教学过程,没有关注信息化教学的结果。也就是说,高校对于信息化教学相关的各项工作,并没有结果上的明确要求[5]。这样的教学管理态度,不利于推行高质量的信息化教学。探索教育信息化的道路上,高校要重视信息化技术应用制度、信息化教学考核制度,通过这两项制度加强教学管理工作。

(三)教学管理队伍不达标

关于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有些高校缺乏合格的管理人员。例如,有些高校配备的管理人员,来自教学一线,熟悉教学工作,熟悉教师和学生,更加侧重于教学环节的管理,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够全面,也不够深刻,缺乏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工作经验。这一类管理人员,仍然停留于传统的教学管理状态,难以进入信息化的教学管理状态。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下,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职责,既要懂教学环节的管理,也要懂信息化建设的管理,要主动拓展自己的工作能力,追求全方面发展。另外,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不能因循守旧,照搬照抄过去的工作方案,要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敢于打破传统的工作方案。然而,结合实际情况来分析,有些高校储备的管理人员,其工作思路过于保守,已经习惯于按部就班的工作方案,不愿意进行尝试、探索,很难实施全新的工作方案[6]。针对这一类管理人员的特点,高校要适当地提高工作要求,认真研究如何激发管理人员的创新热情、创新潜力。以上种种现象说明,教学管理队伍的综合能力、职业素养,还未达到高校的要求,很难正确引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要倾注足够的精力,大力培养一批合格的教学管理人员。

三、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改进建议

进入新时期,为了更好地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高校要正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积极改进相关工作,主要措施为改善教学管理的基础设施、完善教学管理的相关制度、提升教学管理队伍的综合能力。具体分析如下:

(一)改善教学管理设施

立足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高校要抓好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改善相关基础设施。在硬件方面,高校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制定“信息化硬件采购计划”,有计划地部署采购工作,为各学科配备充足的信息化设备,支持各学科教师的信息化教学,促进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软件方面,高校可以配备技术人员,搭建一支“软件系统专业化技术团队”,该技术团队可以与教学团队深入交流,根据教学团队的需求,定期更新各学科的软件系统,并针对教学团队反馈的问题,认真检查软件系统的功能,保证软件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必要的维护[7]。随着硬件、软件逐步升级,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有利于高校稳定发展,走在教育信息化的前沿位置。

(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针对教育信息化发展形势,高校要与时俱进,抓好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相关制度。具体来说:一方面建立信息化技术应用制度。在教学管理方面,高校不仅要重视各个版块的信息化条件,还要关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问题。例如,高校应建立信息化技术应用制度,认真研究如何应用信息化技术、如何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利用率、如何应对信息化技术的风险。同时,依据该制度,严肃抵制不规范的信息化操作,倡导文明、科学利用信息化技术,坚持正规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线;另一方面设置信息化教学考核制度。高校既要评估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也要详细统计结果,考核信息化教学的结果。比如,高校设置信息化教学考核制度,明确列出信息化教学的考核细则,呼吁各学科教师配合考核工作,以考核的方式進行自我检测、自我提升,充分展现信息化教学方面的潜力,提醒各学科教师认真设计信息化教学,对信息化教学的结果负责[8]。总体来说,各项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三)提升教学管理队伍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高校要重视教学管理人员,配备合格的教学管理队伍。首先,高校可以采取“人才引进方案”,从引进来的角度,邀请校外的信息技术人员,加入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与校内的教学管理人员相互配合,分担工作任务,共同规划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另外,高校还可以邀请其他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以讲座、论坛的方式分享教学管理经验,打开教学管理队伍的工作思路,秉持“共同追求教育信息化”的原则,深化合作,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水平,为教育信息化事业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其次,高校可以采取“人才内部培养方案”,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涉及教学管理认知培训、教学管理方法培训、教学管理信息化培训、教学管理思政培训等。不同的培训主题,侧重于不同的教学管理内容,致力于从多个角度,引导教学管理人员增强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在培训过程中,高校还可以组织动员活动,突出“终身学习”“开拓创新”的重要性,呼吁教学管理人员主动学习、大胆创新,积极投身于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将这项工作视作个人事业,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追求更高的工作目标,关心教学管理的进步,关心教育信息化发展,关心高等教育的未来,为教育信息化发展而努力耕耘,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四、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教育信息化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不断突破。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唯有夯实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信息化,高校要注意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督措施,制订合理的激励方案,突出安全管理工作。

(一)加强监督措施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能停留于口号,也不能停留于理论,要展开实际行动。为了更好地保证行动力,高校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监督措施。比如邀请各部门代表、各学科教师,成立“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监督小组”,按照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总方针,认真落实各项监督工作。该监督小组的形成,还可以营造规范、有序的氛围,树立教学管理工作的权威性,让教学管理人员提高警惕,认真对待日常工作,让教师、学生参与其中,积极发挥监督职能,认真配合相关工作。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不同阶段,高校面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挑战,其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时,作为监督小组,还可以发挥检查作用,检查新标准的执行情况,评估各项工作是否达标。

(二)制订激励方案

信息化技术在不断升级,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也要不断升级,对教学管理人员来说,这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任重道远。高校可以制定激励方案,激励教学管理人员提升教学管理团队的热情、活力。比如设置“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贡献奖”,面向全体教学管理人员。发布奖项的过程中,高校不仅可以表扬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果,还可以宣传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事迹,呼吁各个部门团结一致,共同配合,大力支持教学管理工作,减轻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此外,高校还可以组织“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评选活动”,分阶段进行评选,选拔工作中的“勤劳之星”“创意之星”“责任之星”,揭示教学管理人员的优点,鼓励教学管理人员打开视角、虚心请教,向身边的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基于各个阶段的评选,高校可以打造一支和谐、进取的教学管理团队,朝着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迈进,加快实现各项工作目标,紧跟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

(三)突出安全管理工作

对于高校来说,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是难得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在教学管理方面,高校面临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作为教学管理人员,要防患未然,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普及。例如,针对信息化设备、信息化系统的运行,高校可以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研究安全防护工作,设置“安全防护程序”,自动抵御风险,自动反馈风险,增进技术人员与教学管理人员的互动,保障信息化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让各学科教师安心教学,让学生群体无忧学习,享受更安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另外,对于一些意外情况,高校可以制订“安全管理应急方案”。如针对一些负面舆情,如何争分夺秒地处理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成为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教学管理人员了解情况之后,可以根据应急方案快速协调人力,有步骤地处理,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冷静地判断舆论,呵护学生身心健康,维护校园和谐环境。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高校面临许多问题,这是必经的阶段。高校要乐观看待这些问题,借助多种路径、多种力量,逐步解决问题。具体来说,首先,改善教学管理设施,在硬件方面,制定“信息化硬件采购计划”,在软件方面,建立“软件系统专业化技术团队”。其次,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立足技术应用视角,建立信息化技术应用制度,立足信息化教学视角,设置信息化教学考核制度。最后,提升教学管理队伍,针对校外教学管理人员,采取“人才引进方案”,针对校内教学管理人员,采取“人才内部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孟利,宋祺,陈晨,等.应用型高校“新工科”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2):50-52.

[2]徐志娟.信息化条件下高校的教学管理现状及平台建设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0(11):192-193.

[3]覃基笙,胡顺.教育信息化发展中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评《高校教学管理理论与实践》[J].中国高校科技,2020(12):103.

[4]严凰,文志军.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特征和策略[J].陕西教育(高教),2020(1):34-35.

[5]葛媛,王登武,张翠红,等.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0):173-176.

[6]杨志.当前高校信息化现状及发展建议:基于32所高校调查数据[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1):59-65.

[7]吕浔倩.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J].黑龍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2):4-6.

[8]蔡雅端.浅谈基于项目管理理念的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以XX高校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21,12(11):51-52.

◎编辑 尹 军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编号:2021SJA1644;主持人:张亚红)。

作者简介:张亚红(1984—),女,汉族,江苏如东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学、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管理人员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