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抽薪巧祛湿
2023-09-07养生堂
中医认为“湿邪”为万恶之源,湿邪困于体内,人们便会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皮肤起湿疹等情况。提到祛除身体里的湿热,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先清热再祛湿,但这样往往没有成效,甚至可能让湿气更重了。我们来看看如何正确祛除体内湿热。
有效祛湿需要诀窍
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其病缠绵难愈。中医一般把湿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等外感湿邪引起。内湿是脾虚不能运化津液,肺虚不能调通水道,肾阳虚衰不能蒸腾水液,导致体内水湿凝滞而成湿热体质。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祛”。要想更有效地祛湿是需要诀窍的。
盲目清热祛湿不可取
湿热病证关系到多个脏腑,脾胃是各种湿热病病机之根,即湿热之本在脾胃。湿性是黏滞趋下的,就像水往低处流。湿邪在人体聚集之后会阻碍气血流通,慢慢就会淤积发热,产生阳邪和身体里的病理产物血瘀、痰液等。
一般来说,当我们体内有湿热的症状时,大家首先会想到的方法就是清热祛湿。湿热体质易受饮食影响,所以湿热多难以调理。如果此时用了黄芩、黄连等偏凉性的药,反而会助长湿邪,形成湿热的恶性循环,难以祛除。
巧用舌象判断身体湿热程度
中医认为,正常人的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舌苔是薄薄的一层敷在舌面上的,如果舌苔偏厚,都看不到舌质的本相了,说明体内有湿邪了,一定程度上来讲,舌苔越厚可能湿邪越重。白舌苔一般代表湿气偏重,如果泛黄那就是湿气进一步发展到了热邪的程度。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导致伤阴了。
脾虚,水湿得不到运化,还会导致舌体胖大,舌头边缘受牙齿压迫后可见齿痕。
湿气“缠”身会有哪些症状
湿气通于夏,夏天湿气比较重。中医认为,湿性具有重浊、黏滞、易伤阳气等特点。湿性重浊在临床症状上可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健康舌头的舌质应该是淡红色,舌面上有一层轻薄的白苔,而湿气重的人通常舌体胖大,舌苔厚腻,舌体边缘呈锯齿状。
2.常有食欲下降、胸闷腹胀、恶心等症状,觉得食物不香甜,吃不出菜肴原有的味道。
3.全身困重发沉,感觉睡不够或睡后不解乏,整天无精打采,懒得动弹。有些人会表现为“头重如裹”,感觉整个头部裹着东西,或像戴了一顶帽子,这就是《黄帝内经》所记载的“因于湿,首如裹”。
4.大便溏稀且黏,易粘马桶,排便不爽,总有排不净的感觉。
5.毛发和面部容易出油或面部易长痘,一觉醒来,面部发光发亮,头发一天不洗就油腻成缕。
6.其他诸如眼睛分泌物增多、小便淋浊不利、皮肤湿疹等,也是湿气重的表现。
湿去热自消
治病就像灭火,扬汤止沸,虽然迅速灭火,但是容易死灰复燃,治标不治本。釜底抽薪,灭掉的火不会再复燃,但灭火速度缓慢。在临床治疗中,标、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急症应先扬汤止沸,先治标,等病症缓解之后再釜底抽薪,也就是治本。
祛湿单纯用清热祛湿的方法收效甚微,有时甚至还会加重症状。那么到底怎样才能有效地祛除体内的湿热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风湿病科王海隆主任有五字大法——湿去热自消。首先考虑祛湿,因为湿邪化解之后,人体气机才会流通,这样热邪才会慢慢消失。这也就是釜底抽薪治本的祛湿方法。
生活调理:日常生活中,不应过度疲劳,切忌熬夜,夏季避免长时间吹空调。淋雨后及时更换衣物,防止湿气侵袭。日常要注意保暖,还可每天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每次15~30分钟,以助长体内阳气,亦有助于减少湿气。
饮食调养: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可多食赤小豆、绿豆、黄瓜、藕等甘寒、甘平的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果蔬能有助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湿热郁积。吃饭不要过饱,少吃肥腻、油炸食品和甜食,少饮酒或不饮酒,从而减轻脾胃负担,增强脾胃运化能力,避免或减少湿邪的产生。祛除湿邪的食疗方法很多,主要体现了健脾益气、疏理气机和温阳化气三个原则。
坚持运动:适当进行跑步、快走、打羽毛球、打乒乓球等活动,促使排汗,加快代谢,振奋阳气,从而减少体内的湿气。需要注意的是,夏季不要在高温环境下运动。
祛湿有绝招
湿热体质的调理要清利湿浊,清泄浮火。了解正确祛除湿热的原理之后,具体要如何治疗才能实现“湿去热自消”呢?王海隆有三个绝招——祛湿三板斧(其中含釜底抽薪化湿饮)。
开鬼门:中医里说的鬼门就是毛孔,开鬼门即是要用发汗的方法来治疗湿邪,也称为微汗法。
其基础方用到葛根、紫苏。葛根可解表、生津止渴、升陽解毒;紫苏可解表,行气宽中。
洁净府:净府指的是膀胱,中医讲“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总体的治疗方法就是利小便来祛湿。
清代医学家叶天士认为,“通阳不再瘟,在于利小便,欲救阴者积极通阳。”也就是说单纯用洁净府的方法,可能会更伤阴,所以还要加一些利水不伤阴的药物。排去废水,留下津液。
其基础方用到土茯苓、萆薢、玉米须。土茯苓又叫仙余粮、禹余粮、冷饭团、中国根,利水不伤阴,可解毒除湿、通利关节、健脾胃,药食同源;萆薢药食同源,化阴升阳;玉米须利水消肿,可以降尿酸。
去菀陈莝:中医讲“淤积为菀,腐浊为莝,日久为陈”。血水一体,血和水是互化的。湿重的病人往往容易有血瘀,此时采用去菀陈莝的方法,给患者用活血化瘀的药物,让气血流通之后,可以更好地祛除湿热。
其基础方用到丹参,可活血化瘀,促进气血流通。
除了上面祛湿三板斧所提到的药材,釜底抽薪化湿饮还需要加入一味药材,名为栀子。栀子是引经药,走三焦经,加上栀子,能让上面的药更好地发挥作用。生栀子的清热作用比较强,有可能会影响到化湿的效果,所以此时要用炒栀子。
王海隆还推荐了轻松祛湿不伤阴的“一杯茶”和“一碗粥”。
土茯苓代茶饮
材料:百合50克、桑叶30克、荷叶30克、土茯苓15克。
方义:百合利大小便、补中益气,含有秋水仙碱,可控制痛风的急性发作;桑叶开鬼门(毛孔),促进排汗;荷叶化湿;土茯苓可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注意:土茯苓能够去湿毒,而普通茯苓只能祛湿,不能去毒;土茯苓能够清热,而普通的茯苓没有清热的作用。舌苔比较薄,有口干、口黏等症状但又没有明显疾病的人群想要祛湿,就可以用土茯苓代茶饮来调理身体。但脾胃偏虚的人群不适用。
土茯苓粥
材料:土茯苓30克、百合50克、粳米100克、萆薢15克。
注意:土茯苓粥适合舌苔较腻、看不到舌质本体的人群服用,如果症状更严重的话要考虑用药,请及时就医。
摘自《祝您健康·养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