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分析

2023-09-07☉周

小学生 2023年19期
关键词:手抄报布置颜色

☉周 正

小学美术教学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对色彩、光影、线条等构建对美的感知,树立基本审美观念,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任务驱动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学习实践活动,主要通过教师创建一个学习情境并给学生布置相关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1]。但是,部分教师容易陷入任务驱动法的误区中,将任务设置简单化、形式化,继而影响任务驱动教学效果。教师在设置任务时需符合相关教学情境,设置具备趣味性、层次性、实操性、应用性、生活性等特点的教学任务,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继而提升教学实践效果。

一、化总为分,从目标出发

传统的美术教学,教师通常先让学生观察某一幅图,然后在黑板上示范相应的绘画过程,接着让学生进行绘画,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评分,以此完成美术教学。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仅能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掌握特定事物的简单绘画方法,难以引导其进行思考,继而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2]。在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课堂实践教学,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助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继而帮助学生树立基本审美观念,最终达成相应的教学目的。在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教师可以遵循化总为分的方式布置任务,以便在学生探究和实践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便于学生从目标出发展开探究,确保准确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课堂效率。

以冀教版二年级下册《原色和间色》的教学为例,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寻找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三原色和三间色,逐步了解自然界的光影变化,并简单掌握水彩画的表现技巧,培养其热爱自然美的情感,激发表现自然美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准备水彩画工具等,并布置找一找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在PPT 上展示的自然风景图片。图片中包含各种颜色,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中包含的颜色,再让学生对比自己水彩颜料盒中的颜色,从中找出图片中最鲜艳的颜色。待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和完成上述两个简单任务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其中最显眼的颜色,学习原色和间色。此时,为了让学生区分原色和间色,教师可以先通过一个小魔术激发其学习兴趣,即将黄色颜料和蓝色颜料倒在一个杯子中,摇一摇,让颜色变成绿色。通过此魔术既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下一步探讨。学生观察教师的魔术表演后,对调配颜色十分感兴趣,此时,教师可以布置两个实践任务:一个任务是让学生用红色、黄色颜料,尝试进行调配,看可以调配出什么颜色;一个任务是尝试用其他颜色调配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在完成第一个任务时,学生经过实践发现红色和黄色可以调配出橙色,还有学生发现在橙色的基础上再加入红色,可以调配出紫色。在完成第二个任务时,部分学生喜欢粉色、紫色、绿色等,通过尝试各种调配方法,最终调出自己喜欢的颜色。但部分学生喜欢红色、蓝色、黄色,结果经过多次调配,发现无法用其他颜色调配出这三种颜色。在学生尝试调配结束后,教师让学生汇报调配结果,并总结学生的调配结果,引导其发现红色、黄色、蓝色是无法用其他颜色调配出来的,这三种颜色就是三原色。学生通过完成“找一找”任务和“调色”任务,准确认识三原色(红、黄、蓝)和三间色(橙、绿、紫),初步掌握简单的水彩画表现技巧,并了解到人们生活的世界是色彩斑斓的世界,激发其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

二、把握喜好,从学生出发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大部分教师会应用的课堂实践教学方法,但部分教师在布置教学任务时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探究兴趣,布置的教学任务较为枯燥无味,容易打击其探究兴趣,继而影响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摸准学生心理,把握学生喜好,布置其感兴趣的学习任务,并结合学生认知水平适当调整任务的难易程度,激发其探究欲望。为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积极性,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还可以分层次设置学习任务,分别设置基础任务、提高任务、拓展任务等,提高学生参与度和探究自信心。此外,教师在布置教学任务时,还可以针对学生某一特点,如难以集中注意力等,设置游戏型任务、故事型任务、奖励型任务等,激发其探究兴趣,帮助学生集中学习注意力,继而提高探究效果。

以冀教版四年级上册《剪纸“老鼠嫁女”》的教学为例,“老鼠嫁女”是中国剪纸艺术经常表现的题材,其将故事与民间艺术融为一体,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通过相关故事激发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集中其学习的注意力。在借助故事和剪纸图片导入教学后,教师可以先布置一个设计老鼠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纸上画老鼠形状,引导其结合老鼠的形状画出其图像,并结合其外形搭配适合的花纹。在学生设计的过程中,适当引导其观察老鼠与花纹的搭配情况,让学生注意在面积较大的身体部位搭配较大的团花,而在面积较小的腿部搭配单个纹样等,让学生对比不同花纹设计要点,学会结合主题进行设计。待学生完成设计老鼠的任务后,教师可以布置“剪一剪”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将自己设计的老鼠剪下来。在开始教学前,教师通过故事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接着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动手设计老鼠和剪老鼠,体会剪纸的乐趣。

三、实践操作,主动学习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不应局限于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或是向学生简单传授绘画知识,还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动手实践操作,感受线条、色彩、手工作品的美[3]。基于任务驱动的课堂实践教学,较为注重学生的课堂实践,若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未参与动手操作,则会严重影响任务驱动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合理设置教学任务,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点拨和指导,面对其共性问题,可以进行统一的示范,集思广益,共同解决。以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色彩的对比》的教学为例,这一课要求学生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形式美感,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完成一幅作品。与此同时,要求学生通过欣赏、分析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此外,还要求学生通过欣赏我国古代建筑及民间工艺品中的色彩运用,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其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会让学生直接观察一些艺术作品,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并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但单纯的观察学习难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受,学生不能深入体会色彩对比中体现的美感。在教学时,教师在导入课堂后,先复习三原色和三间色,并引导学生观察探究教材第9 页中的小资料,分析复色和色彩的三要素,即:色相、明度、纯度,布置观察对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观察24 色色相环,总结对比色规律。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在色相环中呈120°~180°的颜色对比更为强烈,为强烈对比,而90°~30°之内的颜色对比没那么强烈,为柔和对比。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其总结对比色规律,通过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之间的对比,发现相关规律。同一色相的颜色对比,具有色相相同,个性差异小,对比效果极弱,画面柔和不刺眼的特点。在色环0°~40°的颜色,具有色彩富于变化、柔和、过渡自然的特点;在色环0°~180°的颜色,具有对比效果极为强烈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体验,加强对色彩对比的认知和理解。

四、合作交流,避免两极分化

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其学习水平、学习能力不同,可能会造成任务完成进度不同。为了不影响整体教学效果,教师在布置教学任务时,可以合理安排分组,结合学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合理分组,将观察较为细心、学习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等各方面能力突出的学生,尽可能均匀分配到各学习小组中。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则需要将学习任务分为多个部分,以便组内每一个学生均可以参与到任务实践活动中,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以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设计手抄报》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了解构成手抄报版面的基本要素和设计方法,提高其设计版面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热爱集体,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的宣传工作,提高其听、说、读、写、画、评等方面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布置了以下任务:第一个任务为:收集和观察报纸;第二个任务为:选择6 ~8 篇多种体裁的短小作品,可以自写;第三个任务为:了解手抄报版面设计要求并设计手抄报;第四个任务为:完成手抄报最终制作。第一个任务可由小组内观察较为细心的学生完成,待收集报纸后,观察报纸的版面构成要素;第二个任务可由小组内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完成,首先与小组成员讨论决定手抄报主题,结合主题内容选择合适的短篇文章,或自己写相关短篇文章;第三个任务可由小组内想象力较为丰富的学生完成,结合手抄报构成要素和整体布局,设计符合主题的手抄报;第四个任务可以由小组内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完成,结合手抄报设计和选出的短篇文章,最终将手抄报制作完成。小组内各个成员各有优点,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可以合理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既可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又可以避免各小组内有学生未能参与学习任务的情况以及避免各组之间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影响教学效果。

五、再实践,调整与创新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基于任务驱动展开课堂教学。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通常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任务完成情况或是任务执行过程中表现出的优势或不足等进行适当点评。有效的学习点评会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其改正之前的错误,或是在原有任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提高,继而进一步提升学习探究效果和教学效率[4]。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任务执行效果不理想的情况,适当在点评结束后组织学生再次实践,通过重新布置学习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再实践,并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创新。

以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我设计的新机器》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导入课堂后,可引导学生先说说科技为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待学生发言完毕后,展示一些器械的设计图纸,让学生欣赏并交流意见,最后布置独立设计新机器的学习任务。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个人想象等内容展开设计。待学生完成新机器的设计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和展示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设计作品,然后结合学生的设计情况进行适当点评。例如,一学生设计的智能笔有纠正错别字、纠正坐姿、纠正英语发音的功能,还有听音乐的功能,但笔的画面色彩不丰富、画面不够饱满;又例如,一学生设计的智能水杯,造型美观,画面饱满,色彩丰富,但功能只有在不同时间点提醒杯子主人每天应喝多少水,现在才喝了多少,还差多少。听了教师的点评后,学生得到启发,产生新的设计想法。此时,教师可再布置一个新的设计任务,让学生在自己原设计作品的基础上重新设计,要求新设计的机器功能多而新,造型美观,画面饱满,色彩丰富等。学生通过先后两次进行设计,可以不断完善设计图的不足,设计出既美观又有众多功能的新机器。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基于任务驱动的课堂实践教学活动,需注意合理设置教学任务,并通过分组等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学习的目的,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审美情趣,树立审美观念。

猜你喜欢

手抄报布置颜色
我的手抄报
手抄报展示
手抄报也可以这么玩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特殊颜色的水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