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2023-09-07孙庆庆

小学生 2023年19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生活化科学

☉孙庆庆

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材。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生活事物以及生活现象,都蕴藏着科学道理,生活是科学知识的发源地,是科学教学的资源库,是科学探究的大课堂[1]。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捕捉和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将其开发成为科学教学的资源,以丰富科学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生活化教学资源就是从生活中开发的科学教学资源,挖掘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事物,把生活当作科学教学的活教材,从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的科学秘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把生活视作科学教学资源的宝库,从生活中汲取科学教学的源头活水,积极开发和应用生活化教学资源,涵育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研究表明,在纤维化或局部缺血的创伤性损伤期间,一系列的NLRP3激动剂被释放出来[26]。Riteau等[65]利用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肺损伤来模拟人类的肺纤维化,证实了该途径在气道炎症和组织重塑中的作用。此外,患有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含有高水平的ATP,为人类疾病提供体内相关性。

一、科学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原则

任何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都不能随意,不可以简单采取“拿来主义”,而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原则主要有如下几条。

(一)生活现实,客观真实

生活现实,客观真实,是生活化科学教学资源开发的首要原则。开发科学教学资源应当坚持生活立场,立足现实世界,从儿童的现实生活中取材。科学是生活的、客观的、真实的,科学资源的撷取应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生活这棵茂盛的科学大树上挂满了硕果,等待我们去采摘。

生活化资源的开发,要基于儿童的立场,而不是大人的视角。所选择的科学内容与儿童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是儿童身边的事物,是儿童眼中的现象,是儿童发现的生活实际问题。生活化资源的开发,要客观真实,不能杜撰,不能虚假,不搞形式。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不仅要用好生活中的各种客观事物,还要带领学生真正走进生活,到生活大舞台中去探究历练,而不是一直坐在教室里闭门造车,要跳出书本,拥抱自然,徜徉生活。例如,在教学《研究土壤》这一单元时,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到生活中去观察土壤,采集土壤,为土壤的成分、类型的研究提供物质支持。生活是孕育科学的土壤,生活让科学教学资源更加丰富,让科学课堂散发生活的芳香。

(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教育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学生在校期间由老师负责教育,校外期间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因此,老师与家长之间应加强沟通,将基于游戏的语文习作教学模式渗透给家长,让家长参与到小学生语文习作练习中,鼓励支持小学生进行语文习作练习,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增强小学生语文习作的自信心。比如,小学生在家里玩玩具做游戏时,家长完全可以参与其中,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在游戏结束后,配合他们将玩具摆放整齐,并引导他们对摆放整齐的玩具说一句话,此时孩子们的思维会高度活跃,例如“我的玩具被摆放的整整齐齐”、“妈妈辛辛苦苦地帮我整理玩具”这些话就会脱口而出,潜移默化的完成了小学语文习作的练习。

(三)趣思融合,探究性强

兴趣是成功的秘诀。生活教学资源的开发要结合学生探究的兴趣爱好。科学生活教学资源要有趣,要能够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喜欢,同时要能激情,引起学生好奇,诱发学生思疑,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探究式学习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生活化科学教学资源是用来供学生探究学习的,生活教学资源的选择应当具有做到趣思融合,选择的生活问题不仅具有趣味性,还要具有思考性,富含较高的思维含量和探究价值。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选择生活教学资源时,要适合自己的课堂,符合学生的认知,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我们应当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原则。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开发生活化教学资源时,我们应当结合教材内容,根据教学需要,联系当地实际,选择本地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资源。农村与城市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开发生活资源时不能盲目模仿,而要根据各地实际,依据儿童的个性差异,选择适宜的材料作为教学资源。城镇可以根据城镇生活实际情况,乡村应当从乡村生活实际出发。例如,在教学《植物的一生》《植物与环境》两个单元内容时,我们就应当联系当地实际,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当地的植物资源进行探究。

社会即学校,社会是个大课堂,社会生活是锻炼学生的大舞台[2]。社会生活是人类的一个整体生活状态,具有普适性与真实性,社会教育对学生教育更为重要。社会资源尤为丰富,有许多科学教育教学资源。例如,科学博物馆、科技展览馆、新农业生态园等,这些资源都是非常好的科学教学资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投入社会,走进一些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参观、考察、探究、体验等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资源的开发,不仅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促进学生深度探究,而且增加学生社会交往,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例如,我们在教学《形形色色的动物》一课时,可以预先组织学生到动物园参观,与动物近距离接触,以更好地认识动物的种类和生活习性,感受动物与人的亲密关系。在教学《多姿多彩的植物》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生态园参观考察,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探索奇妙的植物世界,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识。

(四)便于操作,经济实用

校园,一个美好而神圣的地方,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域,学生有一半的时间在这里度过。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校园中的各种活动、校园中的人际交往,都蕴含着科学的元素。作为科学教师,要有处处皆课程的意识,要有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主动捕捉校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将校园生活转化为科学课程资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资源配置越发均衡,基本所有的学校都建有科学实验室与仪器室,各种仪器基本配置到位,那为什么还要从生活中开发教学资源,去寻找一些实验器材?目的是适合教学需求,让教学资源多元化,更是为了便于操作探究,更要讲究经济实用,否则就没有必要费尽心思去开发设计生活化资源。有些科学教师,为了完成一个简单的实验,却要到网上购买一些实验教学材料,花费了精力和财力,其实没有这个必要,完全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唾手可得的材料。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能减少学校开支、降低经济成本。

二、科学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路径

三是未来引发更大水资源压力的各种因素仍然十分突出,十分活跃。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而经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是长期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也是水资源问题产生和积累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用水需求还会持续增长,尤其是近期各地出台了一系列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了大量新增用水的需求。在水资源总量有限、用水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只有守住这“三条红线”,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压缩和限制现有的水资源荷载,腾出一定的水资源承载能力,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用水需求。

(一)立足校园,捕捉学校生活资源

生活是个百宝箱,科学教学资源可谓应有尽有,但并不是所有都可以拿来使用,我们在选用时,要坚持操作性与实用性原则,要选用一些便于操作且经济实用的材料,要尽可能便于教师使用,便于学生操作,不要为了追求高大上,弄一些华而不实的素材。

随着课改的推进,伴着新课标的出台,科学课程越发强调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我们在开发科学生活化教学资源中,也应当拥有开放的理念,要开辟大时空,开辟新路径,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去广泛挖掘资源。

立足校园,捕捉学校生活资源,是开发科学生活教学资源的首要路径。校园环境、运动场馆、设备设施,无不蕴含着科学道理;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课堂的教学、课间的活动、中午的用餐……无不是科学教学资源的生发点。例如,在教学《声音的奥秘》时,我结合学生在食堂午餐说话这一现象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认识噪音及其危害,讨论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学生的校园生活经历和感受,为声音的探究提供了真切的素材,有效提高了科学教学的实效。

(二)回归家园,挖掘家庭生活资源

家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也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在学生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许多学生回家后就是吃吃喝喝、玩玩乐乐,最多是写写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少有学生主动探究科学。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学生的家庭作业负担减轻,不再有那么多书面作业,学生家庭生活中的闲暇时间变得多了。因此,他们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开展一些实践性、探究性科学活动。

在家庭生活中,科学教学资源随处可见。例如,利用学生开展家务劳动的机会开展科学实验;通过家庭绿植管理,深入研究植物的结构、习性;探究学习家用电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动手制作一些科技作品,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结合科学教学,适当布置一些科学作业,拓展课堂教学时空,组织学生进一步实践探究,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科学探究意识与能力。例如,在教学《珍惜水资源》一课中,我从生活用水出发,引导学生认识水的用途,谈谈生活缺水的感受,交流家庭节水措施和生活节水经验,在教学结束时,我布置学生设计家庭节水方案并实施,比较节水前后一周的用水量的变化,验证节水方案的效果,通过家庭生活实践,不但深化了科学探究,而且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了生活问题,提高了生活品质。

这家餐厅采取“手机存储袋”的形式,与员工约定好,上班时间打静音并且存放在手机袋中,下班再取,并且把这个行为会列入月末的考核当中。

在这种供电方式下,信号源支持交流输入,通过小容量UPS为信号源供电。 在市电停电情况下,UPS所带蓄电池为信号源供电。如图2所示。

(三)投入社会,提炼社会生活资源

生活淡如水,生活是朴实的。生活中的科学,简单而平实。在提高生活化教学资源的趣味性和思考性时,我们可以对朴实无华的素材稍加提炼,进行适当的艺术化处理,可以创设生活场景,或编成故事,或改为游戏,将科学问题情境化,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探究。

三、科学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实践应用

生活化教学资源开发后的重点是实践应用,我们要用好开发出来的教学资源,以提高科学教学的质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1.2.6大叶芥蓝头 植株生长势较强。叶片长圆形,叶多而密,叶片厚而大,深绿色,有蜡粉。球茎扁圆形,皮青绿色,具蜡粉,皮较粗厚坚硬,肉质纤维多,主要用于加工。该品种具有晚熟、耐热、丰产、耐贮运等优点,从定植到收获约120天。单株球茎重达1~1.25公斤。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科学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而激发学生科学兴趣的最好方法就是创设生活情境,这也是科学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在生活化教学资源库中,有一类属于教学内容类素材,这些可以用来创设生活情境。科学课堂创设生活情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生活搬进课堂,通过模拟生活场景,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一种是将课堂搬进生活,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到现实生活中去观察感知、实践体验。两种方式各有千秋,第一种情境创设方便,但真实感欠缺;第二种方式操作上有一定的困难,但真实感更强,学生更为喜欢。不过,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教学的需要,选择适宜的情境创设方法。例如,在教学《认识液体》一课时,我通过“下雨”情境导入,通过雨水引出“液体”一词,然后在“给汽车加油”“喝牛奶”“医生打针”等一些生活场景中寻找液体,熟悉的生活场景不仅唤醒学生回忆,激发了学生兴趣,而且自然引出教学主题,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液体”,感知一些液体的特征。

(二)借助生活实物,支撑实验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验是科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然而,实验离不开物质材料的支撑,需要借助材料的操作,通过现象的观察、数据的分析等,获得实验结论。而许多实验器材在实验室里却没有,这就需要科学教师自己想办法去寻找。有了科学生活化教学资源库,就为我们获取实验器材带来便捷,我们可以从中选择适合的材料,借助生活实物,来支撑实验的开展。

在生活化教学资源中,有一类属于学实验材料类素材,用来作为实验教学的教具或学具。教师在科学课堂中,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演示实验,给学生以直观展示,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开展分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生活中的实物作为实验材料,性价比较高,经济实惠,随用随取,操作简便,效果明显。例如,在教学《研究土壤》单元时,我们几乎每一课都要用到土壤,都需要借助土壤进行实验,否则,就无法相应的研究活动。在教学《种子发芽了》一课时,我就让学生从家里带来蚕豆、芸豆、玉米等各种不同的种子,进行观察和实验,了解种子的构造,研究种子发芽的条件。

(三)布置生活作业,丰富探究

虽然素质教育实施多年,但学生的作业负担却越来越重,以至于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为不堪重负的学生减轻过重作业负担。当然,学生家庭作业负担重的原因与科学老师没有关系,其中给学生布置科学家庭作业的老师微乎其微。再说,学生的家庭作业原本就比较多,我们科学老师绝不会给学生“雪上加霜”。

“双减”政策实施以后,学生的家庭作业变少了,在家空余的时间就多了。此时,科学老师可以适当给学生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当然,我们不是给学生那种机械的抄写性作业,而是给学生设计一些观察、实验、制作等形式的科学探究性作业,让他们结合家庭生活,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操作、体验类科学探究活动,如开展一些生活小实验、种植饲养活动、生活小制作等。例如,在教学《食物与营养》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为家人设计一份科学的菜谱,体现均衡营养的理念,并利用周日亲手制作出来,和家人共同分享美食。生活类家庭作业的布置,不仅调节了学生的学习氛围,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内容,让家庭生活多姿多彩,而且延展了课堂教学,深化了探究时空,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生活如同浩瀚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科学资源,可以开发出许多生活化科学素材。生活化教学资源,有助于拓宽学生视野,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认知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质效。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生活化科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科学拔牙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