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3-09-06付文毅陈霞

系统医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压缩性成形术经皮

付文毅,陈霞

1.山东省沂南县人民医院骨一科,山东沂南 276300;2.山东省泰安荣军医院门诊部,山东泰安 271000

骨质疏松是以骨组织微结构受损,骨密度下降,骨折危险度升高为主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性疾病,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影响人类健康的问题[1]。骨质疏松可以引起骨的脆性增加,因此,容易产生病理性骨折[2]。压缩性骨折是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主要类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过去常常以保守治疗为主,患者绝对卧床,制动易引起压力性损伤、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3]。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除了保守治疗就是手术治疗,外科开放性手术,创伤大,对于老年患者来说,耐受差,很多患者无法接受开放手术治疗[4]。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近年来逐渐推行的微创手术,但是这两种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指南与共识[5],本研究选取2020年1 月—2023 年1 月在山东省沂南县人民医院确诊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98 例,观察两种术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效果,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骨科确诊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98 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 组50 例,B 组48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确诊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6];年龄≥18 岁;骨质疏松诊断符合《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7];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随访资料齐全的患者;首次诊断,入院前未经过治疗;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继发性骨质疏松,如骨关节感染、骨肿瘤、出血性疾病患者;未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患者;骨质疏松已经过治疗的患者;伴有腰痛的其他原因,如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合并精神疾病患者。

1.3 方法

A 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根据不同的骨折部位分别采用不同的入路途径:椎弓根途径、椎弓根外途径等,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向椎体内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注射过程中严格掌握注射的速度,避免引起骨水泥渗漏。等水泥凝固后,填充器拔出,覆盖敷料,包扎切口。外固定12 周,术后第2天检查水泥填充情况。

B 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根据不同的骨折部位分别采用不同的入路途径:椎弓根途径、椎弓根外途径等,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将穿刺针刺入椎体前1/3 处。置入球囊,造影剂扩张球囊,使椎体恢复至理想高度,拔出球囊,注入水泥,其余步骤同A 组。

1.4 观察指标

手术指标及骨水泥渗透情况比较: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水泥量,统计两组骨水泥渗透率。

疼痛评分比较:治疗前与治疗3 个月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法进行评估,采用VAS 标尺,分为0~10 分,0 分表示无疼痛,1~4 分轻度疼痛;5~6 分,中度疼痛;7~9 分,重度疼痛,10 分表示难以忍受的疼痛[8]。

伤椎Cobb 角比较:记录治疗前后伤椎Cobb 角变化。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n)和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骨水泥渗透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 组术中发生骨水泥渗透1 例,渗漏率(2.08%),A 组术中发生骨水泥渗透7 例,渗漏率(14.00%),B 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9,P=0.03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伤椎Cobb 角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伤椎Cobb 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B 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A 组,伤椎Cobb 角明显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伤椎Cobb 角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伤椎Cobb 角比较()

?

3 讨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均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手术,替代了传统开放性手术,具有创伤小,患者耐受力高的特点[9]。目前,在我国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病率逐年提高[10],是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及致残的主要原因[11]。

自20 世纪80 年代,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法国逐渐开展,一开始治疗椎体血管瘤,然后在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应用[12]。经皮椎体成形术包括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通过椎体内注射PMMA 或其他非丙烯酸水泥,具有稳定椎体,减少脊柱疼痛作用[13]。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20 世纪末,在美国逐渐开始,该技术包括在使用专用球囊扩张后,在透视引导下将骨水泥或其他类型非丙烯酸水泥注入骨折的椎体[14]。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效果,目前研究结果不一致[15]。本研究发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改善疼痛及改善预后方面,具有优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手术时间、骨水泥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 组术中发生骨水泥渗透1 例,渗漏率(2.08%),A 组术中发生骨水泥渗透7 例,渗漏率(14.00%),B 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A 组(P<0.05)。韩耀辉等[16]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骨水泥渗漏3 例(5.19%),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骨水泥渗漏10例(15.58%)(χ2=4.464,P=0.035),也就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明显减少患者水泥渗漏率。术中骨水泥渗漏可以引起疼痛加重,渗漏的水泥局部刺激还会引起神经水肿等,不利于患者疼痛的控制及预后。另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通过用球囊夯实重新扩张椎体,减轻了病理后凸,恢复正常的椎体生物力学,允许患者早期活动,利于其疼痛缓解。本研究结果显示,B 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A 组(P<0.05)。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基本原理是将术中镇痛和椎体实变作用与恢复塌陷椎体的生理高度相结合,减少椎体畸形,使椎体静态和生物力学正常[17];因此更利于椎体压缩率、伤椎Cobb 角的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伤椎Cobb 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B 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A 组,伤椎Cobb 角明显小于A 组(P<0.05)。史贵训等[18]对比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术后3 个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VAS 疼痛评分均较经皮椎体成形术明显低(t=31.19,P<0.05)。术后3 个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Cobb 角均较经皮椎体成形术明显降低(t=56.25,P<0.05)。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过程中,在大多数情况下,该手术是使用数字C 形臂透视,患者处于俯卧位。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需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在皮肤水平及更深的地方注射(即2~3 mL 的2%盐酸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因此,该手术创伤小,患者耐受力好,特别是,心肺功能异常的老年人,避免了开放手术不能耐受,错失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改善疼痛及改善预后方面,具有优势。

猜你喜欢

压缩性成形术经皮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PKP在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的临床观察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脱垂的疗效分析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并发症研究进展
PK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观察